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藝術保險在中國的困境
關注
近段時間以來,國內頻繁爆出有關藝術品遭到意外損壞、盜竊以及自然災害威脅的消息,更使得藝術品保險成為近期國內藝術品經營人士所關注的焦點。
藝術品保險是在傳統的財產保險和貨運保險的基礎上演變和發展而來,主要承保火災以及其他自然災害和意外事故造成的藝術品直接損失。保險內容包括:投保人所有或代他人保管或其他人共有而由投保人負責保管、展覽、裝卸、運輸的藝術品。博物館、展覽館、藝術品拍賣行、藝術品公司、文化藝術公司、運輸公司等均可投保。
根據法國藝術品信息公司Artprice的《2011年全球藝術品市場成交報告》顯示,中國藝術品市場年交易量超過美國,成為最大的藝術交易市場,而與國外相形見絀的是,大多數國內博物館、美術館、私人收藏家並沒有建立藝術品的風險管控和購買保險,大部分藏品處於“無保”狀態。原因有以下幾點:
第一,在國內,大部分文物展覽的承展單位是國有博物館,對於大部分展出的藝術品也隻能象征性地上保險,除了觀念上的淡薄外,文博單位預算中所列的保險費用有限也是原因之一。而國內私人藏家多數也沒有考慮過投保的事情。大家通常將價值較高的藏品放在銀行的保險箱裏,認為這樣比較安全。
第二,藝術品很難確定價值,保險公司一般不輕易給其投保,尤其是在藝術品所在環境的安全保障不確定的情況下。而且中國沒有專業從事藝術品保險的公司,隻有中國人民財產保險公司、太平洋保險公司等少數幾家大型企業有涉及藝術品的擔保項目,而且大都不接受個人保單。針對個人收藏的藝術品保險,國內幾乎是空白。
第三,國內缺乏專業配套的防損服務鏈,或稱完善的鑒定和定價體係,造成藝術品保額難以確定並導致無法開展此業務。
與國內相比,國外藝術品保險已經十分成熟。歐美國家保險公司接受藝術品保險業務的一般流程是:接到保險申請後,保險公司會聘請獨立的藝術行業顧問進行價值評估,查閱申請表以及藝術作品的“身份證”和專業交易機構出具的原作保證書及曆史交易記錄。國外藝術品保單通常能夠保障三種基本風險:火災、水患和失竊。
西方保險公司確定藝術品保費的方案是:根據可能遭受的最大損失設置一個賠償金上限,並為投保人提供一個保險的物理空間區域,而不是將所有的藝術品納入保險範圍,尤其是博物館,保險公司應當權衡如何為博物館內部的館藏藝術品設計保險。
同時,西方藝術品保險市場中有兩家較為權威的保障機構,一個是國際失蹤藝術品記錄組織(Art LossRegister),另一個是藝術品登記公司(Fine ArtRegistry)。國際失蹤藝術品記錄組織側重於記錄被盜藝術品,是世界上最大的被盜藝術品數據庫。而藝術品登記公司側重於保護在該網站注冊登記的藝術品產權,目的是防詐騙和失竊,還有助於保護藝術品市場的真實性。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鑒國外藝術品保險的先進經驗,會對國內尚處於培育階段的藝術品保險行業有很大幫助。
據業內人士透露,中國藝術品保險市場容量有10億元,更有專家指出中國藝術品保險市場有18億元蛋糕待開發。這說明藝術品保險在中國有著巨大的潛力和市場。今年年初,文化部與保監會公布11個文化產業保險試點險種,“藝術品綜合保險”被納入其中。部分保險公司也開始承接大型展覽、拍賣活動的藝術品保險項目。藝術品保險在中國雖已破冰,其麵臨的市場限製等各種不利條件使它的發展停滯不前,保險公司對此更是憂慮重重。藝保之路,在中國仍是步履維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