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凡詩自有氣象〔1〕、體麵〔2〕、血脈〔3〕、韻度〔4〕。氣象欲其渾厚,其失也俗。體麵欲其宏大,其失也狂。血脈欲其貫穿,其失也露。韻度欲其飄逸,其失也輕〔5〕。
作大篇尤當布置〔6〕,首尾勻停〔7〕,腰腹肥滿〔8〕。多見人前麵有餘,後麵不足,前麵極工,後麵草草。不可不知也〔9〕。
詩之不工〔10〕,隻是不精思耳〔11〕。不思而作,雖多亦奚為〔12〕?
雕刻傷氣〔13〕,敷衍露骨〔14〕。若鄙而不精巧〔15〕,是不雕刻之過〔16〕。拙而無委曲〔17〕,是不敷衍之過。
人所易言,我寡言之。人所難言,我易言之。自不俗〔18〕。
花必用柳對,是兒曹語〔19〕。若其不切〔20〕,亦病也〔21〕。
難說處一語而盡,易說處莫便放過。僻事實用,熟事虛用。說理要簡切,說事要圓活,說景要微妙。多看自知,多作自好矣。
小詩精深〔22〕,短章蘊藉〔23〕,大篇有開闔〔24〕,乃妙。
喜辭銳〔25〕,怒辭戾〔26〕,哀辭傷〔27〕,樂辭荒〔28〕,愛辭結〔29〕,惡辭絕〔30〕,欲辭屑〔31〕。樂而不淫〔32〕,哀而不傷〔33〕,其惟《關雎》乎〔34〕。學有餘而約以用之,善用事者也。意有餘而約以盡之,善措辭者也。乍敘事而間以理言,得活法者也〔35〕。
不知詩病〔36〕,何由能詩。不觀詩法〔37〕,何由知病。名家者各有一病,大醇小疵差可耳〔38〕。
篇終出人意表,或反終篇之意,皆妙。
守法度曰詩〔39〕,載始末曰引〔40〕,體如行書曰行〔41〕,放情曰歌〔42〕,兼之曰歌行〔43〕,悲如蛩曰吟〔44〕,通乎俚俗曰謠,委曲盡情曰曲。
詩有出於《風》者,出於《雅》者,出於《頌》者。屈宋之文,《風》出也〔45〕。韓柳之詩,《雅》出也〔46〕。杜子美獨能兼之〔47〕。
《三百篇》美刺箴怨皆無跡〔48〕,當以心會心〔49〕。
陶淵明天資既高,趣詣又遠,故其詩散而莊〔50〕,澹而腴〔51〕。斷不容作邯鄲步也。
語貴含蓄。東坡雲〔52〕:“言有盡而意無窮者〔53〕,天下之至言也〔54〕。”山穀尤謹於此〔55〕。清廟之瑟〔56〕,一唱三歎,遠矣哉〔57〕。後之學詩者可不務乎〔58〕。若句中無餘字,篇中無長語,非善之善者也。句中有餘味,篇中有餘意,善之善者也。
體物不欲寒乞〔59〕。
意中有景,景中有意。
思有窒礙〔60〕,涵養未至也〔61〕。當益以學〔62〕。
歲寒知鬆柏,難處見作者。
波瀾開闔,如在江湖中,一波未平,一波已作。如兵家之陣,方以為正,又複是奇,方以為奇,忽複是正。出入變化,不可紀極。而法度不可亂。
文以文而工〔63〕,不以文而妙。然舍文無妙。聖處要自悟。
意出於格〔64〕,先得格也。格出於意,先得意也。吟詠情性,如印印泥〔65〕。止乎禮義,貴涵養也。沈著痛快,天也。自然與學到〔66〕,其為天一也〔67〕。
意格欲高,句法欲響。隻求工於句字,亦末矣。故始於意格,成於句字。句意欲深、欲遠,句調欲清、欲古、欲和,是為作者〔68〕。
詩有四種高妙。一曰理高妙,二曰意高妙,三曰想高妙,四曰自然高妙。礙而實通〔69〕,曰理高妙。出自意外,曰意高妙。寫出幽微〔70〕,如清潭見底,曰想高妙。非奇非怪,剝落文采〔71〕,知其妙而不知其所以妙,曰自然高妙。
一篇全在尾句。如截奔馬,詞意俱盡。如臨水送將歸〔72〕,意盡辭不盡。若夫辭盡意不盡,剡溪歸棹是已〔73〕。辭意俱不盡,溫伯雪子是已〔74〕。所謂辭意俱盡者,急流中截後語,非謂詞窮理盡者也。所謂意盡辭不盡者,意盡於未當盡處,則辭可以不盡矣,非以長語益之者也。至如辭盡意不盡者,非遺意也,辭中已仿佛可見矣。辭意俱不盡者,不盡之中固已深盡之矣。
一家之語,自有一家之風味。如樂之二十四調,各有韻聲,乃是歸宿處〔75〕。模仿者語雖似之,韻亦無矣。雞林其可欺哉〔76〕。
詩說之作,非為能詩者作也〔77〕,為不能詩者作而使之能詩。能詩而後能盡吾之說,是亦為能詩者作也。雖然,以吾之說為盡〔78〕,而不造乎自得,是足以為能詩哉〔79〕?後之賢者,有如以水投水者乎〔80〕,有如得兔忘筌者乎〔81〕?噫!吾之說已得罪於古之詩人,後之人其勿重罪餘乎〔82〕!
