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對環境的認識
現代企業所麵臨的環境要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複雜得多。環境的變化使得傳統的專製集權的企業形態難以適應社會形態發展需要。隻有適應企業內外環境不斷的變化,改變企業管理模式、觀念,調整企業結構,才能提高企業競爭力。因此,作為企業家應首先對目前變化的環境有所認識。
1.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
科學技術是現代社會最活躍的因素,並正在以爆炸式的速度發展,隨之帶來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變化,從而對企業結構、企業的管理層次與幅度,企業的運行等都帶來巨大的影響。如電子計算機的發明與使用、互聯網的推廣應用等,使企業中信息處理決策等一係列管理過程與管理方式等都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尤其要注意到目前高精尖技術的進一步發展,目前,許多高精尖技術的新產品不斷問世,如微電子學和可控製的生物學及超導研究等,正在導致傳統工業界限的崩潰以及新形式的競爭的出現。
2.社會政治、法律、經濟的變化
社會政治、法律的因素也影響著企業發展。國家經濟政策宏觀管理的調整、新法律的出台、人們消費觀念和習慣的變化等,必然對企業造成影響。如我國改革開放以來,計劃經濟一步步轉向市場經濟,每一次重大的轉變都引起企業的管理方式和運行方式的轉變。這些年是我國社會變革最活躍時期,同時也是企業變革最活躍時期。經濟變化當然也會對所有的企業產生影響。在經濟變化中,企業感受最深的是市場供求的變化。近年來,我國逐步告別了短缺經濟時代,多數產品呈現出供大於求的特征,這使市場的競爭不斷加劇,那些不能能動地適應變化的企業必然陷入危機。目前大多數的“經濟增長限製”――能源、糧食、水等,即使改進了技術也將出現短缺,這就預示了資本和設備的轉移以及政府幹預等將是不可阻擋的。而且,隨著資源匱乏的日愈加劇,在國際上各國對外國供給的依賴性加強,這反過來又要求許多國家在政治上討價還價,必然會導致一些公司興旺,而另一些公司將衰退。
國際性的變化和突發事件的影響也不可低估。如1998年發生亞洲金融危機,曾使許多向該地區大量出口的企業遭到衝擊。我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必然會對國內市場和企業產生重大影響,所以企業都應麵對這一類似的事件考慮調整自己的組織和行為。
3.管理理論的發展和公眾的要求變化
除了能夠應付前麵所談及的各種趨勢外,公眾還希望企業家們能更有效地管理他們的企業。例如適應環境保護、城市重點建設以及其他社會問題的不斷出現和變化的要求。如果經營管理結果不能滿足希望,那麼,有人就會要求政府采取行動,從另一渠道給工商企業管理者施加壓力這便要求管理者不斷學習最新的管理理論,同時在實踐中總結自己的經驗教訓,將兩者結合起來,有效地進行各種管理活動。
總而言之,企業家目前所麵臨就是這樣一個頻繁變化的世界,對高精尖技術的更多依賴,無形的服務業的重要性不斷增長――這一切都使管理的任務複雜化,同時公眾對管理成果的要求,即期望企業家們達到的標準也將逐步升級。對於企業來說,不論私營的,還是國營的,能夠適應就能生存下去。當然取得成功的關鍵是能預測未來的變化。
3.2企業家素質和修養
3.2.1企業家素質
目前對於什麼是企業家,國內外學者的論述尚不盡一致。法國早期的經濟學家薩伊認為,企業家是冒險家,是把土地、勞動力、資本這三個要素結合在一起進行活動的第四個生產要素,他承擔著可能破產的風險。英國經濟學家馬歇爾認為,企業家是以自己的創新力、洞察力和統率力,發現和消除市場的不均衡性,創造交易機會和效用,給生產過程提出方向,使生產要素組織化的人。而著名的創新學派的始祖熊彼特認為,企業家是不斷在經濟結構內部進行“革命突變”,對舊的生產方式進行“創造性破壞”,實現生產要素的新組合的人。美國著名的管理學大師德魯克認為,企業家是革新者,是敢於擔當風險,有目的地尋找革新的源泉,善於捕捉變化,並把變化作為可供開發利用的機會之人。
以上對企業家的論述是從不同角度進行的,但比較而言,其中存在著一個共識,即認為企業家不同於一般的廠長、經理,更不是一般的管理者。他們特有的一種素質和能力賦予其特定的活動內容和特殊的利益目標,也正是這種特殊性,構成了企業家的內涵。其一,企業家是先進生產方式的開拓者和創造者,因此,他們必須實際占有企業的全部資產,並承擔由此產生的風險。其二,企業家是經營管理企業的專家,具有適應商品經濟創新管理的知識、技能、經驗和能力。其三,企業家是社會化生產的組織者,他們的經營目標是實現企業資產的增值、企業生產效率的提高和生產規模的不斷擴大。其四,企業家具有現代商人的本質,他們經營企業是源於追求超常收入這個利益的動機,他們是以自己的人力資本的投入來直接參與企業的剩餘分配。
可見,企業家的定義已經涵蓋了其應該具備的素質。企業家的素質是指一個企業家必須具備的各種條件在質量上的綜合平衡。企業家雖然有其潛在的天賦,但更為重要的是後天的自我開發、自我培養、自我塑造過程,其實質是一個自我約束的過程。企業家的成功主要憑借於其敢自我超越,敢於麵對競爭的壓力和戰勝自己的勇氣。一個合格的企業家應至少具備四個方麵的條件:具有駕馭企業的經營膽略和戰略眼光;具有經營管理企業的專業知識和才能;具有社會責任感和豁達的氣質;具有健康的體魄。
關於企業家應該具備的素質,外國學者已作了較為深入的研究。美國哈佛大學的教授勞倫斯?顧倫納曾調查了參加哈佛培訓班的數百名管理人員,通過研究總結出有說服力的結論。他首先列出39條有關企業家素質的內容,然後讓每個被調查人員選擇其中自己認為是最重要的五條。結果表明,以下十條是最重要的,占總選擇數的60%。
以上十條中,1、2、3、4、8、9與組織結構有關;1、2、5、6、7、10與人事關係有關;3、6、8、9則與企業決策有關。勞倫斯又把這些人按年齡分組進行深入研究,發現了下列的傾向。
年輕人重視表現自己的技術能力,而年齡較大的管理者重視與下屬的溝通,中年人則認為下屬參與決策是重要的。由此可見,一個企業中領導團隊應該是老、中、青人才的最佳組合。
另一個頗有權威的研究成果來自美國企業管理協會,他們花了5年時間,對4000名經理進行分析研究,從中選出了1812名最成功的經理,並發現一個成功的經理人員需要具備以下19種能力:
(1)工作效率高;
(2)有主動進取心;
(3)邏輯思維能力強;
(4)富有創造性;
(5)有判斷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