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詩是雕塑藝術
一
詩是雕塑的造型藝術之美。古希臘古典後期著名雕塑家利西普斯(生卒年月不詳)創作於公元前大約四世紀的作品《赫拉克勒斯》,就是這種造型藝術之美的著名作品。原作為青銅雕像,現在是大理石複製品,收藏於意大利那不勒斯國立美術館。
在希臘神話中,赫拉克勒斯是最偉大的英雄。他曾以頑強的戰鬥精神,克服重重困難,完成了天神賦予他的十二件艱險的工作,還拯救了為人類盜火的普羅米修斯。
利西普斯在雕塑這個人物時,選取了他休息的瞬間,來表現這位偉大的英雄人物。在赫拉克勒斯的雕像中,他左腿支撐著身體的重量,左臂倚在支柱上,右臂背到身後。人物雖然處在放鬆狀態,但仍然健壯無比,看似平靜的身軀中,似乎蘊藏著巨大的力量。雕像中肌肉的刻畫十分誇張,不論是肌肉的體積,還是表現出的力量,都達到了飽和的狀態,讓人感到似乎可以隨時爆發出強大的能量。形體的處理,沒有因為肌肉的誇張而混亂,而是正側麵轉折分明,形成了有力的整體造型。
從雕像中我們可以看到利西普斯的人體美學觀,即頭的長度是身體的八分之一,這種比例對後來的雕塑藝術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赫拉克勒斯雕塑是一首立體的渾厚的無字的詩歌,它含蓄著無限的詩意;那詩意就是:
英雄不怕刀山;即使刀山也要在刀山上走一走。英雄是這樣寫生死的。
英雄不怕火海;即使火海也要在火海裏滾一滾。英雄是這樣寫生死的。
英雄為了國家利益即使青春花季永遠沒有鮮花也在所不惜。因為英雄的不再來的青春一已經融入了江河壯麗的大地。
英雄為了民族利益即使生命金秋永遠顆粒未收也在所不惜。因為英雄的不再有的生命已經融入了山川秀麗的大地。
赫拉克勒斯是古希臘神話中的一位偉大的英雄。他屬於希臘人民,也屬於世界人民。我們應該把這位偉大英雄的名字,雕刻在希臘的奧林匹斯山上。
赫拉克勒斯是古希臘神話中的一位偉大的英雄。他屬於希臘人民,也屬於世界人民。我們應該把這位偉大英雄的名字,雕刻在中國的喜馬拉雅山上。
二
詩是雕塑的—造型藝術之美。意大利文藝複興時期的雕塑家多納泰羅(1386—1466)所創作的《大衛》,就是這種造型藝術之美的著名作品。《大衛》現收藏於佛羅倫薩國立美術館。公元前10世紀以色列希律王在位時,非利士人興兵入侵。有個武士巨人名叫哥利亞,身高八尺,手持巨戟,出戰40天,所向披靡,無人能敵,以色列不敢迎戰。
一日,少年大衛去看望在軍中服役的兄長,聽說哥利亞如此飛揚跋扈,很傷他的自尊心。他堅決要求希律王同意他出陣,殺死哥利亞,以雪以色利人的恥辱。無能的希律王求之不得。大衛出陣後,大吼一聲,隨即利用甩石機擊中哥利亞頭部;被擊昏的哥裏亞倒在地上,大衛敏捷地拔出利劍,割下哥裏亞的頭顱。
多納泰羅雕塑的少年大衛,正是表現他殺死敵人的場景。大衛被塑造成一個可愛的牧童的形象,頭戴牧人的帽子,右手握劍,腳下踩著被割下的哥裏亞的頭顱,臉上的表情是那樣的悠閑,似乎還有一點得意。這位還沒有成年的英雄的目光,並沒有對準巨人哥利亞的頭顱,而是對準了自己的身體,似乎是由於他所完成的英雄業績,才使他首次發現了人類自身的美和力量。
大衛是聖經《舊約全書》中的英雄,後來成為以色列王,並使國家得到了統一。
大衛雕塑是一首立體的渾厚的無字的詩歌,它包容著無限的詩趣;那詩趣就是:
英雄大衛能把天擎起來。看!他用扁擔挑著亞得裏亞海和加爾達湖,走向了維蘇威火山,走向了宇宙的北鬥星。
英雄大衛能把地提起來。看!他用扁擔挑著愛奧尼亞海和馬焦雷湖,走向了埃特納火山。走向了宇宙的南鬥星。
運籌帷幄決勝千裏才是人民戰爭需要的智勇雙全的英雄。
韜光養晦擊斃狂敵才是人民戰爭需要的智勇雙全的英雄。
孔子說:勇者不懼。勇者具有壓倒一切的摧枯拉朽的移山填海的巨大力量。兩強相鬥勇者勝。
孔子說:智者不惑。智者具有以少勝多的巧妙奪取的錦囊妙計的最好計策。兩強相鬥智者勝。
孔子說:仁者不憂。仁者具有信賴群眾的依靠群眾的置敵死命的銅牆鐵壁。兩強相鬥仁者勝。
三
