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玲瓏捧心付流水(2 / 3)

過了三年,勾踐召見範蠡說:“吳王已殺死了胥,阿諛奉承的人很多,可以攻打吳了嗎?”範蠡回答說:“不行。”

到第二年春天,吳王到北部的黃池去會合諸侯,吳國的精銳部隊全部跟隨吳王赴會了,唯獨老弱殘兵和太子留守吳都。勾踐又問範蠡是否可以進攻吳國。

範蠡說:“可以了”。

於是派出熟悉水戰的士兵兩千人,訓練有素的士兵四萬人,受過良好教育的地位較高的近衛軍六千人,各類管理技術軍官一千人,攻打吳國。吳軍大敗,越軍還殺死吳國的太子。吳國使者趕快向吳王告急,吳王正在黃池會合諸侯,怕天下人聽到這種慘敗消息,便堅守秘密。吳王已經在黃池與諸侯訂立盟約,就派人帶上厚禮請求與越國求和。越王估計自己也不能滅亡吳國,就與吳國講和了。

這以後四年,越國又攻打吳國。吳國軍民疲憊不堪,精銳士兵都在與齊、晉之戰中死亡。所以越國打敗了吳軍,因而包圍吳都三年,吳軍失敗,越國就又把吳王圍困在姑蘇山上。

吳王派公孫雄脫去上衣露出胳膊跪著向前行,請求與越王講和說:“孤立無助的臣子夫差冒昧地表露自己的心願,從前我曾在會稽得罪您,我不敢違背您的命令,如能夠與您講和,就撤軍回國了。今天您投玉足前來懲罰孤臣,我對您將唯命是聽,但我私下的心意是希望象會稽山對您那樣赦免我夫差的罪過吧!”

勾踐不忍心,想答應吳王。

範蠡說:“會稽的事,是上天把越國賜給吳國,吳國不要。今天是上天把吳國賜給越國了,越國難道可以違背天命嗎?再說君王早上朝晚罷朝,不是因為吳國嗎?謀劃伐吳已二十二年了,一旦放棄,行嗎?且上天賜予您卻不要,那反而要受到處罰。‘用斧頭砍伐木材做斧柄,斧柄的樣子就在身邊。’忘記會稽的苦難了嗎?”

勾踐說:“我想聽從您的建議,但我不忍心他的使者。”

範蠡就鳴鼓進軍,說:“君王已經把政務委托給我了,吳國使者趕快離去,否則將要對不起你了。”

吳國使者傷心地哭著走了。勾踐憐憫他,就派人對吳王說:“我安置您到甬東!統治一百家。”

吳王推辭說:“我已經老了,不能侍奉您了!”

說完便自殺身亡,自盡時遮住自己的麵孔說:“我沒臉麵見到子胥!”越王安葬了吳王,殺死了太宰伯嚭。

二十年的“臥薪嚐膽”既造就了勾踐,亦血洗了越國的仇恨。

隻是沒有人知道,西施在這中間的犧牲,在國恨家仇麵前,兩個人的愛恨情仇顯得那麼的微不足道。西施定要犧牲的。

西施禍國

時值越國稱臣於吳國,越王勾踐臥薪嚐膽,謀複國。

在國難當頭之際,西施忍辱負重,以身許國,與鄭旦一起由越王勾踐獻給吳王夫差,成為吳王最寵愛的妃子,把吳王迷惑得眾叛親離,無心於國事,為勾踐的東山再起起了掩護作用,表現了一個愛國女子的高尚思想情操。後吳國終被勾踐所滅。

吳滅後西施就失去了音信,關於她的結局有很多種,最有可能的是是被越王裝進袋子裏拋入水中溺死。又聞“據說範蠡一是喜歡西施的美貌,二是怕勾踐像夫差除掉伍子胥一樣殺掉自己,就在吳國滅亡後掛印而去,帶著西施泛舟五湖,做生意去了。”

越王勾踐三年(公元前494年),夫差在夫椒(今江蘇省吳縣西南)擊敗越國,越王勾踐退守會稽山(今浙江省紹興南),受吳軍圍攻,被迫向吳國求和,勾踐入吳為質。

釋歸後,勾踐針對“吳王淫而好色”的弱點,與範蠡設計策,“得臨浦苧蘿山賣薪女西施、鄭旦”,準備送於吳王,越王寵愛的一宮女認為:“真正的美人必須具備三個條件,一是美貌,二是善歌舞,三是體態。”

