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早期流行疾病的瘋狂傳播(1 / 3)

天花和牛痘的小故事

每4名病人當中便有一人死亡,而剩餘的3人卻要留下醜陋的痘痕。天花,幾乎是有人類曆史以來就存在的可怕疾病。在公元前1000多年前保存下來的埃及木乃伊身上就有類似天花的痘痕。曾經不可一世的古羅馬帝國相傳就是因為天花的肆虐,無法加以遏製,以致國威日蹙。

天花臨床表現主要為嚴重毒血症狀(寒戰、高熱、乏力、頭痛、四肢及腰背部酸痛,體溫急劇升高時可出現驚厥、昏迷)、皮膚成批依次出現斑疹、丘疹、皰疹、膿皰,最後結痂、脫痂,遺留痘疤。天花來勢凶猛,發展迅速,對未免疫人群感染後15~20天內致死率高達30%。

公元846年,在入侵法國巴黎的諾曼人中間,天花突然流行起來了。這讓諾曼人的首領為之驚慌失措,也使那些在戰場上久經廝殺不知恐懼的士兵毛骨驚然。殘忍的首領為了不讓傳染病傳播開來以致殃及自己,采取了一個殘酷無情的手段,他下令殺掉所有天花患者及所有看護病人的人。這種可怕的手段,在當時被認為是可能撲滅天花流行的唯一可行的辦法。

但是天花並不會寬容任何人,它同樣無情地入侵宮廷、入侵農舍,任何民族、任何部落,不論爵位、不論年齡與性別,都逃脫不了天花的侵襲。

在歐洲曾經有一個國王的妻子患了天花,在臨死前她請求丈夫滿足她最後的願望,她要求:假使全體禦醫不能挽救她的生命,那麼就將他們全部處死。皇後終於死掉了,於是國王為了皇後的願望便下令把禦醫全部用劍砍死。

英國史學家紀考萊把天花稱為“死神的忠實幫凶”。他寫道:“鼠疫或者其他疫病的死亡率固然很高,但是它的發生卻是有限的。在人們的記憶中,它們在我們這裏隻不過發生了一兩次。然而天花卻接連不斷地出現在我們中間,長期的恐怖使無病的人們苦惱不堪,即使有某些病人幸免於死,但在他們的臉上卻永遠留下了醜陋的痘痕。病愈的人們不僅是落得滿臉痘痕,還有很多人甚至失去聽覺,雙目失明,或者染上了結核病。”

天花並發症多發生於重型患者。一般為繼發性細菌感染,常為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及肺炎球菌等。可發生蜂窩織炎、軟組織膿腫、結膜炎、角膜潰瘍、全眼球炎、中耳炎、喉炎、支氣管肺炎、胸膜炎等。個別可並發腦脊髓炎、腎炎、睾丸炎、流產、褥瘡等。

典型天花患者往往留下終身存在的凹陷瘢痕,尤其以麵部較明顯,導致毀容,俗稱“麻麵”,往往對患者造成嚴重的心理打擊。角膜潰瘍、全眼球炎則可能導致患眼失明。

我國不僅早就注意天花的治療,而且積極采取預防措施。據清代醫學家朱純嘏在《痘疹定論》中記載,宋真宗(公元998——1022年)或仁宗(公元1023——1063年)時期,四川峨眉山有一醫者能種痘,被人譽為神醫,後來被聘到開封府,為宰相王旦之子王素種痘獲得成功。後來王素活了六十七歲,這個傳說或有訛誤,但也不能排除宋代有產生人痘接種萌芽的可能性,到了明代,隨著對傳染性疾病的認識加深和治療痘疹經驗的豐富,便正式發明了人痘接種術。

