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恬淡的心境,一縷清幽的書香,一杯清香的香茗,一樽甘醇的洌酒,這些都是無求者的品行。
人生於平凡,累於人世,於是在痛定思痛的抉擇中選擇了“人生無求”,這種無求不是碌碌無為,平庸無求,它追求的是一種被常人所遺忘的精神境界——無求的境界。
蜀相諸葛亮有雲:“寧靜以致遠,淡泊以明誌。”無求就是一種淡泊,人生的潮起潮落,顛沛流離,坎坷崎嶇;人生的迷恫困惑,茫然失意,抑鬱苦悶,風雲莫測;人生的繁華盛衰,黍離之悲,天倫之樂,抑或是誌不得伸;如何麵對複雜的人生,我們需要的是無求。
齊白石歎曰:“人譽之,一笑;人毀之,一笑”。坐看雲起,笑對滄桑,何必為世俗繁事所累?“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外雲卷雲舒。”一份超然物外的自我空間,足以讓你的人生色彩紛呈。
“品若梅花香在骨,人如秋水玉為神”。梅花,綻開於冰天雪地之間,萬紫千紅它不爭俏,獨伴寒雪,孤芳自賞,它的秀氣“秀在骨”,它的傲骨睜睜,試問世人有幾個不敬仰。“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梅花無求品自高,人呢?
陶淵明,遠離官場的黑暗,做一名隱居者,“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後人不敬之?範仲淹的“無求”——“心曠神怡,寵辱皆忘”。今人不欣賞?再看古人“漁樵江渚之上”,“慣看秋月春風”,今人不向往?一份無求的境界,也是一份高尚的品行,同樣會譜出一曲可貴的人生之歌超然物外,像廣玉蘭那樣,卓爾不群,纖塵不染,帶著某種孤傲與矜持,超然於世俗之上。“求”是人生品格的體現,但是為事在人,淡泊的人生雖說沒有轟轟烈烈揚名內外,也沒有顯赫的地位,可它的確是可望而難及的境界。
人生無求品自高,隻因無求中的平凡孕育著無尚的偉大,囊括著古往今來的憂思,“觀泰山而小天下”,委實為一份“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