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當代中國鄉村傳播關係的幾個特征(1 / 2)

認識當前中國鄉村的傳播關係既具重要的理論意義,又具重要的實踐意義。本文闡述了當前中國鄉村傳播關係的特征問題,以就教於方家。文章認為,當前中國鄉村的傳播關係有以下幾個特征:當前中國鄉村傳播關係中,家庭仍具有“傳播細胞”的特征;鄉村基層組織機構及其工作人員在鄉村傳播關係中具有強大的影響力;與城市社區成員間的傳播關係相比,一個村社內部的成員間更為持久的社會聯係尤其是經濟聯係決定了其間有著更為頻繁而深入的傳播關係;血緣關係深刻地影響到人們之間的傳播關係的建立和密切程度;地緣關係的集中性決定了鄉村傳播關係具有很強的集中性,一個村莊往往是一個關係相對較為密切的“傳播圈”;鄉村傳播關係有著鮮明的習俗性特征。值得注意的是,在當今這樣一個急驟變革的時代,中國鄉村傳播關係也正處於一個快速變化的過程中。

一、當前中國鄉村傳播關係中,家庭仍具有“傳播細胞”的特征。

新時期以來土地的家庭承包製,使得當今中國鄉村中的家庭不僅是一個基本的社會單位,而且是一個基本的經濟單位。因而在鄉村的傳播關係中,家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元素。

就當今中國鄉村的傳播關係而言,家庭明顯具有“傳播細胞”的特征。家庭在傳播關係中的“傳播細胞”的特征表現在:1.對於家庭成員而言,其間的傳播關係帶有強烈的“內部”特征,這種“內部”特征主要表現為:①私密信息占有較大比重。有大量不宜公開的信息可以在家庭內部成員間傳播,如個人隱私及其他某些事項。②注重以家庭及家庭成員的需求為基礎開展傳播活動。這些傳播活動往往有助於家庭或家庭成員的生存與發展,有助於家庭成員間加強情感聯係、協調思想和行為。③受到家庭規範的製約。常言道國有國法,家有家規。現代社會,傳統意義上的有形的家規並不多見,但無形而可以感知並對家庭成員的行為產生強大影響的家規則普遍存在。鄉村家庭作為一個社會單位、經濟單位,都有一定的社會、經濟規範以及相應的文化規範,包括傳播規範。例如,關中村民門額上所謂“家和萬事興”、“耕讀傳家”之類,恐怕不能僅僅看成是一種願景,其本身還體現了一個家庭對其成員的要求。其次像家庭生產與財產的分配規則及對家庭成員的溝通內容和溝通形式方麵的規範。2.對於不同家庭的成員而言,其間的傳播活動往往代表著或在很大程度上代表著家庭間的傳播行為;其間的傳播內容和形式受到各自家庭的強大影響;其間的傳播關係受到其所屬家庭之間的關係的深刻影響。

二、鄉村基層組織機構及其工作人員在鄉村傳播關係中具有強大的影響力。

鄉村基層組織機構及相關工作人員不僅作為鄉村管理者,對鄉村傳播活動有強大影響,而且其工作人員還往往成為鄉村傳播活動中的意見領袖。他們影響麵大,同時他們的意見及所傳播的信息權威性強。例如某一個村子的黨支部書記及村民委員會主任,他們一般同鄉村其他成員存在著很密切的溝通聯係,存在著頻繁深入的溝通活動。換言之,他們事實上一般是一個村子裏重要的意見領袖。

三、與城市社區成員間的傳播關係相比,一個村社內部的成員間更為持久的社會聯係尤其是經濟聯係決定了其間有著更為頻繁而深入的傳播關係。

鄉村的一個村落同城市的一個社區最大的不同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麵。其一,城市社區成員具有較強的流動性。隨著工作關係及其他方麵情況的變化,城市社區成員具有更強的動態性、非固定性。以一個單位的職工住宅區為例,一年之中因調動、因分房或售購房屋而遷居者總有不少。而某村落的成員則有著很強的穩定性。常見的情形是村落中的個別成員可能因婚姻(主要是女性)、就學、打工等而流動,但某一家舉家遷徙(無論遷入遷出)的則很少有。這一點,使得村社成員間戶與戶、人與人的社會聯係更具有持久性。換言之,這種不得不持久地居於一地的特點使得他們之間不得不建立起更為穩定而密切的傳播關係,通過較為頻繁而深入的信息互動加深相互間的了解和情感聯係,以減少隔閡、相互協調;社會聯係的持久性還使相互間更加了解,也為其間更密切的交往溝通奠定了基礎。在城市一個小區內人們之間溝通很少,有的甚至在同一座樓乃至同一單元卻並不互相了解,甚而連姓甚名誰也不清楚。而在鄉村,一個村子數千口人大家卻都相熟。持久的社會聯係在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其二是經濟聯係問題。城市社區主要是兩類。一類是同一工作單位職工居於一定區域形成社區;另一類有所不同,社區成員來自不同單位、不同階層。其中前一類社區成員因工作於同一單位,有著工作關係,因而其間聯係更密切,傳播亦更頻繁。而後一類則恰恰相反。鄉村村社成員間的聯係類似於前者,即成員間有較為密切的經濟聯係,因而有更加密切的傳播關係。其間的經濟聯係包括生產(如多多少少的集體勞動)、分配(集體所有的土地的承包、集體收入的分配等)、交換(例如勞動力交換——如相互幫忙、商品交換)等。在此過程中他們之間的溝通交流就成為必須和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