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技術在應急事件的處理中發揮著很大的作用,因此各相關單位應積極開展公共安全領域的科學研究;加大公共安全監測、預測、預警、預防和應急處置技術研發的投入,不斷改進技術裝備,建立健全公共安全應急技術平台,提高我國公共安全科技水平;注意發揮企業在公共安全領域的研發作用。
一、積極開展公共安全領域的科學研究
為應對和及時解決突發事件的發生,各有關單位應積極開展公共安全領域的科學研究,支持和鼓勵相關單位進行應急預警和救援方麵的研究工作,全麵加強技術支持部門的應急基礎保障工作,提高科學技術在公共安全應急方麵的作用。
各相關單位要建立安全預警係統,組建專家組,確保在啟動預警前、事件發生後相關專家能迅速到位,為指揮決策提供服務。建立應急數據庫,建立健全各專業應急隊伍,以提供技術支持。
二、提高我國公共安全科技水平
在突發公共事件的應急中,必須加大科技含量,這就要求政府和相關單位應加大研發投入力度,不斷積極改進裝備。充分利用現有條件,建立和健全公共安全應急技術平台,不斷提高公共安全科技水平。
三、發揮企業在公共安全領域的研發作用
各相關企業應認真分析和研究突發事件可能造成的社會危害和損失,增加技術投入,研究、學習國際先進經驗,不斷完善應急技術保障體係。
案例
東航包頭空難事故
2004年11月21日8時21分,從包頭飛往上海的中國東方航空公司5210次航班在起飛一分鍾後,在距機場1公裏處的包頭市南海公園墜毀,機上47名乘客和6名機組人員全部遇難。該飛機是東航從雲南公司調往上海執行任務的CRJ200型飛機,可載客50人。事故發生後,黨中央、國務院領導同誌高度重視,並作出重要批示,國務院派出事故調查組趕赴現場,協助處理善後和事故調查工作。民航總局、安全監管局和內蒙古自治區政府立即啟動應急處置預案,積極組織現場救援和事故調查工作。
民航總局空管局運行管理中心在事故發生14分鍾接到東航的報告,經向包頭機場調度室核實後,立即啟動《民用航空器飛行事故應急預案》,在向民航總局領導和應急指揮部成員報告的同時,與事發地建立了不間斷聯絡。9時,民航總局領導和應急指揮部成員先後趕到民航總局應急指揮中心,立即部署應急救援和事故調查工作。迅速將事故情況分別書麵報告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通報安全監管局、公安部、監察部、全國總工會等單位,並指示包頭機場會同有關方麵全力進行應急救援。
按照《民用航空器飛行事故調查規定》,民航總局指示民航華北、華東管理局,民航雲南、內蒙古監管辦立即封存與事故飛機有關的飛行、維修、空中交通管製、氣象、油料、運輸、機場保障等文件、資料、工具、設備等。民航華北管理局、內蒙古監管辦也分別啟動本單位應急預案。民航總局應急指揮部辦公室還與民航華北管理局、內蒙古監管辦和事發地建立了固定通訊聯絡,及時了解掌握應急救援情況和相關信息。民航內蒙古監管辦也派員從呼和浩特趕赴包頭,協助開展應急救援和事故現場保護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