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不是冤家不聚頭(1 / 2)

禁足令解除以後,蘇憶雙自江湖中無拘無束慣了,蘇逸欽是成天往外跑的性子,兄妹兩人都不是府裏呆得住的主兒。以前是妹妹粘著哥哥,現在正好倒過來,蘇逸欽喜歡粘著蘇憶雙。蘇長修不管大清早上演的生離死別的戲碼,硬把他們兩個分開,揪起蘇憶雙去城裏的幾家蘇氏商號看看。

兄妹二人走在京城鬧市街頭,男的優雅俊美,溫潤貴氣,女的清麗靈氣,笑顏袖袖,引起不少路人的側目。蘇長修向來待人彬彬有禮,商場來往八麵玲瓏,習慣了以笑臉示人,他優雅有禮地頷首微笑,那些個偷看他的女子受寵若驚,紅了臉用手帕遮羞。

以蘇家的門第和財富,身為嫡子的蘇長修早過了弱冠的年紀,普通人家的男子在他的年齡娶親生子,孩子都能上街打醬油了。蘇家產業龐大,生意遍布四海,通達海內,蘇長修十六歲踏入商海,十年內,蘇長修早就接管了大部分的生意,撐起蘇家的一片天。蘇長修為蘇家付出的心血和貢獻蘇憶雙都了然於心,作為妹妹,她當然希望自己的哥哥能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家。

可蘇長修的好事遲遲不來,爹娘也都不著急,他自己更是沒那個心思,想嫁入蘇門的女子倒是多的數不勝數。

蘇憶雙走上前去,大庭廣眾之下牽住蘇長修的右手,趕走那些街邊的爛桃花。蘇長修低頭看她,眼中一閃而過的疑問,看到她緊緊抓住他的手,兒時的回憶閃現在腦海,唇邊微微的笑容漸漸放開。

去商號無非是查查帳,問問最近的經營情況,蘇長修粗略掃了一下賬本就合上,京城所有的商號主管都是他親手栽培的手下,疑人不用,用人勿疑。

蘇憶雙離京多年,見過她真麵目的人不多,甚至不少人都不知道蘇家還有一個小女兒,所以上次馬場上才能輕易蒙混過關。

“這是三小姐。”蘇長修介紹道。

店裏的夥計趕緊恭敬地齊聲行禮,叫“三小姐好”,一雙雙好奇的眼睛移都移不開,蘇憶雙任他們瞧,自己在店內隨便走走看看。她對行商實在談不上興趣,連逛了幾家,最後跟蘇長修說自己去外麵逛逛,蘇長修搖頭無奈笑看她歡天喜地跑出去。

熱鬧繁華的大街上,店鋪林立,商旗招展,小販們走街串巷吆喝,叫賣聲此起彼伏,寬敞的路上時不時經過華麗的馬車。

孩童們擠在賣糖人的攤前,睜大眼睛好奇地盯著攤主手中三下兩下變出來的活靈活現的小糖人和姿態各異的小動物。她掏出銀子讓攤主給孩子們每人做一個,孩子們高興地拍手歡呼,“姐姐”“姐姐”叫得她心頭跟吃了蜜糖似的甜。

其中一個孩子是旁邊賣銅鏡的老婆婆的孫子,她為了感謝蘇憶雙請他孫子吃糖,熱情地把她拉過來讓她隨意挑選一麵鏡子當作謝禮,蘇憶雙推辭不過隻好選著看看。

老婆婆看到她挑了一麵鴛鴦鏡,拉著她的手直誇好,“姑娘,這麵鏡叫做鴛鴦鏡,有個好兆頭,夫妻二人長相廝守,隻羨鴛鴦不羨仙。您看,這麵鏡子還可以拆開來變成兩麵,一麵給妻子用,一麵給丈夫用。”

蘇憶雙看著手裏有趣的小東西,點頭讚道:“真不錯呢,名字也夠喜氣,可是婆婆,我現在還用不到啊,我還是換一麵吧。”

“怎麼會用不到呢,以後就能用到了,”老婆婆把鏡子塞進她懷裏,慈祥微笑,“姑娘心地善良,又生得如此美麗,將來一定能嫁一位好夫婿,兒孫滿堂。”

蘇憶雙有點心動,要不就這麵吧。

剛想買下,就從鏡子中看到了風弋的臉,她以為自己產生錯覺,睜大眼睛往鏡子裏看,可不就是那張萬年不化的麵癱臉,他什麼時候站在自己身後的也不知道,神出鬼沒,臉臭的跟欠了他七八萬似的,真真糟蹋了一張好看的臉。

“那啥……儂咋在個裏?”

風弋皺皺眉,她一身大家閨秀的富貴打扮,說話帶著一股鄉土氣息,怎麼聽怎麼不搭調,眼神有點嫌棄:“哪學來的口音?”

蘇憶雙無所謂道:“我走南闖北學雜了不行啊。”

對於蘇憶雙離京拜師的事他有所耳聞,以前聽父親提起過,隻是隨口一提,他就自然而然記住了。那時蘇憶雙才九歲吧,按她以前風風火火的瘋丫頭性子,風弋是根本不看好的。本以為隻是出去幾個月玩玩,誰知一走就是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