西施隻具備了第一個條件,還缺乏其他兩個條件。於是,花了三年時間,教以歌舞、步履、禮儀等。

西施發憤苦練,在悠揚的樂曲中,翩躚起舞,婀娜迷人,進而訓練禮節,一位浣紗女成為修養有素的宮女,一舉手,一投足,均顯出體態美,待人接物,十分得體

然後,又給她製作華麗適體的宮裝,方進獻吳王。

吳王夫差大喜,在姑蘇建造春宵宮,築大池,池中設青龍舟,日與西施為水戲,又為西施建造了表演歌舞和歡宴的館娃閣、靈館等,西施擅長跳“響屐舞”,夫差又專門為她築“響屐廊”,用數以百計的大缸,上鋪木板,西施穿木屐起舞,裙係小鈴,放置起來,鈴聲和大缸的回響聲,“錚錚嗒嗒”交織在一起,使夫差如醉如癡,沉湎女色,不理朝政,終於走向亡國喪身的道路。

(二)千古愛情,空夢一場

用謊言堆砌的愛情

那時候西施隻是村子裏若幹浣紗少女之一,清晨踩著露珠去西邊浣紗,勞作之後哼著輕快的歌聲結伴回家。秀麗的美女、輕柔的細紗、純淨的溪水,三者在苧蘿山的美景映襯下動靜一致,多像一幅美麗的山水畫。相傳西施在溪邊浣紗時,水中的魚兒也被她的美貌吸引,看得發呆,忘記遊水沉入水底。

西施的美貌在那個村子旁響徹清脆馬蹄聲的上午,引起了路過的越國大夫範蠡的注意。那是個普通的日子,馬背上的大夫和溪水邊的少女四目相對。西施的命運從此改變了。

範蠡找到了西施的父母,拿出"百金",希望能夠帶走西施。

範蠡表示感謝,他用平靜穩重的語言向兩位家長保證,一定照顧好西施,不會讓傷痕和痛苦出現在她身上。

就這樣,西施離開了故鄉。對於西施來說,她是跟著一位成熟穩重、值得信賴的大夫離開了家鄉。懷著少女特有的美好憧憬,西施對這位大夫萌生了情愫。

對於範蠡來說,他是為了心中的一個宏大誌向來完成國君勾踐交代的任務——盡管才子愛佳人,他也對純潔青春的西施暗生愛慕之心。可心中的誌向讓包括範蠡在內的越國男兒們義憤填膺、熱血沸騰。那就是:報國複仇!

周敬王二十六年(公元前494年),吳王夫差與越王勾踐在夫椒(今江蘇太湖中洞庭山)決戰。勾踐大敗,並在吳國做了三年的奴隸。。

範蠡與同樣從楚國逃到越國的文種擬定了興越"滅吳九術"。這"滅吳九術"是越國的國家戰略,決定了當時越國人的命運。

這滅吳九術中,有一條與西施的命運息息相關。

“進獻吳王夫差美女,讓他迷戀美色,不理政事。”

西施還不知道,她的美輪美奐的樣貌並沒有給她帶來憐惜她的夫君,而是在被作為玩物訓練後,先給吳國的皇帝。她的命運注定是要離間一個仇敵。

在這宏偉計劃中,進獻西施迷惑吳王夫差和越王勾踐在吳國違心品嚐吳王夫差的糞便一樣,隻是一個小戰術而已。

西施就是在這股報國複仇的大潮中,跟隨範蠡,來到了越國的都城會稽(今浙江紹興)。

當時越國執行了一套無所不用其極、極為周密、可行的複仇計劃:越謀滅吳,蓄天下奇寶、美人、異味進於吳。得陰峰之瑤、古皇之驥、湘沉之蟬。殺三牲以祈天地,殺龍蛇以祠山嶽。矯以江南億萬戶民,輸吳為傭保。越又有美女二人,一名夷光,二名修明,以貢於吳。最後一句說到的兩個美女,"夷光"就是西施,"修明"則是另一個美女鄭旦的別名。越國挑選了許多美女,最後選中她們兩位進行培訓。

範蠡平靜而鄭重地向西施述說吳國的罪惡、越國受到的摧殘,說到越軍大敗、君臣受辱時,範蠡強忍著熱淚,說到全民動員、勒緊褲腰帶複仇時,範蠡的語氣變得堅毅了許多。按照他的邏輯,複仇大業人人有責,西施也應該為國獻身。

西施的青春美貌和純真無邪,讓範蠡猶豫,是否要讓這麼純潔的少女執行那麼肮髒罪惡的任務呢?若幹的猶豫最後被熱切的複仇激情製止了,範蠡被自己的說辭說服了:報國大業,人人有責,況且舍生取義也是一件光榮的事。

他認定西施能幫助自己建立名垂青史的功業。

範蠡的眼淚、懇切之語和愛國之情,傳染給了西施。她相信範蠡,才孤身一人走出鄉村。她更相信成熟穩重的範蠡能給自己帶來美滿的未來。相處的日子裏,西施越來越喜歡範蠡。範蠡說要向吳國報仇,西施就相信要報仇;範蠡說報仇是每個越國人的責任,西施就認為自己也要為複仇大業作出犧牲。

隻是,範蠡要求西施作出的犧牲是不是代價太大了呢?不過,既然範蠡熱切地希望自己去做,既然國君和範蠡他們認為自己的犧牲能產生巨大的成果,西施就懵懵懂懂地答應了下來。

那個時候的真實情況,我們再也無從知曉。

西施究竟是被心中對範蠡的信任、崇拜和愛慕之情蟄伏,還是真的懂得了國家大義?

