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是當代馬克思主義者在理論和實踐中著力解決的時代課題。搞清楚這一問題的關鍵是要在堅持社會主義基本製度的基礎上進一步認清社會主義本質。鄧小平理論堅持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和實踐的基本成果,緊緊抓住這一關係社會主義前途和命運的根本問題,深刻揭示了社會主義本質,把對社會主義的認識提高到新的科學水平。社會主義本質特征在不同國家有不同的實現形式。社會主義的具體製度或體製模式,是多種多樣的。鄧小平關於社會主義本質的科學論斷,為我們尋找社會主義經濟、政治等基本製度的有效實現形式開辟了道路。人類的實踐活動就是不斷探索真理、認識真理的過程。我們要堅持解放思想,不斷進行各方麵的創新,在總結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中豐富和發展社會主義本質論,推動社會主義的完善和發展。
(一)社會主義的設想與現實
理想與現實之間永遠存在著一種張力。正是這種張力的存在,才引發了理論的思考和追求。世界上的事物是複雜多樣的,特別是事物的本質往往隱藏在事物表象的背後。因此,人們認識事物隻能在時代和實踐提供的條件下來認識,總會受到各方麵條件的製約,認識事物的本質不可能一次完成。“人的思想由現象到本質,由所謂的初級本質到二級本質,這樣不斷地深下去,以至於無窮。”這應當成為認識社會主義本質的重要方法論原則。
從馬克思恩格斯對社會主義最初的提出來看,首先是基於對資本主義現實狀況的分析批判之上的。作為一種理論抽象,社會主義在馬克思恩格斯那裏更多的是對理想的關照。他們在完成了唯物史觀和剩餘價值學說“兩大發現”之後,即提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兩個必然”趨勢,在科學理論和學說意義上展示了未來的社會主義。因此,“什麼是社會主義”也就成了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首先要回答的問題。對這一理論問題的回答,馬克思最初是從現實的角度出發的,在他們的時代,資本主義是其關注的最大現實。所以,社會主義不僅是針對資本主義這一現實提出的,而且對社會主義的規定也隻有建立在對資本主義現實的分析和批判之上才能得到正確的闡述。正是從這一點出發,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產主義原理》、《共產黨宣言》、《哥達綱領批判》等著作中,對未來新社會作了預測和分析。他們認為,社會主義是代替資本主義的繼承物,是高於和優於資本主義的社會製度,並從資本主義社會的現實和曆史出發,通過科學分析資本主義的社會化大生產與生產資料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得出了關於社會主義社會的一般規定,揭示了一般特征。不過迄今未見馬克思恩格斯使用過“社會主義本質”的概念,但他們從不同角度論述過社會主義本質和內容。
馬克思恩格斯對未來新社會預見的主要內容是:社會主義社會是以生產力的巨大增長和高度發展為前提的;社會主義社會最基本的特征是生產資料歸全社會占有;社會主義社會是人們結成平等合作的關係有計劃地為全社會進行聯合勞動的社會;社會主義社會個人消費品的分配,在社會總產品作了各項必要的扣除之後,實行按勞分配,即按等量勞動領取等量產品;社會主義社會是沒有商品生產和貨幣交換的社會,一旦社會占有了生產資料,商品生產就將被消除,而產品對生產者的統治也將隨之消除;社會主義社會將消滅階級和階級對立,同時,國家的政治職能將逐步消失;到社會主義社會,由於物質關係和物質生產發生了根本變化,人們的精神文化和社會生活也必然出現新的特點;關於社會主義的發展階段,馬克思恩格斯將共產主義社會劃分為“第一階段”和“高級階段”。
以上八個方麵,大致勾勒了社會主義社會的整體輪廓。這裏需要指出的是,馬克思恩格斯使用“社會主義社會”和“共產主義社會”兩個概念的情況是很複雜的。他們對社會主義的設想,有的直接指共產主義社會的第一階段,即社會主義社會;有的則可能指共產主義社會,對兩者的設想有時並未劃出明確的界限,所以,隻能在有分有合的意義上來把握這些設想的精神實質。還需要強調的是科學社會主義創始人對未來新社會特征的論述,始終采取嚴肅謹慎的科學態度。他們既未對社會主義作具體的詳盡的描繪,也沒有把他們的設想當做行動的方案要求同時代人或後人加以實施。1881年,馬克思在回答荷蘭社會民主黨人提出的無產階級奪取政權後應采取哪些政治和經濟的立法措施的問題時指出:“這要取決於人們的特定環境”,“現在提出這個問題是虛無漂渺的。”1886年,恩格斯給英國費邊社領導人寫信,指出:“無論如何應當聲明,我所在的黨沒有提出任何一勞永逸的現成方案。我們對未來非資本主義社會區別於現代社會的特征的看法,是從曆史事實和發展過程中得出的確切結論;脫離這些事實和過程,就沒有任何理論價值和實際價值。”在此以前恩格斯還嘲笑那些想從《資本論》中看到社會主義千年王國到底是什麼樣子的人,說:“誰期望得到這種愉快,誰就大錯特錯了。”
馬克思恩格斯關於社會主義的設想,奠定了現實社會主義建設的思想基礎,並對整個社會主義曆史進程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經過《共產黨宣言》發表後150多年的社會變遷,特別是對20世紀社會主義實踐的檢驗,他們關於未來新社會設想的主要方麵被證明是正確的,對今天的社會主義事業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與此同時,他們構想的某些內容,也被證明存在著一定的缺陷和時代的局限性。現實社會主義的發展,已經突破了他們的某些設想,在新的實踐中出現了前人難以預料的新情況。這種理論與實踐的差異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麵:
第一,現實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資料很難以完全純粹和統一的形式實現全社會的占有;
第二,現實社會主義社會很難完全按照統一的總計劃協調地安排生產力和社會生產;
第三,現實社會主義也不可能立即消滅商品生產和貨幣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