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道法自然”的展覽,國博方麵的策展團隊為每一件展品都定製了獨一無二的“二維碼”導覽。觀眾隻需使用智能手機的掃描軟件,或者按照現場說明免費下載安裝二維碼識別軟件,在觀看展覽時用手機掃描標注在展簽上的二維碼圖標,就可以在現場接到收所有作品的清晰圖片和作品、作者以及創作背景等詳細信息。
這些信息都是由大都會博物館的資深策展人所撰寫,通過這些信息,觀眾可以獲得這件展品在藝術史中的地位和背景,同時,掃描之後獲取的作品清晰小圖及相關信息,也能方便地整理和收藏,還可以在微博、微信上把作品和觀感一鍵分享給自己的好友,這些新技術的應用帶給觀眾們貼心的體驗。在豆瓣社區,就有熱心的網友看展歸來後,耐心地將手機掃出的二維碼資料詳盡地整理成圖文並茂的資料,分享給尚未來得及去看展的藝術愛好者們。
與傳統的參觀體驗相比較,二維碼技術的引入正成為吸引年輕人的“殺手鐧”。他們使用智能手機,用二維碼技術分享展品信息,大大提升了參觀者的參與度。根據國博二維碼技術供應商的統計數據顯示,截止到3月中旬,這個展覽平均每件展品的掃描次數就超過了1萬多次。這些數據的統計也能夠幫助國博更好地了解參觀者的喜好,例如,從統計數據可以看出最受參觀者關注的作品是凡·高的 《柏樹》,掃描次數為7000人次,其次是凡·高的《人生第一步》和倫勃朗的《芙羅拉》。這些詳細的數據,為今後國博的策展工作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國博的技術部門目前還在加緊製作“道法自然”這個展覽的三維展示係統,到5月展覽結束之後,人們還可以在國博的官方網站上看到如同身臨其境的立體視頻。作為毋庸質疑的國內博物館界最好的平台,已經有很多優秀的技術方願意跟國博合作。“一方麵做展覽的人要理解技術,一方麵做技術的人也要理解內容的運用,這是個雙向的理解過程。”國博技術部門的負責人對記者說。展場的空間總是有限的,但是通過多媒介的技術手段,未來有很多方式可以讓展覽的外沿擴大。
看經典作品
學會做個內行人
勤跑腿
如果在看展覽時你想從中有所收獲,那麼對每一個作品欣賞個一兩遍是很難得出什麼深入的感悟的,所以如果有機會一定要多去逛逛,多看幾遍,在不同的時間、心情下看同一個作品會得出不同的看法。
提前做功課
但大多數情況下看展覽的時間是很緊的,沒有太多的時間允許你多遍欣賞,所以有很多信息在去看展覽前就要做好處理。比如說,了解這次展覽展出了哪些作品,這些作品創作的年代,這個年代中發生了什麼,出現了什麼流派,對作品產生了什麼影響,藝術家本身有什麼樣的經曆,在這個作品中想表現什麼樣的情感,或者是進行了什麼樣的嚐試,到目前為止評論家對這個作品有什麼考究,得出了什麼結論等等。
寫提要
寫一份欣賞時要注意的提要,在欣賞某一作品時應該多加關注的點在什麼地方。仔細推敲是不是真的如之前評論家考證的那樣。
整理觀後感
整理好看完展覽的所有資料,方便下次看展覽如果再出現同樣的作品,給出更新的看法和感受。
好吧,其實我們是太慎重了。作為一個普通的欣賞者,大可以輕鬆麵對,因為藝術本身就是藝術家抒發情感的手段,你看著高興、喜歡、心情愉悅,那從某方麵來說也實現了它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