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選自《外國詩歌名篇選讀》(作家出版社1988年版)。孫用譯。亞當·密茨凱維支(1798—1855),波蘭愛國詩人。這首詩寫於1820年。當時的波蘭人民,在異國的統治下受盡奴役的痛苦,情形正如詩中所寫的“到處是沒有心、沒有靈魂,隻有骸骨的人們”,是“死滅的世界”“不動的死水”,是“沒落於懶惰和混亂中的國境”。詩人於是呼喚青春,認為隻有靠青春的熱情和力量,才能毀壞舊世界,拯救祖國的命運。他反複號召“年輕的朋友們”“聯合起來”,為“大眾的幸福”而鬥爭,向著光明的未來“前進”。這首熱情洋溢、激動人心、強勁有力、鼓舞鬥誌的抒情詩,一發表就受到革命群眾的熱烈歡迎,被譽為波蘭青年的《馬賽曲》。1830年華沙起義時,它成為眾口傳唱的戰歌。

本詩充滿神奇的想像,並運用多種修辭手法,這具體表現在哪裏?取得了怎樣的藝術效果?作為一位當代青年,你從詩中讀出了怎樣的時代精神?

八麵來風

1.從詩歌創作和欣賞的角度來說,詩中的“意”包括作者的“情”與“理”,即詩作者的情感和他對生活的認識、理解與評價;詩中的“境”指事物的“形”與“神”,即經詩作者提煉概括而描繪出來的生活形象及其內在本質與精神。意境,就是內情與外景的水乳交融,情理與形神的和諧統一,就是具有強烈感染力和啟示力的富有詩味的藝術世界。

——李元洛

2.在萬千詩人的反複錘煉下,形象升格為意象,更少了臨摹,更多了創造。可以說,意象是詩人的人格和情緒的能動力量和萬事萬物的交融。換句話說,意象是被詩人全麵改造並且全新組裝過的美學形象,賦有更多的主觀色彩;在一個高明的詩人手中,意象能將理性的東西和感性的東西融為一體,能通過一個側麵和層次,表現整體的剖示內核,其驚人的準確每每達到叫讀者靈魂戰栗的地步。

——公 劉

3.感動

你有一顆心,我有一顆心,

我們可以懂得彼此;

你有一雙眼,我有一雙眼,

我們能夠凝望彼此;

你有一些苦,我有一些苦,

我們最好互相安慰;

你有一種愛,我有一種愛,

我們試著互相交換。

——摘自《考試報》2007.1.26

4.歌聲中嘶聲大叫人間真情,電視劇中拚命演繹著海誓山盟,我想,那不是因為缺乏真情,隻怕是不懂得感動。或許有人認為“感動”當然要有那種“悲夫,壯哉”的驚人之舉。這固然不錯,我們為“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複還”的蒼涼悲壯而感動;我們為“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的隔世之愛而感動;我們也為“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為國捐軀而感動。然而人生不會每天都有驚心動魄的事發生,難道就說生活空虛嗎?非也,“看似平凡最奇崛”。往往真正的美存在於平凡之中,我們更應為此而感動。

——學生作文《滴滴點點的感動》

5.常常被這個世界感動著,我感動於雲海日出的蓬勃,虎狼相爭的悲壯,更多的時候,我被生活中許多人和事所感動。我始終覺得,感動是一種力量。

……

有一首歌唱得好:“感動你我,感動中國,這世界有愛才轉動;感動你我,感動中國,這世界有愛才永恒!”一個人隻有保持感動,才會對生活充滿熱烈的愛;才能激發愛心,關心他人;才能喚醒夢想,為美好未來拚搏!這並非虛言,因為,感動是一種力量啊!

——學生作文《感動是一種力量》

6. 有的人,感慨生命短暫,於是拚命追求個人享受。這固然是一種生活態度,然而不免低級了些。

有的人,感慨人生難以把握,於是自暴自棄,玩世不恭,無所作為。這也是一種生活態度,然而不免消極了些。

有的人,感到時間緊迫,於是發憤圖強,追趕時間,超越生命。這作為一種生活態度,才是積極向上的。

當然,人生遠不止這麼簡單。各種環境、各種因素,造就了人們各種不同的生活目的。畢竟,第三種方式是很累的。生命的真諦,如同這浩瀚無邊的宇宙一樣深不可測。

遙望星空,我希冀從星空獲得真正的答案。忽然,天邊一顆火紅的流星拖著長長的尾巴,燃燒著劃過夜空,然後隕落在深不知幾許的宇宙中。流星,燃燒著自己,用最後的光和熱,給人以最燦爛的光明與輝煌。這,難道就是星空給我的答案嗎?

