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須菩提!於意雲何?汝等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度眾生。’

須菩提!莫作是念。何以故?實無有眾生如來度者。若有眾生如來度者,如來則有我、人、眾生、壽者。

須菩提!如來說:‘有我者,則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為有我。’

須菩提!凡夫者,如來說則非凡夫。”

譯文

須菩提!你的意思怎樣?你們不要以為我在度化眾生時,會有我應當度眾生的想法。

須菩提!你們不要這樣想,為什麼呢?因為我度眾生時,不執著‘我度眾生’,也不執著‘誰被我度’,所以我沒有眾生被我度化的想法;反之,如果我度眾生時,時時想著‘我度了誰’、‘誰被我度’,那麼我就有所執著,有了執著即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

須菩提!我在說法的時候,經常說:‘我’,那隻是假藉的名詞而已,實際上我已經沒有我相了,也不會執著我相;但凡夫之人即不同,他們都認為一切都是實有的,所以才會貪得、執著,自己綁自己,永遠無法解脫。

須菩提!其實‘凡夫’在佛陀看來也隻是一個假藉的名詞罷了,並沒有所謂的凡夫,因為眾生皆有佛性,隻因目前迷昧,所以才稱凡夫,一旦覺悟,哪裏還有什麼凡夫呢?

釋家智慧故事

佛理中有“不可執著”、“四大皆空”和“萬物相同”之說,凡人很難全部理解,即便理解了也很難將其全部“消化”為自己的人生觀,而在佛家中,隻有切實理解並將這些佛理落實到自己的言行舉止中的弟子,才能真正得道。

相傳,唐宰相杜鴻漸來到四川,聽說無住禪師的名聲,想見麵禮拜,派使者到山中去請。節度使崔寧也讓各寺院的僧徒遠出迎接,引請無住禪師來到空慧寺。當時杜相國和崔節度使已召請了三學高僧聚會於寺中。致禮完畢,杜相國問:“弟子我聞知金和尚講說無憶、無念、莫妄這三條佛法門徑,是嗎?”

禪師答:“是的。”相國問:“這三條究竟是一種還是三種?”

禪師答:“無憶就是戒,無念就是定,莫妄就是慧。若能不生妄念,便具備戒、定、慧,因此既不是一種也不是三種。”

相國問:“後一條‘妄’字恐怕是從‘心’的‘忘’吧?”

禪師答:“應該是從‘女’的‘ 妄’字。”

相國問:“ 有根據嗎?”

禪師答:“《法句經》中說:‘如果產生了努力修行的心意,這其實是虛妄而並非努力修行。如果此心能不虛妄,那麼努力修行前途無量。’”相國所了之後,疑惑全部消除。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