人才的成長,離不開一定的社會環境。社會的發展狀況,為其所需要的人才素質提出了內在要求。要想成為一名高素質的現代人才,首先要了解社會的需要。隻有對時勢、對大局保持清醒的、正確的認識,掌握時代脈搏,明確肩負的重任,才能把握機遇,選擇正確的目標,立誌成才。跨入新世紀,我們欣喜地看到,中國正在不斷地發展、強大,但同時我們麵臨的國際、國內形勢也更加複雜、嚴峻。要實現現代化,積極參與國際競爭,使我們的社會主義事業繼往開來,都需要一大批高素質的現代人才。機遇與挑戰同在,能否把握機遇,迎接挑戰,關鍵在於能否造就大批高素質的人才。
一、實現現代化需要高素質的人才
社會現代化是一種特殊的社會變遷,是指社會在科學技術發展的帶動下,以經濟發展為基礎,包括社會組織、社會文化和社會生活等方麵的全麵發展。社會現代化是自近代以來社會發展的世界性潮流,社會現代化的發展過程一般具有如下特征:
(1)科學技術發展帶動經濟和社會發展。隨著科學技術發展和更新的速度越來越快,水平越來越高,結構越來越複雜,它對現代社會發展的促進和推動作用也越來越大,“痕跡”也越來越明顯。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麵:一方麵,科學技術的發展帶動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另一方麵,科學技術促進了社會精神、物質生活的變革和人的全麵發展。
(2)經濟持續迅速發展。在科學技術的推動下,經濟迅速增長,經濟結構也由以農業為主轉變為以工業為主,同時現代農業與現代工業相互促進,第三產業在整個國民經濟中占的比重越來越大。伴隨經濟發展而來的是廣大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的逐步提高。
(3)社會組織日益強化和政治民主化。在現代化過程中,社會組織逐漸向專門化、功能互補發展,以滿足人的各種專門的活動和分工日益發達的社會需要。同時,人們更加重視政治組織的發展,政治製度向民主化發展,更多的社會成員參與社會和國家管理。
(4)社會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現代化。沒有人們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的現代化,整個現代化進程將會受阻。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將代替落後、愚昧和腐朽的東西,積極、向上、進取的精神將克服懶惰、僵化和墨守成規的舊習。這是社會發展的必然。
(5)城市化水平不斷提高。這是人們居住生活方式的變化。在社會中,城市人口增加,城市規模擴大,農村人口向城市人口流動,農村中城市的特質增加。這是生產力和生產關係、人類精神世界和生活方式邁向現代化的綜合反映。
現代化是一個過程,以上幾方麵是現代社會發展的趨勢,而不是衡量現代化的標準。這種趨勢的變化,需要人來推動。人類曆史的主體是人,任何國家的現代化歸根結底要由從事各種社會活動的人來進行。因此,社會現代化過程在促進人的素質提高的同時,更依賴於人的素質的提高。科學技術現代化是整個社會現代化的關鍵,而科學技術的發展更是直接依賴從事科學技術開發研究的人才的知識水平的發展。從這個意義上說,現代化的過程,需要一大批具有高素質的人才來推動。培養同現代化要求相適應的數以億計高素質的勞動者和數以千萬計的專門人才,發揮我國巨大的人力資源優勢,關係21世紀中國社會主義事業的全局。實現現代化的基礎是科學技術現代化,而科學技術現代化的根本又在於能否擁有一大批德、智、體全麵發展的各類高素質人才。當今世界,人才是使國家繁榮富強的最寶貴資源,沒有一大批居於世界一流水平的傑出人才,實現現代化的目標將成為一句空話。因此,一大批傑出人才脫穎而出,是我國實現現代化的關鍵所在。
二、參與國際競爭需要高素質人才
一個國家要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必須有強大的經濟基礎作後盾,國力衰弱的民族在時間競爭中隻能處於被動挨打的地位。當代中國要走向世界,保持中華民族的尊嚴,必須加快經濟現代化的步伐,不斷增強國家的綜合實力。21世紀將是國際範圍的經濟、科技競爭更加激烈的世紀,為使我國在激烈的競爭中占據製高點,必須努力培養麵向21世紀的高層次人才隊伍。
在知識經濟時代,科學技術的發展特征是“大學科”、“高技術”和“科技一體化”。首先,學科的發展開始出現“綜合”的趨勢,學科間的高度交叉綜合將形成一批新的交叉學科和邊緣學科。其次,基於在高科技環境條件下對微觀和宏觀物質運動規律應用的高技術,如微電子、計算機、激光、新材料和生物工程技術等將成為21世紀科學技術發展的主體。再次,科學技術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周期日趨縮短。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整個社會的發展趨勢是越來越強調與環境、社會的持續、穩定、健康協調發展。這種科學技術和社會發展的大趨勢,必然影響到社會對高素質人才的大量需求。擁有持續創新能力和高素質人才資源的國家,將具備發展的巨大潛力,缺乏雄厚科學儲備和對國際科技前沿動態的識別與響應能力,缺乏創新能力、創新人才和創新體係的國家,將會失去國際競爭優勢,失去知識經濟時代所帶來的機遇。創造知識和應用知識的能力與效率將成為影響一個國家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的重要因素,而創造知識和應用知識的能力與效率則取決於國家的高素質人才的擁有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