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歐洲鑰匙 -- 突尼斯(1 / 2)

橄欖王國

突尼斯西與阿爾及利亞為鄰,東南與利比亞接壤,北、東臨地中海,隔突尼斯海峽與意大利相望,海岸線全長1300千米。北部屬地中海型氣候,南部屬熱帶沙漠氣候。

突尼斯被認為是悠久文明和多元文化的融和之地。迷人的沙灘、溫和的氣候、比鄰歐洲的地理優勢、物美價廉的商品、穩定的政治環境和熱情好客的風土人情,使許多國際會議都選擇在此召開。2006年,在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全球綜合競爭力排行榜上,名列世界第30位,居非洲、阿拉伯國家之首。

突尼斯是橄欖油主要生產國之一,產量占世界橄欖油總產量的4%~9%,橄欖油成為該國主要的出口創彙農產品。旅遊業在其國民經濟中居重要地位。

曆史

公元前9世紀初,腓尼基人在突尼斯灣沿岸地區建立迦太基城,後發展為奴隸製強國。公元前146年成為羅馬帝國的阿非利加省的一部分。公元5-6世紀先後被汪達爾人和拜占庭人占領,後來又被阿拉伯人征服。

13世紀,哈夫斯王朝建立了強大的突尼斯國家。1574年淪為奧斯曼帝國的一個省。1881年成為法國保護領地。1956年3月20日,法國承認突尼斯獨立。

突尼斯市

突尼斯的首都突尼斯市位於該國的東北部,臨地中海南岸的突尼斯灣,是突尼斯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和交通樞紐。

突尼斯城的市區由民族傳統的舊城麥地納和歐化的新城組成。舊城麥地納還保持著古色古香的阿拉伯東方色彩。舊城牆雖已不存,但有近十座城門保存尚好,其中有新舊城相接的海門以及舊城與郊區相接的蘇卡門等。新城又稱“低城”, 位於麥地納通向海邊的低窪地帶。1881年以後的法國殖民統治時期,新城開始興建。

迦太基城邦遺址

迦太基古城遺址是到突尼斯旅遊的必遊之地,位於突尼斯城東北17千米處,瀕臨地中海,公元前814年由腓尼基人興建,比羅馬城早61年,曾是地中海上強盛的迦太基國的首都。

今天看到的迦太基殘存的遺跡多數是在羅馬人占領時期重建的。從殘存的劇場、公共浴室和渡槽等遺跡可知當時工程之浩大,設計之精確,在迦太基古跡附近有一座新落成的現代化博物館,館內保存並陳列著大量珍貴的曆史文物。

埃爾·傑姆競技場

埃爾·傑姆競技場曆史悠久,建於公元3世紀初。它是古羅馬帝國在此處留下的一座著名建築。不少法國著名作家如莫泊桑、福樓拜等都曾專程來此觀光,並將它描述為“世界上美妙絕倫的鬥獸場”、“羅馬帝國在非洲存在過的標誌和象征”。

這座競技場高36米,建有500個門,可同時容納4萬人。這裏的羅馬建築、雕刻都令今人讚歎不已。鬥獸場圍牆高大,層層拱廊相連,構築典雅,人行其間,仿佛在古代城堡殿廊中穿行。端坐在觀眾席的頂層,俯身下望,偌大的鬥獸場,盡收眼底。如今突尼斯政府每年都會在這裏舉辦“迦太基國際聯歡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