清代醫家俞茂鯤在《痘科金鏡賦集解》中說得很明確:“種痘法起於明隆慶年間(公元1567——1572年),寧國府太平縣,姓氏失考,得之異人丹徒之家,由此蔓延天下,至今種花者,寧國人居多”。乾隆時期,醫家張琰在《種痘新書》中也說:“餘祖承聶久吾先生之教,種痘箕裘,已經數代”。又說:“種痘者八九千人,其莫救者二三十耳”。這些記載說明,自十六世紀以來,我國已逐步推廣人痘接種術,而且世代相傳,師承相授。

清初醫家張璐在《醫通》中綜述了痘漿、旱苗、痘衣等多種預防接種方法。其具體方法是:用棉花醮取痘瘡漿液塞入接種兒童鼻孔中,或將痘痂研細,用銀管吹入兒鼻內;或將患痘兒的內衣脫下,著於健康兒身上,使之感染。總之 ,通過如上方法使之產生抗體來預防天花。

由上可知,我國至遲在十六世紀下半葉已發明人痘接種術,到十七世紀已普遍推廣。公元1682年時,康熙皇帝曾下令各地種痘。康熙的《庭訓格言》寫道:“訓曰:國初人多畏出痘,至朕得種痘方,諸子女及爾等子女,皆以種痘得無恙。今邊外四十九旗及喀爾喀諸藩,俱命種痘;凡所種皆得善愈。嚐記初種時,年老人尚以為怪,朕堅意為之,遂全此千萬人之生者,豈偶然耶?”可見當時種痘術已在全國範圍內推行。

人痘接種法的發明,很快引起外國注意,俞正燮《癸巳存稿》載:“康熙時,(公元1688年)俄羅斯遣人至中國學痘醫”。這是最早派留學生來中國學習種人痘的國家。種痘法後經俄國又傳至土耳其和北歐。公元1717年,英國駐土耳其公使蒙塔古夫人在君士坦丁堡學得種痘法,三年後又為自己6歲的女兒在英國種了人痘。隨後歐洲各國和印度也試行接種人痘。十八世紀初,突尼斯也推行此法。公元1744年杭州人李仁山去日本九州長崎,把種痘法傳授給折隆元,乾隆十七年(公元1752年)《醫宗金鑒》傳到日本,種痘法在日本就廣為流傳了。其後此法又傳到朝鮮。十八世紀中葉,我國所發明的人痘接種術已傳遍歐亞各國。公元1796年,英國人琴納(E。Jenner)受我國人痘接種法的啟示,試種牛痘成功,這才逐漸取代了人痘接種法。

我國發明人痘接種,這是對人工特異性免疫法一項重大貢獻。十八世紀法國啟蒙思想家、哲學家伏爾泰曾在《哲學通訊》中寫載:“我聽說一百多年來,中國人一直就有這種習慣,這是被認為全世界最聰明最講禮貌的一個民族的偉大先例和榜樣”。由此可見我國發明的人痘接種術(特異性人工免疫法)在當時世界影響之大。

讓我們回顧一下牛痘的誕生。

1796年5月17日,正是琴納47歲的生日。這天,琴納的候診室裏一清早就聚集了很多好奇的人。屋子中間放著一張椅子,上麵坐著一個八歲的男孩菲普士,正津津有味地吃著糖果。琴納則在男孩身邊走來走去顯得有些焦急不安,他正在等一個人。

不久,一位包著手的女孩來了。她就是擠牛奶的姑娘尼姆斯,幾天前她從奶牛身上感染了牛痘,手上長起了一個小膿皰。琴納所等的人正是她,今天他要大膽地實施一個幾十年日思夢想的計劃了:他要把反應輕微的牛痘接種到健康人身上去預防天花。

琴納用一把小刀,在男孩左臂的皮膚上輕輕地劃了一條小痕,然後從擠牛奶姑娘手上的痘痂裏取出一點點淡黃色的膿漿,並把它接種到菲普士劃破皮膚的地方。

兩天以後,男孩便感到有些不舒服,但很快地就好了,菲普士又照樣活潑地與其他孩子們一起在街上嬉鬧玩耍了。菲普士非常順利地挨過了牛痘“關”。

現在擺在琴納麵前最主要的事情是:證明菲普士今後再也不會傳上天花。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那麼目的就達到了,而牛痘的接種就是真正成功了!

