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九章:談盟(三)(1 / 2)

“平覆侯當真過譽了,子言愧不敢當。不過是身為九熙臣子,為國祚盡一分心力罷了。”蕭逢譽淡然對褚雲深回道:“得罪之處,還請平覆侯莫怪才是。”

他說得雲淡風輕,卻也教人不忍怨憤。立場不同,他這樣雖不免有落井下石之嫌,卻也無可厚非。

從前我隻看到了蕭逢譽柔情一麵,差點便要忘了,他除了言覓的身份以外,首要還是九熙王太孫,自是要為九熙國祚而盡心的。

我想著想著,不禁分了神,心中暗自分析著幾國當前正值盛年的掌權者:

應國已亡國經年,褚雲深又不像是有心複國之人,況且舊應兩州如今之情形倘若當真如蕭欒所言,即便褚雲深有心複國,想來短期內也是無望;

段竟瑉是半途篡位才登上涼寧王位的,手段雖強硬,又有君王之才,可到底名不正言不順,遑論他登位不久,涼寧朝中尚有反對勢力存在;

連瀛也是半逼半就才坐上王位的,因著從前的劍客身份,他行事更似江湖中人,對於天下之勢也不很熱衷,若非他情義雙全,得褚雲深、曾夙等人輔佐,想來也做不出太大成就;

四國之內,盛年一代,唯有蕭逢譽是尊貴嫡出,自小被當做儲君教導,朝內亦無反對之聲,不僅生在九熙這樣的強盛大國,先前還有三代蕭氏君王文治武功,為其鋪路……

我忽然生出一股強烈預感,便如那日初入風都所看到未央宮時的感覺一般——

這天下一統大約會在蕭逢譽手中完成……

這樣想著,也不禁打了個寒顫……

“言兒,你是在怪我嗎?”我正兀自出神,但聽蕭逢譽忽然問道。

我搖了搖頭,歎氣道:“殿下說笑了。這本就無可厚非。”

蕭逢譽再待對我說些什麼,但聽褚雲深已開口阻道:“王孫殿下,易幟一事攸關奉清國體,繼黎須得同問津仔細商談……”

蕭逢譽聞言已立時明白過來,遂淡淡點頭道:“的確如此。是子言叨擾了。這便告辭。平覆侯若有事相商,可到龍吟宮尋我。”

褚雲深微微頷首回道:“多謝殿下。”我見狀亦見禮相送。

直到蕭逢譽消失在我兩的視野當中,褚雲深才淡淡道:“問津,你隨我來。”

我聞言不敢怠慢,連忙同褚雲深一道進了北院。他將四下宮婢內侍盡數打發了,才對我道:“今日蕭欒所提之事,你作何想?”

我作何想?

我微一沉吟,遂對他道:“你可曾想過,你是應人,我是涼人,然大哥卻派我兩前來九熙商談結盟,可見奉清朝中已是無人,也證明大哥對你我很是信任。”

褚雲深聞言點點頭:“這是自然。”

我又道:“平心而論,九熙所提的條件並不苛刻,黃金、錦緞對於奉清國力皆不是問題,即便廣開水路,對奉清而言也並非全是壞事……”

我尚未說完,褚雲深已接道:“易幟一事,可大可小。說得大了,便是歸附他國,甘為犬馬,失卻連氏祖宗基業;說得小了,不過便是每年進貢些銀錢,換了軍國旗幡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