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概況
北極是指地球自轉軸的北端。北極地區的氣候終年寒冷,北冰洋是一片浩瀚的冰封海洋,周圍是眾多的島嶼以及北美洲和亞洲北部的沿海地區。冬季,太陽始終在地平線以下,大海完全封凍結冰。夏季,氣溫上升到冰點以上,北冰洋的邊緣地帶融化,太陽連續幾個星期都掛在天空。北冰洋中有豐富的魚類和浮遊生物,這為夏季在這裏築巢的數百萬隻海鳥提供了豐富的食物來源;同時,也是海豹、鯨和其他海洋動物的食物。北冰洋周圍的大部分地區都比較平坦,沒有樹木生長。冬季大地封凍,地麵上覆蓋著厚厚的積雪。夏季積雪融化,表層土解凍,植物生長開花,為馴鹿和麝牛等動物提供了食物。同時,狼和北極熊等食肉動物也依靠捕食其他動物得以存活,北極地區是世界上人口最稀少的地區之一。千百年以來,因紐特人在這裏世代繁衍生息。
白色海洋
北冰洋是世界四大洋中麵積最小、深度最淺的大洋,北冰洋位於地球最北端,被亞洲、歐洲和北美洲所環抱。其麵積約1400萬平方千米,是太平洋的1/12,平均水深約1200米,僅僅是太平洋水深的1/3。氣候極為惡劣,千裏冰封,終年雪飄,冰山林立,是地球上唯一的白色海洋。北冰洋麵積不大,但其中的島嶼數量不少,在四大洋中,其島嶼的數量和麵積僅次於太平洋,居第二位。北冰洋中島嶼的總麵積約380萬平方千米(包括屬於大西洋的格陵蘭島南部),絕大多數的島嶼位於大陸架上,其成因同陸地類似,所以稱它們為大陸島。
北極不凍港
在萬裏冰封的北極地區,有一個被稱為“北半球的明珠”的港口,它就是摩爾曼斯克港。摩爾曼斯克是俄羅斯摩爾曼斯克州的首府,北冰洋沿岸最大城市。位於科拉半島東北,臨巴倫支海的科拉灣。由於這裏終年不凍,即使在冬季也能通航,所以被稱為“不凍港”。
摩爾曼斯克是俄羅斯最北部的城市,也是全世界極圈內最大的城市,全市有42萬多人。盡管它是全世界最接近北極點的城市,但是由於摩爾曼斯克地處終年不凍的科拉灣沿岸,加上常年的海洋氣候,因此初到這裏完全感受不到北極圈的寒冷。摩爾曼斯克一年中有一個半月的長夜,又有兩個月的長晝。每年從12月2日起到第二年1月18日前後,太陽一直沉落在地平線以下,北極星則幾乎垂直地懸掛在高空。而在夏至前後的兩個月裏,太陽終日不落,周而複始地在天空回轉。摩爾曼斯克還是全世界探險者的一個聚集地,是乘坐核動力破冰船去北極點唯一的城市。它與中國的西藏定日、挪威朗依爾賓並稱為“極地三大神秘城市”。摩爾曼斯克的神秘,主要因為這裏是俄羅斯北方的艦隊基地,擁有眾多的核潛艇。
北極科學考察
北極的大規模科學考察時代,開始於1957-1958年的國際地球物理年。當時12個國家的1萬多名科學家在北極和南極進行了大規模、多學科的考察與研究,在北冰洋沿岸建成了54個陸基綜合考察站,在北冰洋中建立了許多浮冰漂流站和無人浮標站。
北極居民--因紐特人
因紐特人是北極地區的土著民族,主要分布在從西伯利亞、阿拉斯加到格陵蘭的北極圈內外。他們屬蒙古人種北極類型,先後創製了用拉丁字母和斯拉夫字母拚寫的文字。因紐特人在16世紀以前,一直過著自給自足式的生活,與人類曆史上的新石器時代差不多。直到16世紀,才開始接觸世界。
因紐特人都是矮個子、黃皮膚、黑頭發,這樣的容貌特征和蒙古人種相當一致。所以有研究者認為,因紐特人的祖先很可能來自中國北方,大約是在1萬年前從亞洲渡過白令海峽到達美洲的,或者是通過冰封的海峽陸橋過去的。這些生活在冰天雪地的人們必須麵對長達數月乃至半年的黑夜,抵禦零下幾十攝氏度的嚴寒和暴風雪,還要僅憑一葉輕舟和簡單的工具去和鯨或者北極熊較量。因此,這個民族的強悍和堅韌的生命力由此可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