過了一些時候,琴納從天花病人身上取來了一點痘痂的膿液,接種在菲普士身上。

這是一個關鍵的時刻,也是琴納感到緊張、擔心的日子。如果接種的牛痘不能預防天花的話,那菲普士就將因此患上嚴重的天花,這是一件多麼可怕的事情呀!

然而,一星期過去了,又一星期過去了。菲普士依然很健壯。

以後,又接著做了一批批試驗,更進一步證實了牛痘預防天花的作用。

是的,勝利了!牛痘疫苗預防天花的試驗終於獲得了成功!

琴納成功的消息傳遍了整個歐洲,同時也傳遍了全世界。

然而,任何事物的發展永遠不會是一帆風順的。牛痘疫苗的發明也是如此。

1797年,當琴納將接種牛痘預防天花的研究結果寫成論文送到英國皇家學會時,卻遭到了拒絕。一年後,琴納自己籌集經費刊印發表這些論文時還引起了廣泛的爭論。

有的表示堅決的支持,有的人持懷疑態度,也有的持反對意見。反對者瘋狂誣蔑,造謠說:“種了牛痘以後會使人頭上長出牛角,發出牛叫的聲音。”

然而,真理就是真理,它不會永遠被謬誤所埋葬。在無數次實踐的麵前,一切懷疑、反對都被無情的事實所粉碎。天花可以用種牛痘來預防的事實,終於占據了曆史上應有的位置。

天花,這種由比細菌還小的病毒引起的傳染病,能夠用牛痘來預防了。當時的人們還不知道病毒這兩個字,可是在科學實踐過程中,這種可怕的傳染病卻已開始被人們控製起來了。

現在,全世界已有很多年沒有發生天花了,聯合國衛生組織已經取消種痘作為國際交往的一項必須檢疫的規定。但是過去,我們每個新出生的嬰孩都必須接種牛痘,以使嬰孩體內自己產生出對抗天花的防疫力量來。由於種一次牛痘隻能具備大約六年左右的免疫力,因而在過去,人人都必須定期種痘以預防天花。

琴納的成功開辟出了一個新的領域,這個新領域也就是免疫學。

“免疫”就是天然的或者利用人工的方法,使人體對某些傳染病產生抵抗力,使人體免受這些疾病的侵害的意思。

琴納發明的牛痘接種不僅使人類免受了天花的肆虐,並且還為以後的許多科學家不懈地向傳染病展開新的攻擊開辟了一條道路。

在免疫學的領域內,隨著病菌的逐一被發現,用來預防不同傳染病的新疫苗也逐一出現了:1881年巴斯德發明了預防炭疽病的疫苗,1885年預防被瘋犬咬傷所引起的狂犬病的疫苗也研製成功。

死亡大事記

西元前164年,天花病從羅馬蔓延到歐洲和波斯;持續達15年之久。

1507年,西印度群島流行天花,這是西半球第一次發生該病,死亡1000多人。

1520年,墨西哥因西班牙人進入發生天花,造成300餘萬人死亡。在此後的50年內,墨西哥因為天花又喪失了近2000萬人。

1560年,巴西發生天花流行病,死亡數百萬人。

1798年,英格蘭天花流行,死亡8萬人。

1870年,法國流行的天花襲擊了德國和法國的部隊,德國部隊僅在實施預防注射過程中就有297人死亡,共死亡23679人。

1926年-1930年,印度天花造成驚人的疫病災害,死亡50萬人。

1930年2月,墨西哥天花流行,死亡600人。

1930年2月,菲律賓巴盧特和薩蘭加尼發生天花流行,死亡2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