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八章:擦肩(一)(1 / 2)

聽聞蕭欒此言,我緩緩放下書信,抬首回道:“問津並非心懷天下之人,這書信中所提及的十六封血諫言書,不過是為一己之私而尋的借口罷了。君上實在過譽。”

蕭欒聞言隻長歎一口氣,低低問我:“你可知曉,隆武王已用了‘叛國’二字形容你……你若回涼寧,便是死路一條。”

我緩緩起身,不欲蕭欒為難,遂道:“若是他應允撤兵,再不進犯奉清,問津自當回國謝罪;若是涼寧不願休兵……”

我深吸一口氣,凜然道:“那問津便是奉清來使,既已叛國,何談回國?”

我埋首將書信齊頭齊尾疊好,重新裝入信封之中,再問道:“君上可應了這封國書,欲遣送問津返回涼寧?”

蕭欒聞言輕輕一笑,搖了搖頭道:“誠如言小姐所言,小姐如今是奉清來使,我九熙無權幹涉小姐自由。”

聽聞蕭欒此言,我立時心下一輕。畢竟我拚盡全力才逃出涼寧,如今若是回去,便是功虧一簣。

這樣想著,我又在心中細細盤算,褚雲深離開風都已逾百日,奉清朝內正是就易幟爭執不下之時。而如今,蕭逢譽又成婚在即,我徒留風都已是無益。倒不如返回清安,大約還能為連瀛和褚雲深添些助力。

思及此處,我已向蕭欒脫口鄭重稟道:“問津多謝君上深明大義。誠如君上所言,問津是奉清使者,來去亦是自由之身。如今既已在未央宮叨擾四月之久,問津實該離去了。”

我轉向一直不發一語的蕭逢譽,不敢抬首看他,隻低低道:“問津在此,先行恭祝殿下大婚之喜。”

“言小姐要走?”蕭欒已淡淡出口問道。

我點點頭,如實道:“如今奉清正因易幟一事而爭執不休,問津留在風都也是徒勞無功,不若返回清安,為易幟之事略盡綿力,也好早日促成兩國之好。”

蕭欒聞言隻迅速審視了我一番,出口歎道:“言小姐可知,你此番回國,必將麵臨一場腥風血雨?倒不若留在九熙等待結果……”

“問津心中早有準備。”我打斷蕭欒的挽留話語,正色道。

蕭欒見我執意如此,便又看了蕭逢譽一眼,才對我道:“如此,九熙自然無權阻止。言小姐請便。沿途若有所需,寡人自會吩咐行方便之舉。”

我將整理好的書信重新交還到內侍手中,對蕭欒露出真心一笑,道:“問津銘感君上這四月以來的看顧與回護,此番恩情,問津無以為報,還請君上受問津一拜。”

此言未畢,我已躬身對丹墀上的蕭欒行了大禮。此刻我是真心感謝蕭欒,無論如何,他並未應下段竟瑉的請求,遣送我回涼寧。他的確是個開明君主,對我這般已是極為難得。

蕭欒見我如此,隻做了個免禮的手勢,麵上還掛著莫辨的笑意。他緩緩對蕭逢譽道:“子言,臨別在即,你可還有話對言小姐說?”

蕭逢譽此時臉色已有些不大好看,他盯著我半晌,方淡淡道:“澤福公主婚輦再有半月時日便可抵達風都,子言知曉言小姐同澤福公主情誼深厚,小姐不若留下同公主一唔再行離去?亦或是,待到觀禮子言大婚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