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社會主義必須切合中國實際(1 / 3)

科學社會主義產生於歐洲,要在東方大國——中國由理論變為現實,道路是異常崎嶇不平的。中國貧窮落後,人口多,底子薄,麵臨著如何進行社會主義革命、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等新的曆史課題。中國共產黨人對這些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進行了偉大的實踐和艱辛的探索,確立了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中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自己的路,推動科學社會主義中國化的根本指導思想。在把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科學社會主義中國化的過程中,產生了兩次曆史性飛躍,形成了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兩大理論成果,開拓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新境界。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是一脈相承的統一的科學體係。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弘揚與時俱進的時代精神,進一步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鞏固、發展和建設社會主義的決定性因素,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光榮使命。

(一)社會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

社會主義必須與中國實際相結合,即堅持社會主義的共性與中國實際個性的統一。這就要求我們既不能把馬克思主義當作靈丹妙藥死搬硬套搞教條主義,也不能否定社會主義本質的規定性搞狹隘民族主義。科學社會主義理論所揭示的社會主義的產生、發展的一般規律和它的本質特征,對於各個國家的社會主義都有普遍意義。每個堅持社會主義道路的國家都必須以科學社會主義作為指導思想,都必須遵循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但是,在各個不同的國家中,在各國不同的發展階段上,社會主義共同規律和本質特征的實現形式、具體道路是各不相同的。如果否認以科學社會主義為指導,否認社會主義的共性,就會脫離社會主義的發展的科學軌道。如果離開本國國情把社會主義原則機械地去套用,就會造成嚴重失誤,甚至葬送社會主義。因此,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的具體國情相結合,堅持社會主義基本原則與中國實際相結合,走自己的路,才是堅持發展社會主義惟一正確的道路。具體分析,社會主義必須與中國實際相結合有以下主要原因:

首先,這是由馬克思主義本身的特點決定的。社會主義社會是人們依據馬克思主義揭示的人類社會發展規律自覺建立的新社會,它決不能離開馬克思主義的指導。毛澤東在《實踐論》中談到馬克思主義時指出:“馬克思主義的哲學辯證唯物論有兩個最顯著的特點:一個是它的階級性,公然申明辯證唯物論是為無產階級服務的;再一個是它的實踐性,強調理論對於實踐的依賴關係,理論的基礎是實踐,又轉過來為實踐服務。”馬克思主義的階級性說明,馬克思主義作為無產階級的世界觀,作為無產階級批判資本主義舊世界、建設共產主義新世界的思想武器,它一開始就是適應無產階級鬥爭實踐的需要而產生的。中國工人階級在共產黨的領導下除了選擇馬克思主義以外,別無選擇。正如馬克思所說:“哲學把無產階級當作自己的物質武器,同樣地,無產階級也把哲學當作自己的精神武器。”馬克思主義的實踐性說明,馬克思主義理論走向實踐,這是一個必然的規律。馬克思主義必定從德國走向世界,走到中國的工人運動中去,成為指導社會主義運動發展的偉大理論。所以,由於馬克思主義本身的特點,為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踐相結合,提供了現實可能性。

馬克思主義在實踐中運用的一個重要原則,就是與實際情況相結合的靈活性,就是說,要從實際出發,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社會主義原則具體化、民族化,尋找出正確的道路和實現形式。正如馬克思恩格斯指出的,他們所創立的科學社會主義學說的實際運用,“隨時隨地都要以當時的曆史條件為轉移”。列寧也多次強調,馬克思主義所提供的隻是一般的指導原理,而這些原理的運用具體地說,“在英國不同於法國,在法國不同於德國,在德國又不同於俄國。”這就要求我們在運用共產主義原則時,把這些原則在細節上正確地加以改變,使之正確地適用於民族的和民族國家的差別,而“不是要求消除多樣性,消滅民族差別”。因此,中國共產黨人在領導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必須使社會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走自己的革命和建設的新路。

