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食療曆史悠久,源遠流長,譽享中外,是祖國醫藥學寶庫中的一朵奇葩。通過食療及藥食兼用之品來解除病痛,防治疾病,強身延年,是人們的迫切願望。
古代勞動人民為尋找食物,經過大量嚐試,選擇了那些最安全有用的“百草”,一部分作為維持生命所必需的食物,另一部分作為治療疾病的藥物。食物同藥物一樣,都具有寒熱溫涼和升降浮沉等基本性能,食物可以藥用,藥物也可以食用,兩者之間並沒有什麼嚴格的界線,可謂之藥食同源。
隨著社會的進步,人的飲食習慣逐步完善,才把食物和藥物越來越明確地分開。正常地進食,既可以補充營養,又不會給人體帶來不良的影響和幹擾。可見,如果食物又能治療,那麼這種食物就是最好的藥物。
《食療食材精品399》對藥用食物進行了分類,具體分為穀豆類、瓜果類、肉蛋類、水產礦物類,調料飲料類等,將每種食物的科屬、產地、采集方法、注意事項及臨床運用都進行了詳盡的論述。
現在隨著化學藥物所帶來的不良反應,現代病、富貴病、醫源性疾病、藥源性疾病的大量出現。人們越來越多地呼籲“回歸自然”。
既享受口福,又防治疾病,而且簡便靈驗的藥用食物,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厚愛。
為此,我們組織了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著名專家學者編寫了《食療食材精品399》一書。本書是食療方劑的基礎,內容全麵,涉及的食療食材涵蓋六大種類,可滿足讀者不同的需求。本書寫作風格嚴謹,語言通俗,有著很高的學術價值和實用價值。本書圍繞藥用食物而總結出應用思路,使讀者在治療疾病的時候有章可循。
本書可供醫學院校師生和基層醫生參考,可供飲食服務行業人員工作中借鑒,同時也是廣大人民群眾防治疾病的良師益友。
編者2011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