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幾千年形成的倫理規範,即使身為天之驕子,李隆基也不敢公然娶兒媳為妻。
但李林甫卻有辦法。
他隨口就給皇上出了一條“妙計”——先度壽王妃楊氏為女道士!
“這行嗎?”李隆基既想吃河豚,又害怕被毒著似的問。
“臣子們沒有誰敢出頭阻攔此事,”李林甫滿有把握地說,“因為臣想出的這個辦法於古有證!”
“證從何來?”
“有則天順聖皇後為證。”李林甫是個懂得該說什麼話的人,他更懂得有些話隻可意會不可言傳,隻能點到為止。
這句話要是換了別人說,恐怕早就連腦袋都保不住了,因為它牽涉到了唐王朝的一樁極大的隱私。
原來,在人們心目中一向很威嚴的武則天,曾曆事唐太宗李世民和唐高宗李治父子兩個人,她之成為高宗則天順聖皇後也是走“曲線”——先出家為尼,自絕於滾滾紅塵,然後再“重返人間”,父妾為子婦。
李林甫重提此事,當然不是為了揭李氏皇族祖上的瘡疤,而是想以此告訴皇上,按李氏皇族的家風,差了一輩的人也可以結成夫妻,不過要做一番官樣文章給人看而已!玄宗皇帝思來想去,確也想不出有比李林甫所提建議更好的辦法了。
於是,大方針就這樣敲定了。
公元745年8月,由唐玄宗李隆基授意,壽王李瑁的妃子楊玉環自請出家為女道士,法號太真。
為了滿足自己的欲求,李隆基和他的先人李治一樣,都把不同輩分的女人送到了寺院。二李(李治、李隆基)所不同的是,李隆基在耐性上遠不如乃祖李治,武則天是出家將近四年的時候才被李治接回宮裏去的,可李隆基竟連四個月都等不了,就把楊玉環接進宮去,令她重返紅塵,與自己結成“夫妻”。
不久,玄宗皇帝親自下令,冊封楊玉環為貴妃,“宮中呼為娘子,禮數實同皇後”。
楊玉環當上了皇貴妃以後,楊氏家族也都跟著沾了光。
玄宗皇帝下令:追封楊玉環之父楊玄琰為太尉齊國公,母為涼國夫人。封楊玉環的叔父楊玄矽為光祿卿,再從兄(同一祖父的堂兄)楊銛為鴻臚卿、楊琦為侍禦史,族兄楊釗為金吾兵曹參軍。
又封楊玉環大姐為韓國夫人,三姐為虢國夫人,八姐為秦國夫人(按:大、三、八姐皆係連兄弟排行都算在內,實際上楊玉環隻有姐妹四人)。
與楊玉環同時的唐代大詩人杜甫有詩記楊氏的權勢與威福雲:
就中雲幕椒房親,賜名大國虢與秦。
紫馳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盤行素麟。
犀箸厭飲久未下,鸞刀縷切空紛綸。
黃門飛鞚不動塵,禦廚絡繹送八珍。
簫鼓哀吟感鬼神,賓從雜遝實要津。
後來鞍馬何逡巡,當軒下馬入錦茵。
楊花雪落覆白蘋,青鳥飛去銜紅巾。
炙手可熱勢絕倫,慎莫近前丞相嗔。
這個時候,楊氏一家人的權勢已經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
(三)楊貴妃生死之謎
楊貴妃生死之謎
鑒真和尚去日本曆經11年,楊貴妃如何逃到日本?
公元756年,安史之亂爆發,一代絕世美人楊貴妃香消玉隕在馬嵬坡上,兩年後,挖開的貴妃墓中卻找不到貴妃的遺體,楊貴妃可能會在馬嵬坡死而複生嗎?
謎團一,“貴妃遺體”新舊唐書記載不同,新唐書隻說香囊猶在。
公元756年,一場聲勢浩大的“安史之亂”促使大唐王朝由盛轉衰。叛軍攻入長安時,唐玄宗連夜出逃。第二天,逃亡隊伍到達陝西境內的馬嵬坡。隨行將士突然起義,當朝宰相楊國忠瞬間死於亂軍之中。隨後,他們把矛頭指向楊國忠的姐姐——楊貴妃。
就在這年夏天的一個夜晚,幾個神秘人忽然出現在馬嵬坡上。他們悄悄挖開貴妃的墳墓,他們究竟在找什麼?史料記載玄宗皇帝回長安後,秘密令宦官改葬貴妃,但是去改葬的人回來卻說不見了貴妃的遺體,隻帶回了貴妃生前攜帶的香囊。
關於神秘挖墓事件,新舊唐書有兩種不同記載。舊唐書裏說:肌膚已壞,而香囊猶在。而新唐書裏卻隻有:香囊猶在。新舊唐書為何有差異?貴妃的遺體是否被盜墓人盜走了?
但這樣的說法似乎很難成立,危急時刻,民間的人不會很快得知貴妃埋葬的地方。而且倘是盜墓分子所為,就不會留下香囊。那麼,新舊唐書哪個記載更準確?舊唐書是唐朝時就記載的,而新唐書是宋朝人根據舊唐書編寫的,按常理說應該是舊唐書尤為可信,但如果是這樣,新唐書裏也不該將“肌膚已壞”如此重要的記載刪掉。
中國人民大學曆史係劉厚濱教授認為,從唐明皇本人角度來看,他肯定要對外宣布貴妃已死。可如果現在這樣記載,就給人一個想象空間。宋朝人在寫新唐書時,幹脆就不說有沒有屍體,就把這事給回避了。
謎團二,四川都江堰挖出裝女人的小巧棺木,但墓主人身份難定。
1000多年後的今天,在法門寺博物館內,記者見到了這個富有傳奇色彩的香囊。這種香囊在古代稱做“香球”。據宋館長介紹,在香囊裏有兩個持平環,裏麵有一個小缽盂,無論怎樣轉動,這個缽盂始終與地麵保持平行,裏麵的香料始終不會灑落出來。
而今在馬嵬鎮上,重新修葺的楊貴妃墓館裏不僅有貴妃的墓,還有塑像。現今修葺的墓有3米高,外形用青磚包砌得很嚴實,原始貴妃墓不可能有這樣包砌的青磚。在疑惑無法解答時,四川都江堰市的紅梅村傳出了千年古墓的奇聞。傳說,這個村子後山腳的一座千年古墓是楊貴妃的墓。
據村民講,早年在這裏的墓碑上刻著楊字,卻沒有名諱,這個有千年曆史的墓是一個暗墓。那塊墓碑在“文革”時期已不存在,而今墓地也被種上了莊稼,隻有一塊破陋的祭台青磚還留著。
1997年,市裏和紅梅村聯合對該墓實行挖掘。挖出的棺木長僅1.7米,寬僅45 厘米,無疑是裝女人的棺木,但墓主人身份很難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