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美國的TMD構想與東亞(1 / 3)

就區域層次的國際安全而言,世界上沒有任何其他地區比東亞更多地受到美國彈道導彈計劃的影響。雖然冷戰結束以來,和歐洲相比,東亞並沒有再度爆發國家間的戰爭,然而,東亞地區安全在冷戰結束10年以後依然處在一個動蕩的時期。當前,東亞區域安全中最為令人矚目的問題之一是美國的“戰區導彈防禦計劃”東亞的研製和部署問題。圍繞著TMD的外交爭執,已經成為中、美、日等有關國家安全關係緊張的新的根源。如果美國在TMD問題上一意孤行,勢必為21世紀的中美關係以及東亞區域安全帶來長期化的消極影響。

東亞曆來是美國利益和安全戰略的核心地區之一。美國與東亞千絲萬縷的政治、經濟和軍事聯係以及在東亞巨大的利益,都決定了美國必然要在東亞竭力營造美國式的穩定與安全。在美國看來,冷戰後的東亞地區安全存在著相當程度的不確定因素。這些不確定因素包括朝鮮半島局勢、南沙群島問題、中國大陸與台灣關係、中日釣魚島紛爭,等等。當然,最重要的是所謂“中國未來的政策動向”問題。美國堅持認為,一旦美軍撤出東亞將留下權力真空,必然導致東亞地區國家間衝突和競爭的加劇,從而導致東亞的動蕩和不穩定。同時,也會導致東亞出現新的霸權國家,排斥美國在東亞的利益。冷戰後,美國的東亞安全戰略曆經調整,曾一度出現過是否撤退東亞前沿駐軍的爭論,但自克林頓政府以來,繼續維持美國在東亞足夠的前沿駐軍,加強雙邊軍事同盟,以及在此構架下實行“接觸”(engagement)政策和“擴展”(enlargement)政策,推行多邊主義,構成美國東亞安全戰略的四大支柱。①這一政策的基本目的,就是要擴大美國對東亞事務的影響力,在保持美國對東亞地區承擔安全承諾的同時發展美國在東亞最大限度的經濟和政治利益,避免東亞出現任何排斥美國利益的不確定前景。

1995年2月27日公布的美國東亞戰略報告(East AsiaStrategy Report)提出,東亞出現了新的挑戰力量,美國必須維持和加強原有的軍事義務。該報告還明確指出,美國及其東亞盟國應該有效地遏止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擴散,及有效地預防、遏止和防禦具有威脅性的國家,應該采取“不擴散戰略”或可稱之為“反擴散方案”來製止有可能出現的對美國在東亞利益的危害。②1998年11月公布的美國東亞安全戰略報告則進一步表示,“進行亞洲戰略部署對美國及其盟友至關重要,亞洲國家視美國對亞洲的安全承諾為區域穩定的最重要因素”③。從1995年到現在,美國采取的具體做法包括:

(1)繼續保持包括東亞在內的亞太地區駐軍10萬,維持在東亞的前沿軍事部署。在戰鬥力量的配備上,基本維持冷戰時期的規模,以能夠打贏一場局部戰爭為標準。

(2)加強雙邊軍事同盟,協調與盟友在未來美軍可能卷入東亞區域軍事衝突時的合作與分工。其典型例子是1996年4月的《美日安保宣言》和1997年9月簽署的《美日中期防衛指針》及其相關法案。

(3)繼續為台灣提供防禦義務,加強對台軍售政策,繼續在兩岸發揮平衡者作用。同時以“戰略模糊”政策為核心,竭力阻止任何以改變台灣海峽現狀為目的的“挑戰行動”。

(4)對中國采取“接觸”(engagement)政策,同時,輔之於積極的預防性防禦,旨在以“威懾”和“積極接觸”這兩手來影響中國未來的政策發展。

(5)維持朝鮮半島局勢穩定,主導朝鮮半島局勢發展的基本解決方案,力爭通過多種手段解決來自朝鮮的“危險”舉動。這方麵的典型代表是1994年美朝之間簽署的朝鮮半島能源開發組織(KEDO)協定。

(6)增進同泰國、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亞的軍事合作,實行“擴展戰略”,將美國軍事力量的關係網絡擴展到整個東亞地區。

(7)不斷壓製和打擊有可能出現的“排斥”美國在東亞軍事存在和政治影響力的各種因素,強調美國對於東亞的安全義務不能建立在排斥美國利益的基礎上。以美國對東亞的安全承諾、影響力以及積極外交,防止東亞地區內部地緣政治以及地緣安全衝突的擴大,竭力在有潛在衝突的地區各方力量之間扮演平衡者的角色。

(8)維持東亞經濟和金融穩定和增長,促進東亞更深入地卷入全球化進程,避免再一次出現東亞金融危機對世界經濟和金融秩序的破壞性影響。為此,美國竭力希望將東亞的地區性安全問題對經濟發展的破壞壓到最小程度。

(9)促進東亞國家的民主化進程,推動東亞社會和政治對美國觀念與價值的認同,在東亞民主化和市場化的進程中謀求發揮美國的最大影響力。

自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以來,美國在東亞地區安全架構中的地位確實在不斷上升。印尼和馬來西亞等冷戰後一度在安全問題上希望同美國拉開一定距離的國家,近年來與美國的軍事關係也更密切了。綜觀1856年美國海軍少將威廉·佩裏率領艦隊到達東亞以來的150年曆史,東亞從來沒有出現過這樣一種地區性國際關係的格局,即有三個國家都在該地區成為有影響力的大國。艾茲拉·佛果教授(傅高義)將目前的東亞局勢稱為“三國”時代。但是,這個“三國”時代不是魏、蜀、吳三國爭雄的時代。東亞的力量格局是以美日軍事同盟為核心的權力政治格局,美國充當著“領導者”和“平衡者”的角色。無論是在綜合的政治經濟影響力、軍事力量部署,還是在同盟性質的網絡體係中,美國都處在絕對的優勢地位。

因此,回顧美國出現在東亞的這150年的曆史,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沒有一個外來的強國可以和美國今天在東亞的勢力相比,也沒有任何一個東亞國家可以忽視或者決心挑戰美國在東亞的存在。在今天東亞的外交格局中,美國也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感到左右逢源,美國也沒有像今天這樣感覺到一個強大的、正在不斷走向繁榮的東亞,卻又同時如此地依賴美國。造成今天這樣一種局麵的最主要的原因,不是東亞的軟弱,而恰恰是東亞的強大,以及這種強大背後至今尚未能解決的曆史問題以及始終沒有能夠得到解決的對東亞安全未來的普遍而又深刻的爭議。當美國深深感到東亞對它的依賴時,恰恰也是美國在東亞利益涉入最深厚的時候。這些利益,除了有經濟、金融和市場利益之外,最重要的,還有美國的全球性的戰略利益,美國的威望和美國對維持一個“霸權體係”所必須防止的來自正在變得強大的東亞對美國戰略利益的挑戰,對現有美國所主導下的東亞“霸權和平”的挑戰。

前述九個方麵的做法和美國在東亞所竭力維持的戰略利益,都同TMD存在著直接或間接的聯係。具體來說,TMD在美國的東亞安全戰略中將發揮以下作用:

(1)保護美國在東亞龐大的海外駐軍,進而保護美國在東亞的經貿、政治和戰略利益。

(2)增強美國對韓國、日本等國所提供的軍事義務,進一步密切美國與東亞盟國或友好國家的安全合作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