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生肖豬的曆史起源(1 / 3)

生肖豬普遍是指家豬,別看在屬相裏豬排在最後一位,但在現代人的眼裏,豬是與人最有緣分、對人類貢獻最大、和人類關係最密切的六畜之首。在南宋王應麟編寫的《三字經》裏有這樣的記載:“馬牛羊,雞犬豕,此六畜,人所飼。”其中豕指的就是豬。意思是說:馬、牛、羊、雞、犬、豕這六種牲畜是人所飼養、馴化出來的動物。經過人類馴化的六畜也叫六擾(“擾”字是馴服的意思)。這在其他的史書裏也有記載。

在六畜中豬居首位,我們來追溯一下豬的起源。

(一)豬的最原始的祖先——古偶蹄獸

從動物學的角度講,豬屬於脊索動物門,哺乳綱,偶蹄目,豬科。野豬是家豬的祖先,而且是分布最廣的陸地哺乳動物之一。無論是歐亞大陸地區,還是美洲、非洲、澳洲,都有野豬的蹤跡。一部分野豬被人類飼養、馴化成家豬,而一些沒有被馴化的野豬種群仍然非常繁盛。這在動物界實屬罕見。動物學家們在古化石中發現了一種叫作古偶蹄獸的動物,這種動物是從踝足類動物分化出來的一種進步的有蹄類動物。它大約出現在5000萬年以前,始新世的早期。這種動物具有五趾,生活於森林中,腿長,適於奔跑,可能是當時跑得最快的動物。它是已知最早的現代豬的祖先。

(二)豬的原始祖先——豬形亞目

經過漫長的時間,偶蹄目漸漸形成了三個亞目,其中包括豬形亞目。豬種化石首先出現於歐洲,形成於距今4000多萬年前的始新世,它們大多是雜食性的,牙齒為丘形的丘形齒。犬齒大,肢骨短,多為四趾,有分離開的掌趾骨。

(三)家豬的直接祖先——野豬

豬科動物經過千萬年的進化逐漸衍變出鹿豚屬、林豬屬、疣豬屬等多科動物。其中豬屬類中的野豬被視為是家豬的祖先。在新生代第二紀,歐洲、亞洲的地層中出現了野豬的古化石,在中新世非洲的地層中也發現了野豬的古化石。

野豬的主要分布區域是歐亞大陸,非洲北部的森林、草原、沼澤地區。後來有人把它們引進到美洲、澳洲等地區。野豬的外形特點是:頭較長,耳小並直立,眼睛小,鼻子扁長,四條腿細、短小。野豬的鼻子和嘴巴很有特點,它的嘴巴長,向前撅起,犬齒發達,雄性犬齒外露並向上翻轉,呈獠牙狀,鼻子向前突出而且堅硬,可以用堅硬的鼻子挖出土裏的食物,是重要的謀生工具。

野豬是雜食動物,對外界的適應能力極強,能吃到它所能見到的各種各樣的動植物。它的繁殖力也很強,這也是野豬一直到今天仍然種族繁盛的原因。同時,野豬的體格非常健壯,奔跑起來速度非常快,平均每小時可達50公裏。

(四)野豬是如何被馴化成家豬的

從混沌世界開始,人與動物之間的爭鬥從來沒有停止過,這種爭鬥已有300多萬年的曆史了。而人對動物的馴化曆史最多也就是1萬多年。

早在舊石器時代末期,人類就開始對動物進行飼養和馴化,豬是被人類馴化的比較早的動物之一。大家都知道,原始社會初期,人類靠打獵維持生活,最初獵取的動物很少,夠吃就不錯了。隨著生產工具的改善,獵取的動物越來越多,吃不了,特別是那些活捉來的動物,舍不得殺就飼養起來,野豬就這樣被人類飼養下來。

考古學家研究認為,世界上野豬馴化最早是由亞洲中東地區原始的人類來完成的。後來,隨著中東地區原始人類部落之間的交流和遷徙,野豬馴化才擴展到整個歐亞大陸。現在的家豬,也可以認為是中東地區最早馴化的野豬的後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