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敵友:與越國的恩恩怨怨(1)(1 / 3)

吳國和越國是一對老朋友,老到什麼程度呢?可能吳國的老祖宗泰伯、仲庸初建政權的時候就和這位老朋友打過照麵。越國和吳國一樣,也是一支來自中原的血脈,但越國的血脈更古老,古老到可以追溯到開創夏朝的大禹身上。

一、守陵人:越國的來曆

相傳,大禹治水成功以後,他的聲望如日中天,中原各地的部落都來朝見,甚至紛紛表示願意臣屬於大禹的部落。大禹去世以後就埋葬在他曾經大會諸侯的地方——今天浙江省紹興市的會稽山。大禹死後,他的兒子夏啟把王位從大禹的指定繼承人手中搶了過來,並且開創了夏朝,這是中國曆史上的第一個王朝。

夏朝延續了近五個世紀,最後被商朝所取代。在此期間他們的統治地位並不是一直牢固而不可撼動的。當夏啟的政權傳至太康手裏的時候,這位太康並不是一位英明的君主,他喜歡到處去遊獵,經常好幾個月也不回朝,於是,被有窮氏的後羿篡了權。後羿在中國民間也是響當當的人物,流傳度極高的神話故事“後羿射日”的主角就是他。可是不久後,後羿又被寒浞“殺而烹之”,夏朝的曆史進入了寒浞代夏的時期。

亡了國的太康逃走後,族人又立其弟仲康為王。仲康當王後沒多久就去世了,又立了兒子相。相當王的時候,寒浞害怕夏朝的舊勢力重新崛起,又帶部隊攻擊相的部落,導致相的部落徹底被吞滅。相死的時候,他的一個妻子逃了出來,逃到了母家有仍氏部落,並且生下了相的遺腹子,這個遺腹子就是曆史上有名的少康。

後來,少康借助有仍氏部落以及夏朝舊部的力量消滅了寒浞,複興了夏朝,成為夏朝最偉大的君主之一,這段故事曆史上稱為“少康中興”。少康複興夏朝以後,又帶領夏朝走向了新的輝煌。當百姓安定、國泰民安的時候,少康想起了自己的老祖宗大禹,他的墳墓在遠離夏朝統治的區域,沒有人去祭祀。於是,少康派自己的庶子無餘前去守陵。無餘率領著自己的族人,來到會稽這個地方駐紮下來,建立了一個小政權,他們一邊為大禹守陵,一邊在此生活,這便是越國最早的來曆。

二、兄弟不親:吳越數次交鋒

吳國和越國是一對老朋友,他們地處鄰裏,國土交界;他們擁有著相似的背景,都是中原偉大血脈的後裔;他們同為“僑居蠻夷”,被中原各種勢力所鄙夷。可是,一方的率先崛起,打破了這種和諧。吳王壽夢是一位偉大的君主,他從中原各國學習先進的文明,又得到中原霸主——晉國強有力的援助,率領吳國崛起。此時的越國卻還處於荒蠻的狀態,生產力、軍事還很落後。從此,這兩個國家的綜合國力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從原來的肩膀頭一般齊,到越國被吳國徹底落下。實力的變化也導致了雙方關係的變化,吳國從吳王餘祭的時代開始,就經常欺負越國,而越國雖然實力不行,但也不甘心被欺負,轉而與楚國站在一條戰線上,與吳國對峙。

根據《左傳》的記載,在闔閭以前,吳國與越國的交鋒大概有過三次,分別發生在吳王餘祭時期的前544年、吳王餘昧時期的前537年以及吳王僚時期的前518年。這三次戰爭中除了第一次是吳國主動攻擊越國,其餘的兩次都是越國跟隨楚國伐吳。由此可見,越國雖然弱小,但好戰的程度並不亞於吳國,而且從一些資料上分析,越國人“好勇輕死”的程度甚至還要高於吳國。曆史上的這三次交戰都不是大規模的戰役,雙方投入的兵力也都不多,結果並沒有對雙方的國力造成重大影響。史料當中並沒有對這三次戰爭過程的詳細記載,但根據當時雙方軍事實力的情況來看,吳國的優勢應該還是比較明顯的。但吳王餘祭的死卻和第一次戰爭有關,餘祭用越國的一個俘虜做“閽”,閽相當於現在的保安,主要工作是看大門。有一次餘祭視察戰船,被這個“閽”給刺殺了,這算是這次戰爭的後遺症吧。

闔閭時期,吳國和越國的矛盾進一步激化。闔閭主要的軍事目標一直都是楚國,他上位以後一直把精力放在對楚國的戰爭當中。可我們前麵提到過,在闔閭五年的時候,孫武為闔閭獻上一計,停止對楚國的襲擾,從而加劇楚國的內部矛盾。這段時間吳國不再對楚國出兵,可是闔閭也沒閑著,就在這期間,他發動了第一次針對越國的戰爭,結果當然是吳國勝。但這一次也並非大規模戰爭,隻是搶奪一些資源罷了。但這一次戰爭所造成的影響卻遠比前麵的三次要大得多,因為此時的越王並不是一個平庸的君主,他的名字叫做允常。

Tip:无需注册登录,“足迹” 会自动保存您的阅读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