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為天,幅員遼闊的中國,五十六個民族在不同自然環境中,各自形成了富有特色的豐富的飲食習俗。飲食上的這些地方特色,綿延一百七十多萬年,形成六萬多種傳統菜式,五光十色的筵宴和流光溢彩的風味流派,使中國獲得“烹飪王國”的美譽。
中國飲食是東方飲食文化圈的軸心,直接影響到日本、蒙古、朝鮮、韓國、泰國、新加坡等國家,像中國的素食文化、茶文化、醬醋、麵食、藥膳、陶瓷餐具和大豆等,都惠及全世界數十億人。中國人的傳統飲食習俗是以植物性食料為主。主食是五穀,輔食是蔬菜,外加少量肉食。形成這一習俗的主要原因是中原地區以農業生產為主要的經濟生產方式。但在不同階層中,食物的配置比例不盡相同。因此古代有稱在位者為肉食者。以熱食、熟食為主,也是中國人飲食習俗的一大特點。這和中國文明開化較早和烹調技術的發達有關。中國人的飲食曆來以食譜廣泛、烹調技術的精致而聞名於世,一個瓜能變出十種式樣,一個菜能做出幾十種味道,烹調技術的高超舉世無雙。除此之外,在飲食方式上,在食具方麵,中國人也有自己的特點。許多歐美人看到東方人使用筷子,歎為觀止,讚為一種藝術創造。
§§第一章 中國飲食文化概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