詩是雕塑的造型藝術之美。法國雕塑家巴托爾迪(1834—1904)所創作的《自由女神像》,就是這種造型藝術之美的著名作品。1984年,這座《自由女神像》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1851年,路易·拿破侖·波拿巴發動政變,推翻了第二共和國後的一天,一群堅定的共和黨人在街頭築起了工事,暮色蒼茫時,一個年輕的姑娘,手持熊熊燃燒的火炬,躍過障礙物,高呼“前進”的口號,向敵人衝去,波拿巴分子的槍聲響了,姑娘倒在血泊中。這位戰鬥的前進的倒在血泊中的姑娘的高大形象,深深地烙印在青年雕塑家巴托爾迪的心中。
1865年,巴托迪爾在別人的提議下,決定塑造一座象征自由的塑像,由法國人捐款,作為法國政府送給美國政府慶祝美國獨立100周年的禮物。沒過多久,巴托爾迪在一次婚禮上同一位讓娜的姑娘邂逅。讓娜長得美麗端莊、儀態萬方。巴托爾迪認為讓娜來為“照亮全球”的自由女神做模特是十分相稱的,讓娜欣然公諾這一要求。雕塑過程中,他們之間產生了純潔的愛情,終於結為夫妻。
1869年,自由女神的草圖完成。1874年,塑像工程開始。1976年,美國國會便通過決議,正式批準總統提出接受自由女神的請求;同時,確定貝德羅島為建立自由女神的地點。1884年,自由女神完全竣工,作者前後整整用了十年的時間。1884年,7月6日,《自由女神像》正式宣布贈送給美國。
這座雕像高46米,加上基座為93米,重達225噸,金屬鑄造。《自由女神像》置於一座混凝土製高46
米的台基上,該基座是由著名的約瑟夫·普利策籌集10萬美金建成的。
自由女神像雕塑是一首立體的渾厚的無字的詩歌,它朦朧著無限的詩美;那詩美就是:
自由女神啊!
你穿著古希臘風格的服裝,你酷似一位古希臘美女,請你給五洲帶來美麗吧俊俏吧!
自由女神啊!
你穿著古希臘風格的服裝,你酷似一位古希臘美女,請你給五洲帶來賢惠吧善良吧!
自由女神啊!
你戴光芒四射的冠冕,你右手高舉著火炬,請你給四海帶來自由吧吉祥吧!
自由女神啊!
你戴光芒四射的冠冕,你右手高舉著火炬,請你給四海帶來富裕吧幸福吧!
自由女神啊!
請你化作齒葉四季桂,去芳香五洲的每一片城池每一片田野每一座山脈每一條穀壑吧!
自由女神啊!
請你化作大葉黃金桂,去芳香四海的每一片水域每一片海島每一道波浪每一條漁船吧!
四
詩是雕塑的造型藝術之美。法國雕塑家羅丹(1840—1917)的《加萊義民》,就是這種造型藝術之美的著名作品。這座青銅雕像,現存於法國的加萊市。
《加萊義民》創作於1884—1886年。1884年,當羅丹正埋頭於《地獄之門》的創作時,加萊市當局邀請羅丹製作一座忠魂碑。義民赴難這一事件源出於法國的曆史年鑒。14世紀英法百年戰爭時期,英國軍隊即將攻陷法國的加萊市;加萊市被英軍圍困將近兩年,市民的生命危在旦夕。經過雙方談判,英王愛德華三世提出殘酷的條件,加萊市必須選出六個高貴的市民任他們處死,並規定這六個人出城要光頭、赤足、鎖頸,把城門鑰匙拿在手裏,才可以保全城市。這是法國人民永遠難忘的曆史悲劇。加萊市當局本要求羅丹製作義民中的一個,但羅丹了解到了曆史情況之後,答應隻收一個雕像的報酬,而要製作六個雕像。
《加萊義民》分為兩組,前邊三個為一組,後邊三個為一組。他們富有戲劇性地被排列在一起,六個義民的造型各自獨立,然而其動勢又相互聯係著。組雕是一個整體,是一種充滿可歌可泣的義舉形象的整體。羅丹以徹底逼近真實和深入探索的精神,尖銳的心理刻畫和強烈的個性表現,在震撼著人們的心靈。這件作品,不論其結構,或對紀念性形象的理解,以及對英雄人文的闡述,都具有革命的意義,從而也顯示了羅丹藝術的燦爛輝煌。
加萊義民雕塑是一首立體的渾厚的無字的詩歌,它蘊藉著無限的詩韻;那詩韻就是:
生,就要一生去推動祖國的車輪滾滾向前;生在祖國的心窩裏。
生,就要化作春風吹綠了大地吹歡了大地。
死,就要一生去為了人民的利益英勇戰鬥;就要死在人民的心窩裏。
死,就要化作春雨潤紅了大地潤喜了大地。
加萊義民六位民族英雄已經寫在法國曆史裏;加萊義民的雕塑應該矗立在羅納河畔上;也應該矗立在凡爾賽宮裏;更應該矗立在阿爾卑斯山脈的胸懷裏。
加萊義民六位民族英雄已經寫在法國曆史裏;加萊義民的雕像應該矗立在塞納河畔上;也應該矗立在協和廣場裏;更應該矗立在比利牛斯山脈的胸懷裏。
是誰把加萊義民六位民族英雄雕刻在了宇宙的角宿一星上,讓他們的事跡和角宿一星一樣,永遠放著光芒?