遙望星空,隻見星星眨眼。

——上海市高考作文《遙望星空》

高考T台

(一)閱讀下麵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

某網站“4220”聊天室有這樣一段話。

A:我給大家講個故事。一個老太太有兩個女兒,大女兒嫁給洗染店老板,小女兒嫁給雨傘店老板。老太太天天為女兒憂慮:雨天,擔心洗染店的衣服晾不幹;晴天,生怕雨傘賣不出去。後來,有一個聰明人開導她:“老太太好福氣啊,雨天,小女兒生意興隆;晴天,大女兒顧客盈門。您哪一天不快活啊!”

B:妙極了!改變思維的角度和方式,我們就會有新的感受和發現。

C:快樂幸福是這樣得來的嗎?

D:阿Q!

請以“快樂幸福與我們的思維方式”為話題,自定立意,自選文體,自擬標題,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所寫內容必須在話題範圍之內。

——2004年全國高考作文題

優秀作文:

麵對大海 春暖花開

我們每人有一間屋子,屋裏盛載著一切渴欲;也各有一座後花園,當你困惑與煩憂時,打開後門,裏麵春光明媚,行雲流水。這園裏栽著智慧樹,流著忘憂泉,飛著天堂鳥,搭著逍遙橋。

——題記

春天又回到了大地

一切又恢複了生機

往日的寧靜

在此時慢慢地消失在回憶裏

遠處

高山上的白雪慢慢蒸發

高山說:“孩子,沒有你,我怎麼受得了太陽的照曬呀!”

雪卻說:

“沒有我,一叢叢小草就會破土而出。”

生命的延續是聽不到的

然而

思維的轉換是快樂的

清晰是一種美

可霧卻不以為然

於是

在世上激情地擴張著自己的身體

沒有太多的言語

然而

上帝卻感到了快樂

樹葉一片片落下

寂寞的季節馬上就要來臨

孤獨的花睜開流淚的眼

祈求時間不要去改變

它知道一種感動叫思念

人隻看到了季節的落葉

卻未聽到大地的聲音

生命在時間裏

時光在生命外

然而老槐樹卻說:

“離開了樹葉,我就會擁有未來的種子。”

天空的小鳥飛得越來越高

雪花又一次從天而降

世界又一次變得孤寂

往日的歡聲笑語

此刻

在冰封的世界裏輕輕地消失

生靈們都已沒有了快樂的笑語

然而大地卻說:

“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

一片七彩的雪花從空中落下

其實隻要你有心

前麵的種種有什麼可怕

開始的開始

我們在歌唱

最後的最後

我們在回憶

總評:

勾勒一幅幅形象的畫麵來展開對“思維與幸福”的思索是此詩的過人之處。綜觀全詩,山對雪的不舍,霧對清的侵略,花對葉的留戀,冬對春的意義,四幅圖景無不凝結著作者對幸福與不幸,生存與死亡,奉獻與私心,永恒與短暫的深入思考,作者思維的多向度由此可見一斑。

詩的語言是凝練的,此詩的語言不僅凝練,而且優美。詩的語言又是有意蘊的,此詩的語言在形象中啟人深思,凝練中飽蓄哲理。

(二)閱讀下麵的文字,按要求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三個人走進商店。一個人買了一瓶果汁,說:“我喜歡甜的。”一個人買了一杯咖啡,說:“我就喜歡這又苦又甜的滋味。”還有一個人買了一瓶礦泉水後說:“我喜歡淡淡的礦泉水。”

要求:選擇一個角度構思作文,自定立意,自選文體,自擬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意的範圍,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2008年福建高考作文題

優秀作文:

那年,青春無痕

青春的萌動來臨了,那便是心上生花,長草。

——題記

我喜歡淡淡的礦泉水,不似甜的果汁,不似燒焦了般的咖啡,又苦又甜。礦泉水的味道,亦如那年的青春,消逝,無痕。

郭敬明說:“青春是一道明媚的憂傷!”說得恰到好處呢。哪一個人的青春不是在淡淡的憂傷中度過?回憶起那些細枝末節的時候,嘴角總是不自覺地輕揚,仿佛自我解嘲般地,看當年的自己有多傻。