“人生的最高目的,男人為名,女人為愛情。”

經過兩年的培訓,西施從浣紗女蛻變成修養有素的宮女,一舉手,一投足,均顯出體態美,待人接物,十分得體。再配上華麗得體的宮裝,西施一出現,周邊一切就黯然失色,旁人無不歎為天人。

範蠡看著西施一步步的蛻變。

他當時心中是如何感受?

他愛過西施嗎?

當他看著自己“心愛”的女子被轉送給帝國的君王的時候,他是懷著悲傷,還是懷著報仇複國的英雄氣概?

越國於公元前473年打敗吳國,實現了複仇的目的。範蠡立有大功,被封為上將軍,但是他卻急流勇退,毅然離開越國,帶著戀人西施泛舟江湖。據《越絕書》記載:“吳亡後,西施複歸範蠡,同泛五湖而去。”這是說範蠡與西施,離開了越國,來到了理想的樂土,過上了美滿的生活。

範蠡與西施這樣的結局,使喜歡大團圓結局的中國老百姓津津樂道,回味無窮。

《史記》清楚記載,範蠡離開越國後,帶領全家人來到齊地,“耕於海畔,苦身戮力,父子治產,居無幾何,治產數十萬。”在這裏,根本沒有西施的影子。後來,範蠡到陶經商,也沒有西施。

西施在哪裏?魂歸何處?

這千古之謎再無法考證。

但是卻足以說明,範蠡的愛情,不過是一場謊言堆砌的空話。

夫差炫耀的玩物

戰勝越國後,夫差的眼光已經超越了東南的吳越地區,開始注意中原大地了。不斷的成功讓夫差自信心滿滿,認定自己文武出眾、吳國兵強馬壯,可以逐鹿中原爭當霸主了。

就在夫差誌得意滿地要追求更大功業的時候,謙卑的越國送來了西施等美女和金銀珠寶等貢品。夫差接受了。

夫差正好需要美女和珍寶。即位以來,夫差終日忙於政務、南征北戰,太累了,需要休息。年輕美麗又溫柔聽話的西施在一個非常恰當的時刻,進入了夫差的眼裏,一下子俘獲了夫差的心。天底下竟然有這麼美麗的女子!夫差在驚歎之餘,慶幸自己是個成功的君主,威震東南,才能配得上這天下絕色。在夫差眼中,西施及其背後的奇珍異寶是對自己已經取得的成績的嘉獎,也是對他之後作為的鞭策。

夫差坦然接受了越國進獻的財富,又拿出吳國的國庫積蓄來營建宮室,安置美女,供自己享樂。夫差非常寵愛西施,想方設法地為她提供奢華的生活,在姑蘇建造春宵宮,築大池,池中設青龍舟,長時間與西施嬉戲,又為西施建造了表演歌舞和歡宴的館娃閣、靈館等。據說西施擅長跳"響屐舞",夫差就專門為她築"響屐廊",排列數以百計的大缸,上鋪木板。西施穿木屐起舞,裙係小鈴,舞蹈起來,鈴聲和大缸的回響聲,"錚錚嗒嗒"交織在一起。夫差很自然地陶醉在如夢如幻的情景中,專寵西施。

《東周列國誌》描述夫差得到西施後,以姑蘇台為家,四時隨意出遊,弦管相逐,流連忘返。其中第八十一回《美人計吳宮寵西施言語科子貢說列國》說:且說夫差寵幸西施,令王孫雄特建館娃宮於靈岩之上,銅溝玉檻,飾以珠玉,為美人遊息之所。建"響屧廊",何為響屧?屧乃鞋名,鑿空廊下之地,將大甕鋪平,覆以厚板,令西施與宮人步屧繞之,錚錚有聲,故名響屧。

山上有玩花池,玩月池。又有井,名吳王井,井泉清碧,西施或照泉而妝,夫差立於旁,親為理發。又有洞名西施洞,夫差與西施同坐於此。洞外石有小陷,今俗名西施跡。又嚐與西施鳴琴於山巔,今有琴台。又令人種香於香山,使西施與美人泛舟采香。今靈岩山南望,一水直如矢,俗名箭涇,即采香涇故處。又有采蓮涇,在郡城東南,吳王與西施采蓮處。又於城中開鑿大濠,自南直北,作錦帆以遊,號錦帆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