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弘揚誠實守信 鞭撻損人利己——《杜騙淺議》的警示作用(1 / 2)

十毒九騙,古今皆然。讀罷魏積良新著《杜騙淺議》一書,愈發認定此論不謬。

餘已年屆古稀,雖不妄稱通古博今,但也飽覽半個多世紀的人世滄桑,風雲際會,悲歡離合。耳聞目睹之種種騙術如驚濤陣陣,恣肆汪洋。

但是,古之騙術,史有所載;域外騙局,又屬“舶來之品”,無需吾輩鸚鵡學舌,空耗筆墨,咿呀添噪。為言之有物,不尚空談,還是將披閱《杜騙淺議》的感懷,作為立論之發端。

《杜騙淺議》的可貴之處,在於麵向群眾,麵向生活,麵向實際,有感而發,教化於民,切中時弊。自改革開放以來,當今社會正處於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型期,毋庸諱言,隨著西方強勢文化的猛烈衝擊,一些人的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和榮辱觀等發生了質的嬗變,真與假、善與惡和美與醜在現實社會活動中發生了嚴重倒置,社會風氣如同“中度汙染”。其最明顯的指數,則是各個領域無不充斥著欺騙行為。正如《杜騙淺議》第一輯“說騙”中所分類的那樣,諸如“農事騙”、“婚事騙”、“醫藥騙”、“招生騙”、“賭局騙”、“假幣騙”、“持卡騙”、“借貸騙”、“租車騙”、“蒙拐騙”、“冒名騙”和“出獄騙”等等,層出不窮。書中對每一種騙由都例舉了五六個佐證,且有名有姓,形形色色,曲折離奇。而其手段之卑劣狡詐,用心之險惡狠毒,無不令人切齒。其實,在現實生活中,欺騙行為遠不止“說騙”中梳理的這些,諸如“官場騙”就未列其中。有的領導幹部或為曲意逢迎,或為粉飾太平,講官話,講大話,講假話,心口不一,言不由衷,陽奉陰違,當麵一套,背後一套;有的為了升遷,弄虛作假,杜撰“陽光工程”,好大喜功,挖空心思地炫耀“政績”;更有甚者,明明貪汙腐化,花天酒地,大肆魚肉民脂民膏,反而極力標榜廉潔奉公,勤政為民。凡此種種,是不是“官場之騙”?如果再細致切分,諸如偷稅漏稅,拍賣市場的“托兒”,甚至歌唱演員的“假唱”以及競技場上的“假球”、“假摔”、“黑哨”等欺騙行為,都可增添許多類別。

然而,本文坦然指出“說騙”沒有囊括社會上存在的諸多欺騙行為,確屬“醉翁之意不在酒”,而是力圖說明《杜騙淺議》的確抓住了與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相悖的一個帶著普遍性的“症結”和毒化世人身心健康的“惡疾”,並旨在喚起人們的警醒、頓悟與防範。這些騙術,概括起來講,即無中生有,以假當真,將劣為優,假公濟私,損人利己,瞞天過海。

作為一位高明的醫生,發現“惡疾”固然可嘉,但療治“惡疾”則功德無量。《杜騙淺議》正是在“說騙”之後,接著開出了“杜騙”之妙方。如“自新”,明示誤入歧途者,要迷途知返,痛改前非,洗心革麵;如“救弊”,則宣示急公好義,遇物持平,立身行道,勵之以德,“人而不仁,則道義滅”;如“恪職”,實昭示人們要忠於職守,克己奉公,至誠無昧,見義而不謀利,明道而不計功。“內有主而外邪自不能入”;如“重諾”,意在顯示言而有信,一諾千金,不能翻手為雲覆手為雨,“言必行,行必果”,“不信不立,不誠不行”,“君子信誓,不遷於時”;如“喻義”,則誡示“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人窮而誌不短,孟子雲:“人皆有所不為,達之於其所為,義也”;還如“扶危”、“濟困”雲雲。這些,都無一例外地是“杜騙”之警示,之箴言,之錚語,之由衷告誡和殷切企盼。

《杜騙淺議》的作者抑或唯恐自己人微言輕,不足以立言起到振聾發聵之功效,便頗具匠心地專門設置“專家論‘謊’”和“哲人論‘騙’”作為此書的壓軸之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