過了十八歲,便自覺老成。走在校園的林蔭道上,聽著那一聲聲自己認為稚嫩的“學哥”“學姐”,心裏便裝滿了細細碎碎的自豪感!“青春,猶如懸在頭頂的滴瓶,看著裏麵的液體消失殆盡,卻無能為力。”這是否就是十八歲的寫照呢?在那一尾青春“夕陽”也“落山”了的時候,睜著眼睛,伸著手臂,卻永遠夠不到山的那頭!

是誰說“少年不識愁滋味”?我看少年最識愁滋味,那滋味永遠是淡淡的、純純的,就像是礦泉水,喝著毫無味道,裏麵卻含有多種礦物質,猶如青春萌動的那些情愫。少年如花,青春便是如詩、如畫。十八歲的少年,已懂得人間冷暖,心情陰晴,默默地關注著,誰也不想去揭開那一層麵紗,就讓它蒙著,美好而充實。

十八歲遭遇高三。在微微的抱怨之餘,便是默默地接受。從此,不再張揚跋扈,細細地磨平了那棱、那角,畢竟,玩世不恭,並不是我想要的生活。

喜歡穿淡藍或白色的衣裙,和著自己的心情;喜歡喝純淨、無雜質的礦泉水,符合自己的心境;喜歡聽淡淡的音樂,像是無痕的青春;喜歡寫憂傷的文字,寫下自己十八歲的青春,淡淡的,如礦泉水一般的文字,卻能燒灼每個青年的心。不學他們的“個性”,穿著“風雨飄搖”的衣裳;不學他們的“瘋狂追求”,為了某某明星,失去生命也在所不惜;不學他們的“招搖過市”,頂著五顏六色的頭發,稱之為流行、時尚。不學,那便是我十八歲的青春。

我的青春,淡淡的,可以源遠流長。

十八歲的青春,那礦泉水般的生活,猶如那枝丫間細碎的陽光,猶如夏天湛藍無痕的天空!漫開的透明,淡淡的,我喜歡。

總評:

讀了這篇文章,我們仿佛隨著作者的筆墨揣摩著“那年,青春無痕”的模樣,品味著“少年最識愁滋味,淡淡的、純純的,就像是礦泉水”的味道,往日的煩躁與焦躁一掃而光,身邊彌漫的是“喜歡穿淡藍或白色的衣裙,和著自己的心情;喜歡喝純淨、無雜質的礦泉水,符合自己的心境;喜歡聽淡淡的音樂,像是無痕的青春;喜歡寫憂傷的文字,寫下自己十八歲的青春”這樣的氣息,從而深切地體會到“十八歲的青春,那礦泉水般的生活,猶如那枝丫間細碎的陽光,猶如夏天湛藍無痕的天空!漫開的透明,淡淡的,我喜歡”的真諦。細膩的描寫,真切的感悟,淡淡的氛圍,柔柔的詩意,令人如品香茗,久而彌清。

高考模擬

以“耕耘心田”為題寫一篇作文。立意自定;文體自選;不少於800字。

“提示”

“心田”指心靈世界,內心世界;“耕耘”指培育,愛護,關心。寫作著力點主要在耕耘什麼樣的“心田”,如何“耕耘”。個性化構思如:用智慧和知識播種,純潔的心田就會豐滿豐富;用體貼和關愛培育,綠色的心田就會健康成長;用寬容和理解嗬護,重負的心田就會自由愉快。

思維魔方

材料:

2008年北京奧運會引起全世界的矚目和評論,韓國主流媒體《朝鮮日報》報道說:“在奧運開幕式當天,北京市內隨處可見年輕的奧運誌願者。數萬名中國年輕人同時與外國人麵對麵,這是史無前例的。”該報道將這些受過高等教育、擅長用英語與外賓交流、富有愛國心的年輕人稱為“鳥巢一代”。8月16日,中國新聞社也發出一篇新聞評論,題目便是《“鳥巢一代”代替“獨立一代”》。“鳥巢一代”主要指出生於20世紀80至90年代的青少年,也被稱為“80後”和“90後”,他們曾經備受詬病,甚至一度被認定是“迷茫的一代”和“垮掉的一代”。

