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帝對沈明月似乎並無興趣,不過還是笑著道:“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倒是好意境。”沈明月臉上羞紅,忙躬身謝恩,“多謝皇上誇讚,家父為的就是如斯意境才取了明月其名,想不到皇上竟一語道破。”
寧帝隻笑不語,太後卻很喜歡沈明月這般溫柔大方的女子,問道:“今年幾歲了,在家裏可曾讀過書?又學過什麼東西嗎?”沈明月也不緊張,絲毫不像是小門小戶的出身,裁雲有些懷疑起她的身份。
若沈明月真的隻是沈禦史的遠方侄女,又怎麼會有這般氣度?可是據裁雲所知,沈禦史卻隻有一個年近而立的長子,還有一位總角之年的小女,怎麼會無端生出個沈明月來?
“民女今年十七歲,隻讀過《女則》,《女史》兩本,略識得幾個字,若說才藝,民女最善玉笛,旁的雖有涉獵,終究是淺薄,不好在諸位姐姐麵前班門弄斧的。”她的回答謙遜又不失禮,更讓太後滿意。
皇後側首問道:“皇上,太後覺得如何?”
寧帝看太後,太後含笑道:“皇帝,哀家以為這明月姑娘不錯。”寧帝見狀,雖然對沈明月並無甚趣,也笑著答應了,“母後說好,朕也覺得好。”裁雲心裏無悲無喜,大約此事便成了。
“民女沈明月,容貌秀麗,儀態溫柔,朕心甚悅,特此封為貴人,與悠然宮西配殿,欽此。”裁雲愣了愣,一時不明白為何寧帝要讓沈明月往悠然宮來。
“嬪妾接旨,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氣氛融洽,至少表麵上眾人都是一派祥和地歡迎這位新貴人,明貴姬似乎也想要太後改善對她的看法,便順著太後的意思道:“方才沈貴人不是說會吹玉笛嗎?此時此景,不如一曲助興?”
寧帝挑眉,拊掌道:“有意思,不過新春佳節,愈熱鬧愈好,婉賢妃善箏,逸姬善琴,這沈貴人又善笛,不如合奏一番,你們還有什麼好處都一一說來。”太後也笑,“這倒熱鬧了。”
皇後聞言,補充道:“王德儀亦善豎琴。”寧帝接著添上一筆,“再加上王德儀的豎琴。”皇後頓了頓,又道:“臣妾聽聞孟貴人善琵琶。”孟珞珞麵露喜色,對著寧帝含羞一笑。
婉賢妃見狀,便道:“皇後娘娘果然玲瓏心腸,竟將上上下下這麼多姐妹的習慣都記了下來,臣妾自愧不如。”皇後溫柔一笑,“妹妹的心思不在這裏。”兩人話中皆是綿裏藏針,裁雲眼瞧著都覺得心驚膽戰。
寧帝恍若不覺皇後與婉賢妃的爭鋒,似是起了興味一般,“這五人都是朕的愛妃,如今佳節難逢,不如合奏一曲《春江花月夜》與朕助興,如何?”幾人哪裏有不應的道理,忙讓宮女取了樂器來,婉賢妃自當統率,略微商量布局後五人款款而上。
婉賢妃扶箏,裁雲撫琴與前,王德儀與孟珞珞抱豎琴,琵琶坐與後,而沈明月吹笛立於一旁,箏聲婉約,琴聲清越,豎琴渾厚,琵琶靈巧,笛聲悠揚,各色兼備,五人又都是各色不同的美人,一時間儀元殿內寂靜非常,隻覺天地間隻有五人吐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