粳米為禾本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粳稻”的種仁。別名大米、硬米。全國各地均有栽培。種子成熟後采收,曬幹儲存。

【成分與藥理作用】本品約含75%以上的澱粉,8%的蛋白質,0.5%~1%的脂肪。以及少量的B族維生素和脂肪、醋酸、延胡索酸、琥珀酸、甘醇酸、檸檬酸、蘋果酸等多種有機酸,葡萄糖、果糖、麥芽糖等單糖。有抗腫瘤作用。對腹水型肝癌小鼠的腹水生成有一定的抑製作用。在腹水塗片上看到用藥組的癌細胞退變現象較對照組為著。肉眼觀察,對照組腹腔內腫瘤生長較給藥組廣泛,粘連情況也較重。

【應用思路】

1.粳米除煩止渴,益氣養胃。適用於陽明氣分熱盛、狀熱煩渴、口幹舌燥等症。

2.本品健脾和胃,澀腸止瀉。適用於久痢不止,下痢膿血,色暗不鮮,腹痛喜按喜溫,舌質淡等症。

3.粳米煮成的粥飯,是我國及東南亞等地人民的主食,為機體熱量的主要來源。由於其是主食,日攝取量較多,因此又是機體蛋白質的重要來源。其所含的磷、鐵、鎂、鉀、鈣等無機鹽和維生素,大部分集中在穀皮及穀胚中,故平時不宜多吃精製後的細糧,以防由於穀皮的丟失,而減少無機鹽和維生素的攝入。粳米營養豐富,補益脾胃,是病後體虛、產後不足之人的最佳膳食。

【用量用法】煮、蒸、炒食均可,或磨粉製作各種糕點食之。

【注意事項】脾胃虛寒者不宜多食。

【配方參考】

1.嬰兒吐乳:米15g,炒至焦黃,水煎服。連服數日。

2.慢性肝炎:兩脅脹痛、消化不良者,用粳米60g,薺菜100g,煮粥,調味食之。動脈硬化及高血壓病人食之也宜。

3.小兒脾虛泄瀉:粳米洗淨,曬半幹,炒至焦黃色,每取6g,加水100ml,文火煮1小時,加食鹽少許,飲湯。或粳米磨成粉,炒至焦黃,每服5g;或粳米50g,神曲20g,煮粥服食。

4.便血(腸風下血):粳米30g,柿蒂7個,水煎服。

5.冠心病:胸痛徹背、胸悶氣短者,取粳米100g,薤白7莖,蔥白4莖,椒、薑適量,煮作粥,空腹溫食。

6.霍亂狂悶:煩渴吐瀉無度者,用粳米100g,炒後以水適量浸泡,同研去滓取汁,與淡竹瀝60ml和勻,頓服。

7.脾虛泄瀉,不思飲食:粳米30g,蓮子、淮山藥各15g,共煮粥食。

8.腎精不固,遺精滑泄,耳目失聰:粳米30g,芡實30g,杞子10g,先煎後二味,取汁,下米煮粥服食。

9.消化能力弱者:粳米30~60g,煮稀粥,早晨1次服食。

糯米為禾本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糯稻)的種仁。別名稻米、江米、元米。原植物分布見“粳米”條。

【成分】本品含多量澱粉及蛋白質、脂肪、糖類、磷、鈣、鐵、維生素B1、維生素B2,煙酸等。

【應用思路】

1.本品補中益氣,能縮小便,適用於糖尿病所致的消渴不已,溲多,以及氣虛自汗等。

2.糯米暖脾,止瀉,常用於脾胃虛寒,久瀉不止,食欲不振等症。

3.該品為我國各族人民所喜愛的食糧,是機體熱量的主要來源,可補充機體碳水化合物、維生素B1、維生素B2等。

【用量用法】適量。煮、蒸、炒食均可,或入丸、散劑內服。

【注意事項】本品甘溫,素有疾熱或脾胃運化無權者慎用;若作糕餅,黏滯難化,病人莫食。“作飲溫中,令人多熱,大便堅”(《名醫別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