分析:

“鳥巢一代”指生於20世紀80至90年代的青少年,被稱為“80後”和“90後”。我們高中生,也屬於這一代。這則材料,可以給人許多啟發思考。

從“鳥巢一代”本身分析,首先,他們存在許多影響成年人的優點,如:①接受新事物的意識和能力非常強;②思維獨立,具有批判精神;③有較強的平等意識;④有較強的法律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⑤熱心社會活動,有較強的公民意識;⑥比成年人更容易接受環保意識;⑦相信事實;⑧做事認真;⑨積極的休閑態度;⑩興趣愛好廣泛。其次,由於他們絕大多數是獨生子女,人格發展存在明顯的優勢與缺陷:優勢:充滿自信,樂於助人,渴望友誼,積極尋求發展,興趣廣泛。缺陷:學習興趣缺乏,勤勞勤儉差,在夥伴交往中容易傷害別人,在克服一定困難取得某項成功方麵的動力較弱。因此,我們可以思考“鳥巢一代”如何發揚優點、克服缺點。

從“鳥巢一代”與父輩們進行比較的角度分析,他們與父輩們存在明顯的差別:“鳥巢一代”是吸吮著改革開放的新鮮乳汁長大的,而其父母一代則從“文化大革命”的動亂與苦難中走來,兩代人的生活經曆、價值取向、家庭地位、學習方式都相差甚遠。因此,我們可以倡導兩代人相互學習共同成長,樹立新的觀念,遵循新的學習原則。

從人們對“鳥巢一代”的態度與評價的角度分析:他們曾經備受詬病,甚至一度被認定是“迷茫的一代”和“垮掉的一代”。可是,進入2008年,他們在北京奧運會前後以聖火在海外傳遞時的熱烈參與,在“5·12”汶川大地震期間的積極作為,以及北京奧運會期間作為誌願者的突出表現,讓人們迅速改變了對這一代的評價。因此,我們可以思考如何客觀、全麵、正確地評價這一代,樹立這樣的理念:“鳥巢一代”是自然真實的一代,“鳥巢一代”是毛病多多優點更多的一代,“鳥巢一代”是托起中國新希望的一代。

我們還可以從自身的角度分析,表達自己對“鳥巢一代”的看法與情感。

“點金成鐵”

我國古代詩人,很重視詩歌語言的錘煉,不僅要求準確,更要求有韻味,一字一詞,往往更易不得;一經更易,就索然寡味,恰如“點金成鐵”。

唐朝山水詩人王維寫的《送梓州李使君》雲:“萬壑樹參天,千山響杜鵑。山中一夜雨,樹杪百重泉。”確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有人評論道:“興來神來,天然入妙,不可湊泊。”有的本子改了個別詞語,與原作比較,就大相徑庭了。例如《詩林振秀》改“山中一夜雨”為“山中一丈雨”;《潼川誌》又改“千山響杜鵑”為“春聲響杜鵑”,《方輿勝覽》則作“鄉音響杜鵑”,等等。“一夜雨”實為烘托暮春夜雨下個不停,借以表現詩人的惜春以及送別友人的依依難舍之情,這就同上聯的“千山響杜鵑”的眼前暮春情景協調了起來。可是改為“一丈雨”後,那就不像寫暮春夜雨,而似寫夏日驟來驟去的豪雨了,因而便與詩境大異其趣。又“千山”改為“春聲”或“鄉音”,同樣不僅使詩喪失了原有韻味,也失去了景物描寫的準確性。所以,讀了改後的句子,大有嚼蠟之感,確是“點金成鐵”。

據說宋朝歐陽修很愛唐人常建《題破山寺後禪院》中的“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一聯。可是他在青州手書此詩於廨後山齋時,不知是什麼緣故,竟把“通”字寫成了“遇”字。有人說,如果是歐陽修有意改動的話,那就是很不了解原詩的妙趣,點金成鐵了。

上麵幾則軼事啟示我們:讀古代詩歌時,應細細體味詩人用字遣詞的妙處;自己在寫作中運用語言時,更要反複推敲,力求一字一詞不可更易。

§§獲得教養的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