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醫藥國際化聯盟:打造中成藥的國家級品牌(2 / 3)

因為時刻心牽生他養他的那片故土和年邁的父母,身在大洋彼岸的孫鶴自然而然地開始思考兩個問題:能不能回國幹點什麼來安撫我一顆躁動的心,同時也多一些時間照顧年邁的父母,應該和能夠再做點什麼更能留給後世去享用?

機會再一次在等待中來臨!

2006年,一位風塵仆仆的中國醫藥企業老板找到了孫鶴。彼時,這位老板正在為自己的中成藥產品“複方丹參滴丸”能夠成為首例通過美國FDA注冊申請的複方中藥製劑而四處奔波,他希望能夠得到孫鶴博士的指點和幫助。在紐約,兩個人一見如故。在那次麵談中,這位名叫閆希軍的中國商人展現了他宏遠的理想和國際化的“勃勃野心”,他的天津天士力製藥股份有限公司(後更名為:“天士力製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已經在上海股票交易所上市,“複方丹參滴丸”的國內市場占有率多年名列第一。但是,他需要一個更廣闊的市場。他正幹著什麼來實現他人生更大的夢想,幹著一個應該和能夠留給後世享用的大事業。

在交談中,孫鶴感受到了這位軍人出身的老總身上的激情、自律和誠懇。更為難得的是,他在一些企業發展理念上做到了“開放超前”。一個小時的麵談結果就是,閆希軍感到自己摸索到了通向國際市場的大門鑰匙,而孫鶴則預感自己找到了一個夢寐以求的平台來解決關於自己“如何讓我再激動一次”和“人生要留下點啥”的大問題。

兩人一拍即合,成就了天士力之後發展的一段佳話!

孫鶴的決定讓周圍的人大吃一驚,回國發展已經不是新鮮事,但是作為一個業內知名的科學家,願意放棄美國政府的“金飯碗”轉身端起國內一家民營企業“瓷飯碗”,這樣的選擇還是過於大膽。“他一定更年期了”,這是他的很多朋友們表現出的第一反應。所幸的是,孫鶴得到了家人的大力支持。

2006年1月,他全職回國。

早就想做的事,上任三把火

“想做的事做好,會做的事做精!”這是孫鶴一貫堅持的人生信條。回國絕不是一時衝動,而是醞釀過後的深思熟慮。到天士力後,該如何做,該怎麼走?在他心中早已有了清晰的規劃藍圖,隻待一步步去實現。

都說新官上任三把火,孫鶴藍圖的實踐,就放在三件事、“三把火”上。這三件事的思路其實早在他在美國的時候就已經形成。在他看來,做好這三件事,那成就感絕不僅限於發表了幾篇“paper”寫幾篇“指南”,獲得幾個獎項這麼簡單,而是能改變中國醫藥界格局的大事。

“第一把火”是要建設一個中國醫藥界的“黃埔軍校”。

在美國工作以及回國講學期間,孫鶴有一個強烈的感觸:實際上,中國不缺技術性人才,但缺乏具備一定管理能力的領軍人才。“以中國實施新藥研發的‘詬病’為例:中國新藥研發進展緩慢,關鍵在於在臨床試驗上被‘卡殼’,因為臨床試驗需要協調各個方麵,能夠按照國際標準管理這種大項目的人還是太少。”“直擊痛處”,孫鶴期望選擇一批中國醫藥院校的優秀畢業生和企業管理人才,對他們進行國際藥政法規、新藥創新方法、醫藥企業經營、研發風險管理、醫藥營銷策略、國際藥企合作等方麵的碩、博研究生教育,以期培養出一批具有國際化視野的中國醫藥界的領軍人物。於是,孫鶴在天士力工作的同時,還兼任了天津大學藥學院教授、藥政管理係主任等學術職務,促成了天津中醫藥大學-諾丁漢大學的雙跨教育專業的設立,為中國醫藥行業培養了一批優秀的醫藥管理人才。

孫鶴邁出了夢想的“第一步”。幾年時間過去了,如今的“天士力北美成功中心(Tasly North America‘Center for Success’)”創辦了中國醫院院長培訓班,提升了一批醫院管理人才和一批具有較強國際合作談判能力的醫藥公司管理人才的能力。孫鶴還創辦了“霍普金斯大學-TASLY明日領袖人才培養計劃(JHU-Tasly‘Leader for Tomorrow’Project)”,當年就有15人前往美國學習,次年上升到50人。“要從藥政管理、研發管理、臨床藥學和醫藥經濟學等緯度提升國內藥物研發各個環節的水平,為全麵醫藥研發國際化儲備人才。”這成為孫鶴和他所帶領的“中國醫藥界黃埔軍校”的目標。

“第二把火”是要組建中國醫藥國際化聯盟。

在中華民族的曆史長河裏,中醫藥學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是所有國人為之驕傲的國粹。但在世界範圍內,中藥的國際認可度並不高,隻能以銷售資源消耗為主的低利潤飲片為主,連保健品都算不上。而且近年來還不斷遭遇韓國、日本等其他亞洲國家的競爭,如2007年韓國韓醫研究院主辦了“國際針灸針標準發展論壇”,意圖掌握國際針灸標準製定的主導權。如何迅速與國際接軌,讓中醫藥業說上“現代話”,打造中醫藥國家品牌,使之成為弘揚民族文化、展示國家形象、凸顯我國國際競爭力的“窗口”意義重大。

“要想在世界上打響中國醫藥品牌,當務之急就是推動一批響當當的中國原創產品走出去,走進去,走上去。解決臨床未滿足的需求,真正讓中藥產品進入國際醫療市場。”說到中藥聯盟的必要性,孫鶴舉了一個例子:德國機械、汽車為什麼能在國際上享譽盛名?是因為它在全球市場上擁有多個世界名牌,形成了一個整體的國家品牌和認知度。中國醫藥如果隻出去一個複方丹參滴丸產品,還是沒有分量,而如果一批中藥都能走向世界,中醫藥才能在世界上形成國家品牌形象。回國不到幾天,孫鶴就寫信給衛生部提出報告,建議形成一個聯盟機製,以一批好產品為引領,獲得國際認證,形成品牌影響力,進而推動中國醫藥文化形象的輸出,使之更易被國際社會接受。相關研究課題獲得了“十二五”國家重大新藥創製專項基金的支持。而在他的極力推動下,作為“中醫藥國際化聯盟”的“主力軍”,天士力已在FDA申報有七個藥品品種,其中“複方丹參滴丸”已經做到了三期臨床試驗。是目前全球第一個和唯一一個複方中藥製劑進入了三期臨床研究。本著聯盟的初衷,孫鶴在領導天士力團隊的同時,也在科技部的支持下,開展了免費國際申報培訓,幫助了其他六家醫藥企業進行FDA新藥申報的工作(包括中藥4個,化藥2個和生物藥1個),毫無保留地向他們介紹自己的經驗,提供服務和幫助,推動中醫藥企業“抱團出擊”參與國際競爭。

“第三把火”是讓中藥說上“現代話”,建立國際普遍接受的研發管理體係,提升中藥品質和國際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