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四章:立後(一)(1 / 2)

胤侯話到此處,麵上愧意更深,連覺亦滿目惋惜地看著我。唯獨蕭欒不為所動,隻微微蹙眉。

然而我卻已明白了胤侯話中之意。蕭逢譽為帝,必以段氏宗親為後。我雖實為段氏宗親,可身份卻是一段秘辛,不能為外人道哉。

我若僅僅是承武王的私生女倒也罷了,可我曾和親應國,還曾為涼寧廢後,如今又以“言問津”之名行走天下,身份已紛繁複雜,牽扯了政局變化。是以我雖為段氏宗親,卻並不在後位人選之中。而我與蕭逢譽的一段情意,也隻能無疾而終。

若說沒有一點難受,那是自欺欺人。可心中微微刺痛之餘,我卻又有些說不出道不明的輕鬆之感。原本因了涼寧戰敗與段竟瑉被迫服毒之事,我便與蕭逢譽生了齟齬,已不可能再結秦晉之好。如今這個立後的理由,倒是恰好可以說服原本還有所留戀的自己,徹底地放棄。

我腦中浮現出蕭逢譽的絕世容顏,毫無征兆地憶起了與他初相識時,覆在他麵上的那張銀光假麵。好似是被記憶中的流光刺了眼,我眸中亦開始隱帶濕意。

我深吸一口氣,淡淡對殿上諸人笑道:“如此甚好,皆大歡喜。蕭氏為帝,段氏為後,從此九州之上最為強盛的兩國合二為一,再沒有比這個結局更好的了。”

我抬首看向前方不遠處的連覺,再遲疑道:“隻不知奉清……”

連覺聞言,立刻接過話茬道:“退之已決意遵守先王遺命,退出帝位之爭,安守奉清,致力商埠、文選、礦業、水運之發展。新朝兩相三公,奉清各占其一;三省之中,奉清占尚書省;六部之中,戶部、工部尚書皆為奉清官員即可。”

言罷連覺又補上一句:“此事蕭國主與胤侯皆已首肯。”

連覺此言一出,我已知曉這必是褚雲深的主意。明裏看來,奉清已退出帝後之爭,可正因這後退的一步,卻換來了朝內重要文職的掌控,此舉不可謂不高明。

奉清原就武弱,兵力更是難敵九熙與涼寧,如此倒不如將兵權讓得幹幹淨淨,隻一門心思將奉清最為優勢的幾個官職入手,倒也不失為一步好棋。再者他原就身負九熙血統,是蕭逢譽的親甥,日後蕭氏登基,自不會虧待於他。

想來以連覺之心思,必不會思慮至此,唯有褚雲深方能想得出這個主意。思及此處,我不自覺側首瞧了一眼對座的褚雲深,在心中暗暗為他拊掌。

此時卻聽蕭欒忽然輕咳一聲,眉頭微蹙地接續了連覺的說話:“連國主深明大義,以大局為重,老夫十分敬服。”

連覺聞言,亦客套地回了幾句,此事便就此揭過,畢竟這並非今日他們相請於我的重點。

事到如今,大勢已定,帝後已明,我自覺十分圓滿,便真心笑問:“新朝之名,可有意向?”

“言小姐可有高見?”蕭欒微笑問道。

我低低沉吟起來。如今九州多舛,戰亂初平。新朝實是應致力於百姓安居樂業之事。

“‘熙和’二字如何?”我不禁脫口而出:“新朝初立,百姓自是以和睦安樂為意。再者‘熙’字有祥盛之意,又與蕭氏根本相聯,日後為帝王者,必將世代銘記九熙之源,君上之功,百姓之想,九州之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