是誰把加萊義民六位民族英雄鐫刻在了宇宙的北河三星上,讓他們的事跡和北河三星一樣,永遠放著光芒?
生和死都要有價值,
生和死都要有意義。
生就要生得偉大,
死就要死得美麗。
有的人活著,他不是已經死了嗎?他活著,人民每天唾棄他,人民永遠咒罵他。事物的辯證法,就是這樣的無情。
有的人死了,他不是永遠活著嗎?他死了,人民每天想著他,人民永遠思念他。事物的辯證法,就是這樣的公正。
(2)詩是繪畫藝術
一
詩是繪畫的造型藝術之美。法國畫家柯羅(1796—1875)所創作的《孟特芳丹的回憶》,就是這種造型藝術之美的著名作品;此畫,現收藏於法國巴黎的盧浮宮。
柯羅一生創作了3000多幅油畫,其中大部分是描寫田園的風景畫。他的風景畫新穎、明朗、清俊、柔美,散發著詩一樣的情趣。這與他熱愛大自然、觀察大自然、悉心領會大自然的一絲一毫的變化,不無關係。柯羅的風景畫,所孕育的詩意,在古今一切風景畫中,是獨樹一幟的。
孟特芳丹位於巴黎以北桑裏斯附近,柯羅當年曾涉足這裏,感受過那一片花園之美,也曾讓他激動過。什麼是藝術之美呢?有人說:你在觀察大自然的時候,最初使你激動的東西,把它表現出來,就是藝術之美。《孟特芳丹的回憶》,便是畫家對這一激動過自己的美景的回憶。畫麵以灰褐色為主調,描繪了太陽剛剛升起的情景。畫麵的近景是一棵枝葉茂盛的大樹,樹下有人正在采摘野花,畫麵的左邊也有幾個人在采摘著什麼東西。畫麵的中景是一條河流,遠景是一抹遠山,山裏雲霧繚繞。在這裏,柯羅把這些純粹屬於視覺性的自然景物,演繹成了一首牧歌似的抒情詩:銀白的雲彩,青翠的樹蔭,數點輕描淡寫的枝葉在空中搖曳。地麵上一切植物的輪廓都被打破了,充塞於天地之間的、而給予自然一種統一情調的、是前人曾沒有過的大氣。
《孟特芳丹的回憶》繪畫是一首凝固的彩色的無字的詩歌,它含蓄著無限的詩意;那詩意就是:
花園中的百花開了紅色的康乃馨特別引人注目。百花芳香著育花人和每一個人的心,更芳香著五洲的心。真乃花美人美物美;美歡了花人物的靈魂。
花園中的百花開了橙色的鬱金香特別逗人喜愛。百花芳香著育花人和每一個人的心,更芳香著四海的心。真乃花美人美物美;美笑了花人物的靈魂。
花園中的百花開了白色的馬蹄蓮特別抓人眼球。百花芳香著育花人和每一個人的心,更芳香著金星的心。真乃花美人美物美;美喜了花人物的靈魂。
花園中的百花開了紫色的丁香花特別讓人迷戀。百花芳香著育花人和每一個人的心,更芳香著木星的心。真乃花美人美物美;美樂了花人物的靈魂。
二
詩是繪畫造型藝術之美,法國畫家莫奈(1840—1926)所創作的《日出·印象》,就是這種造型藝術之美的著名作品;此畫,現收藏於法國巴黎的馬爾莫坦美術館。
1873年,莫奈去法國的阿弗爾港體驗生活。他看到了一種壯觀的景象:在晨霧籠罩中日出時港口的景象。遠方海麵上,在由淡紫、微紅、藍灰、橙紅等色組成的色調中,一輪生機勃勃紅日,拖著海水中一縷橙黃色的波光,冉冉升起。海水、天空、景物在輕鬆的筆調中,交錯滲透,揮然一體。近海中的三隻小船,在薄霧中漸漸變得模糊不清。遠處的建築、港口、吊車、船舶、桅杆等也都在晨霧中朦朧隱現。這一切,都是畫家從一個窗口看去畫成的。
為了畫《日出·印象》,莫納曾到英國倫敦的威斯敏斯特教堂寫生。在《日出·印象》中,莫奈把倫敦上空的霧氣化成了紫紅色,頓時引起嘩然。在大家的想象中,霧氣是白色的。當他們觀察後,才見到霧氣是紫紅色的。如此大膽地運用“零亂”的筆觸,來展示霧氣交融的情景,這對於一貫正統的沙龍學院派藝術家來說,乃是藝術的叛逆。該畫完全是一種瞬間的視覺感受和活潑生動的作畫情緒使然。以往官方學院派藝術推崇的那種謹慎而明確的輪廓、呆板而僵化的色調蕩然無存。這種具有叛逆性的繪畫,引起了官方的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