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商紂王是怎樣被推進罪惡深淵的?(2 / 2)

“造宮室、建酒池、寵女色、囚賢人、施酷刑、害忠良”,是周武王為商紂王羅織的主要劣跡,也是商紂王國破人亡、身敗名裂的重要罪行。事實果真如此嗎?

早在春秋時期,孔子的得意弟子子貢曾說過:“紂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之惡居下流,天下之惡皆歸焉。”(《論語子張篇》)意思是說:“商紂王雖壞,但決不象傳說中那樣曆害,他之所以名聲不好,是因為人們把天下所有惡事都算到他的頭上了。”

紂王遭受誣陷,不僅子貢忿忿不平,宋朝學者羅泌對此也有話要說。羅泌在《桀紂事多失實論》中指出:“帝辛大造宮殿,建造酒池肉林,寵信女色,囚禁賢人,殘害忠良等罪惡,與夏桀的罪惡如出一轍,凡桀的罪,就是紂的罪惡,桀紂不分,這些都是出於模仿。”羅泌這樣說是有根據的。例如:令人發指的“炮烙”酷刑,本來是夏王桀的發明“專利”,卻被人們張冠李戴在紂王的頭上。“肉山、酒海、瓊室、瑤台”本是夏桀奢侈生活的“必需品”,周武王卻把這些“屎盆子”毫不留情地扣在了紂王的頭上。真是“欲加其罪,何患無辭!”

隨著商朝的滅亡和紂王的殉國,他對中華民族發展所做出的巨大貢獻,幾乎被周以來的史學家們全部“封殺”。就連被後人尊崇為“史聖”的司馬遷,在《史記》中也沒有記載商紂王的豐功偉績,但像“好酒淫樂,嬖於婦人”、“厚賦稅以實鹿台之錢,而盈钜橋之粟”、“慢於鬼神”、“以酒為池,以肉為林”、“重刑辟,有砲格”的劣跡卻比比皆是。如果說周武王是造成商紂王身敗名裂的罪魁禍首,那麼司馬遷就是他的一個忠實幫凶。

不過,真正把商紂王推向罪惡深淵、萬劫不複境地的,卻是流行於明、清年間的那部虛構人物情節、誣蔑醜化帝王、內容荒誕糟粕、附和封建迷信、愚弄勞動人民的《封神演義》。在這部神話小說中,作者不惜歪曲曆史、扭曲人性,在美化周武王的同時,狂貶商紂王,其殘暴無道、罪大惡極的形象,在人們腦海裏根深蒂固。

商紂王死後,被周朝惡諡為“紂”(按:馬屁股後麵的革帶,有損貶之意),曆代史書中也不分青紅皂白,人雲亦雲,使其蒙受了幾千年的不白之冤。商紂王不愧為中國曆史上的一個悲劇英雄,他為中華民族在擴展版圖、傳播文明等方麵做出的巨大貢獻和不朽功績,將永載史冊,這是任何一個朝代、任何一個人都不能隨意改寫和抹殺的。毛澤東同誌和著名考古學家郭沫若同誌,都曾為商紂王翻案說:“商紂王文武雙全,是個很有本事的人。”正所謂:真金不怕火煉!英雄何懼罵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