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階段:跟蹤世界期貨發展的新趨勢,建立中國期貨的相對優勢,並有限度地開放國內期貨市場。①做深做精我國在資源或產銷量上具有優勢的大宗商品品種,使大豆、玉米、小麥、棉花、白糖等農產品和銅、鋁等有色金屬品種成為我國期貨市場上的主力品種,並在同類品種的國際市場定價中具有較大的影響力。在此基礎上,使上海、大連、鄭州成為國際期貨市場上有充分價格影響力的期貨交易所,使我國成為亞洲商品期貨交易中心,成為國際商品期貨市場定價鏈條上的重要環節。②在推出股票指數期貨、期權的基礎上,繼續推出國債期貨及期權。隨著我國A股對世界證券市場影響的加強,在全球期貨市場中建立中國A股的期貨定價中心,建立我國期貨市場的核心產品和國際比較優勢。③參照我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進程安排,有步驟地向境外投資者開放境內期貨市場。選擇管理水平高,運作規範的個別期貨交易所作為試點,率先開放部分期貨市場,發展海外會員和投資者,為期貨市場國際化培育市場主體。允許試點交易所吸收一部分符合要求的境外期貨公司作為特別會員,為境外投資客戶參與境內期貨交易提供代理服務,當條件成熟時也可批準若幹外國基金和機構投資者進入我國期貨市場。④選擇部分大品種對國外期貨投資者開放。國內部分活躍的期貨品種如銅、鋁、大豆、玉米、棉花等,在國內具有廣泛的現貨市場基礎,價格與國際市場緊密聯係,運作規範而且市場容量大,可優先作為試點開放的期貨品種。⑤在金融期貨市場中引入QFII製度的基礎上,考慮商品期貨的QFII製度。製度運行的初期對於QFII的參與都應限製於避險目的,在市場運行平穩後,可以逐步放開參與的資金規模限製和交易目的限製。
(3)第三階段:當國內期貨市場規模相對較大,運行規範,管理成熟後,應逐步實現國內期貨交易所及上市品種全方位對外開放,使我國期貨市場成為國際期貨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並在其中發揮舉足輕重的影響。①人民幣正在成為國際市場上的主要貨幣之一,當人民幣實現可自由兌換時,應及時在國內推出外彙期貨交易。②在製定期貨和期權投資、收益出入境管理辦法基礎上,進一步拓寬外國投資者參加我國期貨交易的渠道,實現國內國外期貨市場交易聯網,使我國期貨市場真正融入世界期貨交易體係。③建立以銀行股份為主體,資信好的大型期貨經紀公司和證券公司為會員的全國期貨市場統一結算中心,在全國建立起完善、健全的結算體係,提高我國整體市場的抗風險能力,增強我國期貨市場在國際上的競爭力。④使上海成為世界上著名工業品和金融期貨交易中心、大連和鄭州成為世界上著名的農產品期貨交易中心。在此基礎上形成的“中國價格”對國際市場產生重大影響力,使中國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期貨交易中心。
四、 我國期貨市場對外開放的難點分析及政策建議
1. 法規政策體係。目前,《期貨法》出台還有待時日。有關國內市場準入問題、境外期貨交易問題、國內外投資者保護問題都還沒有具體法規明確規定,導致期貨市場的對外開放無從起步。本著先立規矩再談開放的原則,建議盡快出台《期貨法》,並積極配套完善相關政策法規,從而促進我國期貨市場的發展。
2. 外彙管製。人民幣不能完全自由兌換是製約期貨市場國際化的重要因素。外彙管製放鬆需要較長的時間,在現行外彙管理體製下實行期貨市場國際化的解決辦法為:(1)對於境內投資者參與境外期貨交易,允許經批準的可以代理境外交易的國內期貨公司對投資者的資金進行結售彙,其中人民幣兌換外彙在目前我國外彙儲備比較充足的背景下可以稍有放鬆,但外彙兌換成人民幣則必須確保兌換部分來自於期貨交易本金或盈利而非其他來源資金;(2)對於境外投資者參與境內期貨交易,可以參考證券QFII製度的額度管理,對於入境的資金明確額度,出境的資金則要確保來自於期貨交易本金或盈利而非其他來源資金。
3. 進出口政策。境外企業參與中國的期貨交易,也會發生實物交割業務,牽涉到進出口環節。為了方便商品交割,充分利用國內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建議對涉及期貨商品的外貿政策適當調整,降低商品進出口關稅,減少或取消進出口配額限製,充分發揮市場調節的作用。
4. 專業人才。目前期貨行業人才流失嚴重,專業人才缺乏。期貨業的競爭主要是人才的競爭,期貨市場在走向國際化的裏程中,必須加強人才培養,建立期貨專業教育培訓體係。同時,加強國際化合作,吸納境外專業人才,提高期貨業人才整體素質。
參考文獻:
1. 改革開放30周年 中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新華網,2008-
09-01.
2. 王富宣等.期貨業對外開放的國際經驗及啟示.期貨日報,2008-06-19.
3. 覃巍.中國期貨市場國際化發展戰略研究期貨日報.2008-08-21.
作者簡介:朱國華,上海財經大學國際工商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上海財經大學期貨研究中心主任;歐陽琛,上海財經大學國際工商管理學院博士生。
收稿日期:2013-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