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研究
作者:許亞妮
【摘要】在新形勢下,如何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把思想政治教育貫穿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事業發展的全過程是擺在各級領導幹部麵前的新課題。
【關鍵詞】新時期 思想政治教育 科學發展觀
思想政治教育是政治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一直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和政治優勢,對經濟發展和物質文明建設起著巨大的促進作用。黨中央高度重視並多次強調這一重要作用。胡錦濤同誌指出:“經濟發展決定政治發展和文化發展,但政治發展和文化發展也會反過來對經濟發展產生作用,在一定條件下還可以產生決定性作用。”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必須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促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協調發展,防止出現因發展不平衡而製約發展的局麵。
一、關於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則與方法
全麵協調可持續是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反映了我們黨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的深刻認識。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思想政治教育必須將這一基本要求作為重要原則,貫穿於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過程,確立為處理各種矛盾衝突的法則或準繩。全麵原則是指思想政治教育既要促進人們思想政治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的提高,又要關注身體和心理素質的發展;既要做好普通群眾的思想政治教育,又要做好領導幹部、青年群體、農民工、婦女、留守兒童等特殊群體的思想政治教育。協調原則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要處理好不同群體之間的關係,掌控社會價值和個體價值的平衡點。可持續原則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要建立起既立足當前又能著眼長遠,保證工作持續發展的領導體製和教育機製,避免“頭痛醫頭”、“治標不治本”的錯誤。
胡錦濤指出:“統籌兼顧是我們在中國這樣一個十幾億人口的發展中大國治國理政的重要曆史經驗,是我們處理各方麵矛盾和問題必須堅持的重大戰略方針,也是我們黨一貫堅持的科學有效的工作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領域中,統籌兼顧就是要正確處理教育者的利益和教育對象的利益、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當前利益和長遠利益的關係,善於從各方利益的結合點上尋找教育契機;正確選擇傳統教育途徑或現代教育方式、隱性教育或顯性教育、理論教育或實踐教育、外在教育和自我教育。隻有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運用統籌兼顧的根本方法,才能實現主客體之間的良性互動,正確反映教育對象的內在需要,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二、關於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1.教育對象的主體性被忽略。在實際工作中常有這種情況,許多思想政治教育者雖然做了大量深入細致的工作,認真組織和開展了教育活動,卻無法取得應有的教育效果。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在於沒有做到“以人為本”。思想政治教育對象是由若幹不同屬性的個體組成的,他們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文化層次、興趣愛好都不盡相同,如果不關注每一個教育對象的內在發展訴求,就不能立足於他們的個性特點和成長規律來選擇適宜的教育內容和教育方法。此外,實際工作中通常隻強調教育者的主導性,忽略了教育對象在活動過程中的能動作用和創造潛力。主客體之間無法構築起平等、民主的交互關係,教育合力的形成基礎嚴重缺失。當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和方法得不到教育對象認可,教育過程又不能解決對象的現實困惑時,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差就在所難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