〔1〕氣象:氣韻風格。
〔2〕體麵:指詩文的體製格局。
〔3〕血脈:脈絡。
〔4〕韻度:氣韻風度。
〔5〕輕:輕薄而缺少沉重。
〔6〕作大篇尤當布置:長篇的作品尤其講究結構布局。
〔7〕勻停:適中;均勻。
〔8〕腰腹肥滿:中間部分要豐富飽滿。
〔9〕不可不知也:不能不注意這一點呀。
〔10〕詩之不工:詩寫得不好。
〔11〕精思:精心的思考。
〔12〕雖多亦奚為:雖然寫得多但又有什麼用呢?
〔13〕傷氣:損傷詩歌本身的氣韻。
〔14〕敷衍:發揮;鋪陳。
〔15〕鄙:形容詩歌粗俗質樸。
〔16〕是不雕刻之過:是由於缺少文辭修飾。
〔17〕拙而無委曲:詩歌粗劣而不轉折含蓄。
〔18〕自不俗:自然就不落俗套了。
〔19〕兒曹:兒輩。
〔20〕切:貼切。
〔21〕病:敗筆。
〔22〕小詩精深:作小詩要精妙深厚。
〔23〕短章蘊藉:短章要含蓄蘊藉。
〔24〕大篇有開闔:長篇大作要縱橫開闔,有起有落。
〔25〕喜辭銳:喜辭歡樂而有氣勢。
〔26〕怒辭戾:怒辭粗虐暴戾。
〔27〕哀辭傷:哀辭悲痛傷感。
〔28〕樂辭荒:聲色之辭荒淫迷亂。
〔29〕愛辭結:感情深厚之辭憂愁而不得發泄。
〔30〕惡辭絕:庸俗之辭空洞貧乏。
〔31〕欲辭屑:欲望之辭淩亂瑣碎。
〔32〕樂而不淫:快樂而不放蕩。
〔33〕哀而不傷:悲傷而不過分。
〔34〕其惟《關雎》乎:大概隻有《詩經》才是這樣吧?
〔35〕活法:創造中的靈活變通的法則。宋人呂本中《〈夏均父集〉》:“學詩當識活法。所謂活法者,規矩備具,而能出於規矩之外;變化不測,而亦不背於規矩也。是道也,蓋有定法而無定法,無定法而有定法。知是者,則可以與語活法矣。”
〔36〕詩病:詩作的缺點和毛病。
〔37〕詩法:即作詩的法度,指藝術技巧和表現手法。
〔38〕大醇小疵:大體純正、正確,略有些欠缺、小毛病。醇,純。疵,病。
〔39〕守法度曰詩:嚴守詩的法度、規矩的作品稱為詩。
〔40〕載始末曰引:敘述情誌緣起皈依的稱為引。
〔41〕體如行書曰行:情韻若行書體勢的稱為行。
〔42〕放情曰歌:恣意放情的稱為歌。
〔43〕歌行:古代樂府詩的一體。後從樂府發展為古詩的一體,音節、體式一般比較自由,形式多變,采用五言、七言、雜言。
〔44〕蛩(qiónɡ)(jiānɡ):蟋蟀和寒蟬。
〔45〕《風》出也:(屈原、宋玉的詩)是應屬於《風》一類的。
〔46〕《雅》出也:(韓愈、柳宗元的詩)具有《雅》的特征。
〔47〕杜子美:唐代詩人杜甫,字子美。
〔48〕《三百篇》:指《詩經》。《詩經》分為風、雅、頌三部分,共三百零五篇,故稱“三百篇”,又稱“詩三百”。美刺箴怨皆無跡:從字麵上看不出美刺箴怨。
〔49〕當以心會心:應當用心去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