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不肯做工就不可吃飯:從事一些有益的工作(1 / 3)

人的生活中,最能吸引人的力量,最能激發人經久不懈熱情的是什麼呢?那就是事業。

《聖經》上明確指出:“若有人不肯做工,就不可吃飯。”

這就告訴我們:經常地從事一些有益的工作對於一個人的幸福和快樂是十分必要的。無論多麼美好的東西,人們隻有付出相應的勞動和汗水,才能懂得這美好的東西是多麼的來之不易,因而更加珍惜它,人們才能從這種“擁有”中享受到快樂和幸福,這是一條亙古不變的原則。即使是一份悠閑,如果不是通過自己的努力而得來的,這份悠閑也就並不甜美。不是用自己勞動和汗水換來的東西,你沒有為它付出代價,你就不配享用它。

一個無所事事的人,不管他多麼和藹可親,不管他是一個多麼好的人,不管他的名聲如何響亮,他都不可能得到真正的幸福。生活就是勞動,勞動就是生活。熱愛自己的工作、尊重勞動是保持良好品德的前提條件,隻有熱愛工作、尊重勞動,才能抵禦各種卑劣、腐朽思想的侵蝕,才能抵抗各種低級趣味的誘惑。即使從純粹個人享樂這方麵講,適當從事有益的勞動也是完全有必要的。不勞動就不能享受勞動所帶來的快樂。早期的基督教牧師都以親自參加各種辛苦的體力勞動為榮。

聖保羅主張:“不勞動者不得食。”他自己一輩子都靠自己的辛勤勞作來養活自己,他為自己這樣活著而感到榮幸,為自己沒有欠下別人的一分錢而驕傲。當壘·波尼法斯到達英國之後,他一隻手拿著福音書,另一隻手拿著木匠用的尺子。後來,他又從英國輾轉到了德國,他還是靠自己的木工手藝吃飯。路德更是這樣。路德一生幹過許多活計,他幹過園藝、建築、車工工藝和鍾表製造,等等。無論幹什麼,他都極其勤勉,他總是憑自己的勞動去獲取麵包。

所以說,經常性、習慣性地從事一些有益的事業對於一個人的幸福和快樂是十分必要的。一旦離開這種經常性的、有益於身心的勞動,女人們就會百無聊賴、無精打采,就會無所事事,精神委靡不振,進而會頭昏眼花,神經係統也會紊亂不堪,久而久之,身體自然會莫名其妙地垮下來。卡羅林·伯瑟斯曾經用心良苦地告誡她自己那位剛結婚的女兒路易莎,提醒她千萬別向懶惰和無聊讓步:

“當孩子們外出去度半天假的時候,”她說,“我自己也像白天的貓頭鷹一樣,無精打采、神思恍惚、單調乏味,年輕的妻子多多少少會感到有些單調、無聊、厭倦,千萬不要陷進這種狀態之中。戰勝無聊和苦悶的最好辦法就是勤奮地工作,滿懷信心地勞動,一個人一旦參加勞動,快樂自然就會來到你的身邊,無聊和單調的感覺就會逃之夭夭。工作,勤奮地工作;勞動,愉快地勞動,總是去幹這樣或那樣有益的事情。懶惰是魔鬼為所有大人物和小人物設置的陷阱,一旦掉入這個陷阱中,就等於落到了惡魔的手中。這是你祖父說的,這確實是至理名言。”

可見,那些形成了工作習慣的人總是閑不住,懶惰對他們來說是無法忍受的痛苦。即使由於情勢所迫,他們不得不終止自己早已習慣了的工作,他們也會立即去從事其他的工作。那些勤勞的人們總是很快就找到了新的工作,因為他們無法忍受閑暇時帶來的痛苦。

確實有很多工作是非常單調沉悶的,工作太重也總是令人痛苦的。然而,假使工作在數量上並不過多的話,即使是單調的工作對於大多數人來說也比無所事事要好。

按照勞動的性質和勞動者的能力來說,工作確實可以分為各種不同層次,從僅僅是沉悶的放鬆到最深刻的快樂。很多人從事的工作本身並沒有多大樂趣,但即使是這種工作也包含著某種極大好處。首先,一個人無須決定什麼,工作便可以讓他消磨掉一天中的好多時間。有許多人,當他們可以隨心所欲地安排自己的時間時,竟然想不出什麼快樂的事值得一做。不管他們決定做什麼,他們總感到一定有其他某種更快樂的事可做,這使他們非常苦惱。羅素指出:“能夠自覺而明智地充實空閑時間是文明的最後產物,但是目前還很少有人能達到這個程度。”其次,進行選擇本身也是很煩人的。除了特別富有創造性的人以外,很多人都喜歡由別人告訴他一天中的每個小時該做些什麼,隻要這命令不是太令人反感。

因而,工作先是作為一種解除煩悶的手段而被人們稱道的。一個人在從事必要的但不怎麼有趣的工作時也會感到煩悶,但這種煩悶比較起他整天無所事事所感到的煩悶來,就不值一提了。除此以外,工作還有一個好處,那就是它使得節假日格外充實愉快。假使一個人並無必要拚命工作以至於損及體力的話,他很可能比一個無所事事的人能夠在空閑時間裏找到更多的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