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8毛巾(1 / 1)

絕非危言聳聽

毛巾每天與我們的身體親密接觸,它的主要成分棉纖維很容易“藏汙納垢”, 毛巾上常沾有人的汗液、淚液等分泌物,以及從環境中沾染的致病微生物,如沙眼衣原體、金黃色葡萄球菌、淋球菌及黴菌等,如果不勤洗、勤曬,大量細菌會在毛巾中存留、繁殖,用這樣的毛巾擦身體,很可能造成感染。

垃圾堆解密

毛巾大多數是用棉紗織造而成的,棉纖維在潮濕的情況下極易傳染和滋生病菌,所以在使用毛巾時,最好個人毛巾專用。使用過的毛巾上細菌比較多,而細菌在一定的濕度和一定的溫度上才能繁殖,而細菌最宜繁殖的自然條件是高溫、高濕。毛巾使用一段時間後變硬是因為水中遊離的鈣、鎂離子與肥皂結合生成鈣、鎂皂粘附在毛巾上的原因。

動動手,清除垃圾

1、純棉製品耐堿性強,可用各種肥皂及洗液洗滌。水溫應控製在35℃以下,不宜長時間在洗滌劑中浸泡,以防褪色,熨燙時溫度在120℃以下,為了保持花色鮮豔,最好在晾衣服時,晾在陰涼處或反曬。

2、為防止毛巾發硬,除了經常清洗之外,每隔一段時間在水中加入肥皂或堿液,將毛巾煮沸幾分鍾;煮沸時,毛巾應全部浸入水中,避免與空氣接觸發生氧化而增加強度甚至脆化。

3、毛巾用的次數多了,會變得油膩發粘而且吸水性差,並散發出一股餿味,越用肥皂洗反而越黏。這時,可以用適量的鹽水搓洗後,用熱水燙定下,最後再用清水漂洗幹淨,不但可使毛巾恢複本來的顏色,怪味也能消除。

4、毛巾洗滌、殺菌的最佳周期是一周。洗滌後用清水將毛巾衝幹淨,然後擰幹,在通風向陽處晾幹。

健康Tips

1、深色的毛巾比淺色的成本高,因為在生產過程中深色毛巾需要投入的化學成分要多,染色時間要長,對纖維的損傷就大。所以日常生活中不要因為深色毛巾耐髒就一直用,最好用淺色的且不帶有圖案的。

2、濕毛巾比幹毛巾更容易感染細菌,所以要學會用幹毛巾。

3、不要用廢舊的日光燈管晾毛巾、手帕,很多人以為這樣更幹淨、衛生。殊不知日光燈管內含有水銀、熒光粉及少量氨氣等有毒物質。在受潮的情況下,如果燈管兩端被侵蝕或燈管本身有小裂縫,管內的各種有害物質就會逐漸滲出。尤其在氣溫較高時,汞的滲出更多,可汙染毛巾,危害人體健康。若這些有害物質直接進入人眼睛,可造成視力減退甚至失明。

衛生專家提示

衛生專家提示,毛巾是纖維織物,使用時間長了,深入纖維的縫隙內的細菌很難清除,清洗、晾曬、高溫蒸煮等方式隻能在短時間內控製細菌數量,並不能永久清除細菌。長期使用舊毛巾的話,會給細菌入侵造成機會。所以,最好三個月左右更換一塊毛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