其次,這是由中國的國情決定的。從中國的國情看,一是中國需要馬克思主義作指導,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具有必然性。從1840年鴉片戰爭以後,中國就逐步淪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國家,為了拯救民族於危亡,搞過農民革命,失敗了;搞過改良主義,失敗了;搞過民族資產階級革命,也未成功。救亡圖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曆史任務最後交給了中國新生的社會力量——中國工人階級,他們也迫切需要一種能夠指導工人運動勝利發展的學說和精神武器。恰恰是馬克思主義揭示了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的規律,闡明了無產階級的曆史地位和使命,指明了無產階級解放的正確道路,從各個方麵為工人運動指示了前進方向,而這些正是近代中國社會曆史和工人階級迫切需要的。二是中國有自身的特殊性。中國的情況不同於歐洲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也不同於蘇聯,中國有著許多特殊的複雜問題。僅僅靠學習馬克思主義的“本本”,是不能解決中國問題的。近代中國是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國家。新中國成立後,經過社會主義改造確立起社會主義製度,至今仍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總體上不發達,人口多,底子薄,屬於發展中國家。因此,中國的這種國情要求,把馬克思主義的社會主義原則運用於中國的時候,必須充分注意中國的特殊性,使社會主義切合中國實際,帶有中國特色。這正如列寧在1923年所預見的,在東方那些人口無比眾多、社會情況無比複雜的國家裏,今後的革命無疑會比俄國的革命帶有更多的特色。

最後,這是我們黨科學總結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經驗的基本結論。社會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曆史證明,什麼時候堅持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使社會主義符合中國實際,我們的事業就得到成功,什麼時候背離了馬克思主義,脫離了中國實際,我們的事業就會遭到巨大損失。對此,鄧小平曾多次進行過論述,他指出:“中國革命的成功,是毛澤東同誌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的實際相結合,走自己的路。現在中國搞建設,也要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的實際相結合,走自己的路。這是我們吃了苦頭總結出來的經驗。”還強調說:“我們多次重申,要堅持馬克思主義,堅持走社會主義道路。但是,馬克思主義必須是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必須是切合中國實際的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回顧社會主義運動在中國曆史上所遭受的損失和曲折,盡管有多種原因,而根本原因是路線、政策脫離了中國實際。江澤民在2001年“七一”講話中指出:我們黨在曆史上的一些時期曾經犯過錯誤,甚至遇到嚴重挫折,根本原因就在於當時的指導思想脫離了中國的實際。這方麵的經驗教訓,大家必須牢牢記取。1924年至1927年轟轟烈烈的大革命的失敗,其重要原因是由於陳獨秀落後於客觀實際的右傾機會主義的錯誤造成的。陳獨秀認為中國無產階級太幼稚,中國的資產階級革命應由資產階級來領導,革命後自然是資產階級統治,等資本主義發展了,無產階級力量強大起來,再進行革命。他看不到無產階級領導和開展農民鬥爭的極端重要性,放棄領導權。結果,國民黨背信棄義發動突然襲擊,革命遭受慘重失敗。據不完全統計,從1927年3月到1928年上半年,被殺害的共產黨員和革命群眾達到31萬多人,其中共產黨員2.6萬多人,已經發展到6萬多黨員的黨隻剩下1萬多黨員,使中國革命進入了低潮。在土地革命戰爭中,自稱是百分之百的布爾什維克的王明等人片麵誇大資本主義在中國經濟中的比重,認為當時中國應進行反帝反封建反資本主義的帶有社會主義成分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犯了超越客觀實際的左傾冒險主義錯誤,結果導致除陝北以外各根據地的丟失和黨在國民黨統治區組織的嚴重破壞,紅軍從30萬人減少到3萬人左右,共產黨員從30萬人減到4萬人左右,給黨和紅軍造成巨大損失。毛澤東在實現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使社會主義運動符合中國國情的過程中,創建了偉大功勳,但在進行中國式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探索時,又出現過失誤和挫折。毛澤東背離了他自己提出的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原則,對社會主義社會的主要矛盾和階級鬥爭形勢做了完全錯誤的分析,采用“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理論,發動“文化大革命”,造成全局性的長期嚴重錯誤。這些教訓證明,社會主義如果脫離了中國實際,就要吃苦頭,走彎路,危害社會主義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