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科學的飲食結構幫孩子少生病(2 / 3)

(2)菠菜:菠菜中含有大量草酸,草酸在人體內遇上鈣和鋅便生成草酸鈣和草酸鋅,不易吸收而排出體外。孩子生長發育需要大量的鈣和鋅,如果體內缺乏鈣和鋅不僅可導致骨骼和牙齒發育不良,而且還會影響智力發育。

(3)雞蛋:雞蛋雖然是營養成分比較全麵的食品,但吃得過多會增加體內膽固醇的含量,容易造成營養過剩導致肥胖。雞蛋吃得太多還能增加胃腸、肝腎的負擔引起功能失調。故孩子吃雞蛋每天不宜超過3個。

(4)鹹魚:各種鹹魚都含有大量的二甲基亞硝酸鹽,這種物質進入人體後會轉化為致癌性很強的二甲基亞硝胺。研究表明,在10歲前開始常吃鹹魚的人成年後患癌症的危險性比一般人高30倍。故孩子不宜常吃或多吃鹹魚。

(5)罐頭:罐頭食品在製作過程中都加入了一定量的食品添加劑,添加劑有微量毒性對成人影響不大,但對正在發育時期的孩子卻有很大影響。食品添加劑不僅會損害孩子的身體健康而且容易造成慢性中毒,故孩子不宜多吃罐頭。

(6)方便麵:方便麵含有對人體不利的食用色素和防腐劑等,常吃或多吃容易造成孩子營養失調、影響生長發育和身體健康。

(7)烤羊肉串:羊肉串等火烤、煙熏食品,在熏烤過程中會產生強致癌物,孩子如果常吃或多吃這些焦化食品致癌物質可在體內積蓄,成年後易發生癌症。

(8)濃茶:濃茶中含有大量鞣酸,鞣酸在人體內遇鐵便生成鞣酸鐵,難以被人體吸收,容易造成人體缺鐵。孩子缺鐵不僅會發生貧血而且還會影響智力發育。因此兒童不易喝濃茶。

27.兒童喝水要適量

兒童生長代謝旺盛,對水的需求量比成人多,但是兒童的水代謝器官功能還未完善,調節和代謝功能差,容易出現水代謝障礙,若讓孩子喝水過多反而會影響健康。若兒童一次或多次飲用過多的水而腎髒對過多的水分未能及時排出,便會導致細胞內外滲透壓降低,可能會出現頭昏腦漲、甚至意識障礙等“水中毒”現象。

此外,兒童排尿的調節功能還很不穩定,若喝水太多可致排尿“開關”失靈,導致尿頻或遺尿,還可能出現神經性排尿困難。所以,家長對兒童每日的飲水量應有所控製。

根據生理需要量,兒童每日飲水量應為:1歲以下700毫升左右;2~3歲780毫升左右;4~7歲950毫升左右;8~9歲1050毫升左右;10~14歲1100毫升左右。其餘可從食物中獲得。

28.飲水也要講科學性

飲水是生理需要。那麼喝水有哪些學問呢?

(1)飯前適當飲水好:人體每天所消耗的水分約2500毫升,除了體內物質代謝氧化生成300毫升水外,每天至少要補充2200毫升水。這些補充的水分安排在三餐前30~60分鍾飲進為宜。因為食物消化過程離不開消化液,即唾液、胃液、膽汁、胰腺液、腸液,而這些消化液中主要成分是水。飯前空腹飲水,水在腸胃停留時間很短,便被小腸吸收進入血液,60分鍾左右便可以補充到各組織細胞之中。從而滿足了消化腺體分泌消化液時所需的水分,有利於食物的消化吸收。三餐前飲水分配量並不完全一樣。一般來說早餐進水量要多些,中、晚餐要少些。這是因為清晨人體經過一夜的睡眠,體內損失水分較多之故。空腹飲水以溫開水為宜,不宜飲濃茶和食鹽水。因為茶水有利尿作用,從而影響人體的水平衡;食鹽水能進入血液和組織中,卻不能進入細胞。

兒童全身的器官都處於一個相對稚嫩的階段,消化係統各器官分泌的消化酶活力較低,量也比較少。因此,兒童在飯前60分鍾左右飲點水,可以及時地把水補充到全身各個組織細胞,保證消化器官分泌出必要的、足夠的消化液來促進食欲,幫助食物的消化吸收。特別是在早飯以前,因一夜睡眠之後人體損失的水分較多,多喝點水就顯得非常必要。兒童進食時有點湯水有助於溶解食物,促進對食物的消化吸收。如果兒童飯前不喝水,吃飯時又無湯水,那麼飯後會因胃液的大量分泌而產生口渴,這時再喝水就會衝淡胃液,影響食物的消化吸收。

(2)不要等口渴了再喝水:人們生活習慣都是以口渴與否來決定喝水,實際上這是不大科學的。因為口渴表示人體水分已失去平衡,細胞已開始脫水,當達到一定程度時才會通過神經係統傳遞到大腦,這時中樞神經才“下達”飲水令,此時飲水實際已晚。

29.孩子喝果汁要適度

提到果汁,家長都認為是健康食品,孩子喝得越多越好。實際上兒童飲用果汁要適度。

在美國,兒童是最大的果汁消費人群。純果汁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應該說是一種健康食品。但科學研究表明,兒童過量飲用會造成營養不良。多數果汁都不含蛋白質、脂肪、礦物質、纖維素、維生素C以外的其他維生素類,而是含有大量的糖類,大量攝入可導致兒童腹瀉、腹痛、腹脹及胃脹氣。因此果汁並不能提供真正的營養成分。100%純果汁是健康食品,但過量攝入會導致腹瀉、胃腸病、營養不良、牙齒腐蝕等不良後果。

兒童整日抱著瓶子、杯子不停地喝,甚至在睡覺前也喝會對牙齒造成傷害。有些果味飲料並非100%的純果汁,其中添加的甜味劑、人造香料及其他化學成分會對兒童健康造成不良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