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交通運輸方麵,戰前浙江的交通運輸業是國民政府統治時期發展最快的行業之一,二三十年代浙江的鐵路建設和公路建設超過了以往任何一個曆史時期。浙贛鐵路的修築使浙江境內有了一條貫穿腹地的大動脈。戰前的十年裏,公路裏程增加了3307公裏,為後來浙江的交通事業的發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礎。但戰爭期間,鐵路、公路、航運及相關設備都遭到重大破壞,據統計,即使鐵路運輸的損失不計(因鐵路損失的調查與統計歸國民政府有關部門負責),浙江省僅其他的各項交通損失就達到了136億元。

在教育方麵,戰前浙江的教育基礎、高等和中等教育得到了較大發展,但戰爭期間大中學校不得不進行大遷移,原有的教育設施遭到嚴重破壞,據統計,教育文化損失達334億元(法幣)。

在農村經濟方麵,戰前浙江的農業雖然並不發達,生產力水平低下,繼續維持著落後的生產關係,但由於農民構成了浙江人口的絕大部分,因而,戰爭對於農業、農村、農民來講更是雪上加霜。綜合戰後有關的各項統計材料,浙江的農業損失(主要包括耕牛損失、耕作麵積損失、糧食被劫、糧倉毀損等項)2056億元;桑蠶損失(包括桑園、繭行、蠶種業、蠶戶蠶具等項)821億元;漁業損失(包括漁船、淡水魚、其他海產物等項)4560億元;農村水利設施損失2億元,各項損失總計7439億元。

綜述以上各項經濟文化損失情況,在日本侵略浙江的八年裏,浙江的損失巨大,有據可考的公私財產直接損失就達8301億元,如果按1945年12月美金與法幣1:20的比價,共值約415億美元。這些損失絕大部分是民間的損失,這還不包括因統計資料的缺乏無法列入的許多重要經濟項目的直接損失,也基本上不包括各種間接損失。由於戰爭給浙江造成了如此大的破壞,浙江的現代化進程因而受到重挫。一般認為,直到戰後的1952年,整個經濟才恢複到戰前的最高水平。

就人口的傷亡而言,浙江平民的傷亡主要是集中在幾次大的戰役期間,如1937年的杭嘉湖地區淪陷時期、1941年寧紹戰役時期、1942年浙贛戰役時期等。從傷亡的類型來看,有日軍在戰爭過程中及在維持占領的過程中對各種抵抗的鎮壓,如集體性大屠殺等所導致的傷亡,有日軍對未占領地區實行頻繁空襲所導致的傷亡,有日軍在浙江實施細菌戰所導致的傷亡,也有日軍對浙江婦女實施性暴力導致的傷亡等。即使就最保守的估算,戰爭中浙江平民死亡人數大致為20萬,傷殘人數大致為14萬,傷亡總數當在34萬人以上。因戰爭所致間接死亡人數大約在100萬人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