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培養體製的多樣化。培養體製的多樣化是高等教育的大眾化時代日益增長的研究生教育需求與研究生教育資源相對短缺的矛盾發展的必然結果。多樣化的培養體製是在高等院校培養體製和研究機構培養體製發展的基礎上,積極探索和發展獨立型和合作型並舉的培養研究生的路子,如校際合作、跨國合作、院係合作、高等院校與研究機構合作等體製。目前我國培養體製已經出現了研究機構與高等院校聯合培養研究生的新形式,而今後伴隨著我國產業結構的調整以及市場經濟的發展,一些有實力和人才需求的民間機構也極有可能參與到研究生培養中來,能更有效地將科研成果轉化為直接現實的而又迫切需求的生產力。因此,允許和鼓勵民間機構參與到研究生培養中來,也是今後我國研究生教育培養體製多樣化趨勢之一。培養體製多樣化應該追求開放性,英國牛津和劍橋大學的碩士學位製就能夠為我國培養體製的改革提供思路。這兩所大學獲得學士學位的畢業生,四年後,隻要申請並交納一定的費用並通過一定的資格審查後就可以獲得碩士學位,不需要在校學習。這種開放型的培養體製在我國的一些名牌高校也是可以借鑒的。
我國研究生教育模式觀的發展總體上是堅持多樣化的走向,在研究生教育係統獨立性和複雜性日益增強的背景下,模式多樣化是適應時代要求的必然選擇。同時多樣化畢竟隻是一種邏輯走向,隻有把握必然,盡可能地摒棄偶然因素的幹擾並在必然性的規律下尋找其發展的路徑,曆史才會按照邏輯的過程循序漸進。
@@@四、現實的維度:研究生教育模式觀的挑戰
傳統的研究生教育模式觀理論上直接塑造了我國現有的研究生教育模式,而在發展的視野下,傳統的研究生教育模式觀呈現出多樣化走向。但是這種多樣化走向從具體曆史的現實維度來審視,卻又麵臨著多重的挑戰。這種挑戰不僅僅是源於傳統認識的慣性阻礙,更多的是源於新的模式在實踐中的阻力。
例如,現代研究生教育科研、教學和學習分離的傾向與產學研一體化政策的鼓勵之間的矛盾,也給我國傳統研究型教育模式的革新帶來了新挑戰。眾所周知,科研、教學和學習的結合是近代高等教育尤其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特征,它對於研究型人才,特別是純粹的學術型人才的培養意義重大。我國傳統研究生教育遵循這一規律,在模式的塑造上努力向這一方麵靠近,並形成了自己的體係,提出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產學研一體化的教育模式。而教學式尤其是網絡教育模式本身又很難做到科研、教學、學習的一體化,特別是21世紀的研究生教育,教學、科研與生產的結合發展到一定的程度,表現的不是教學、科研、生產結合的越來越緊密,相反,教學、科研與生產之間出現了一定程度的分離趨勢,也就是說,科研、教學和學習之間出現了分離。伯頓·克拉克在其專著《探究的場所——現代大學的科研和研究生教育》中專門就這種分離作了分析。我國研究生教育教學、科研和學習的分離主要表現是多方麵的,從事於教學的教師與從事於科研的教師之間的職能分工越來越明確,因為他們麵對越來越多的學生無暇兼顧教學與科研;還有在科技利益的驅動下,社會為了實現科技成果較快轉化為生產力,使得一些高校或其他研究生培養機構將人才培養的職能讓位於科學技術研究和產品開發。科研在研究生教育中的地位的保持依賴於國家科研基金的投入,但這種恩寵地位隻在為數極少的名牌高校或其他重要培養機構能得到。毫無疑問,在研究生教育不斷擴招的形勢下,一方麵我國政府和教育界都對教學、科研和生產一體化情有獨鍾,而另一方麵,教學、科研、學習之間又存在分離的傾向,這就形成了一種矛盾。研究生教育模式如何克服這種矛盾,是學術界需要解決的難題,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這一矛盾對於研究生教育發展的利弊與否本身也還是一個問題。產學研一體化和教學、科研、學習的分離與經濟利益的驅動都是分不開的。顯然,非此即彼的研究生教育模式的選擇是不明智的,目前重要的是積極引導已經出現的教學、科研、生產之間分離的趨勢,積極促進教學、科研、生產的融合。
革新的過程就是除舊的過程,革新麵臨的挑戰在所難免。多樣化的研究生教育模式觀的確立不僅僅是認識論上的問題,而且還是實踐論上的問題。隻有從實踐中為多樣化模式的確立排除障礙,那麼認識論上多樣化才能得以真正鞏固。模式的多樣化已經不僅僅是模式本身的問題了,它已經超出了模式的本來意義。首先,從模式本身來看,多樣化既麵臨著模式的重新選擇又麵臨著模式的重新組合以及創新的問題,因此,這就要求必須對模式本身展開係列研究,探討各種模式之間的異同,尋求其耦合度。由於認識上的不夠深刻,這就給模式的選擇和組合帶來了難以克服的理論障礙。在這種情形下,多樣化的模式觀本質上也就陷入了所謂“引導性敘述”的窠臼之中,很難包含多少實質內容。其次,由於模式觀在研究生教育思想範疇體係中的特殊地位,多樣化模式觀的確立超出了模式觀本身的內容。多樣化的模式觀本身就需要確立多樣化的研究生教育理念。譬如模式的多樣化必然帶來了質量的多樣化、管理的多樣化等等。從這個意義上說,研究生教育模式的革新需要建立的不僅僅是科學的研究生教育模式觀,還需要係列的教育思想的指導,它離不開研究生教育的人才觀、質量觀、管理觀、評價觀等。而樹立科學的人才觀、質量觀、管理觀、評價觀等也是個富有挑戰性的難題,從而在一定程度上也就構成了模式觀多樣化走向的挑戰。因此,多樣化的研究生教育模式觀要從理想走向現實,我們需要做的不僅僅要克服來自於傳統模式觀的慣性作用,也不僅僅要展開對研究生教育模式的深入研究和剖析,我們更要從研究生教育思想的高度為多樣化模式的實踐提供理論支持。所以建構研究生教育思想範疇體係也就成為確立多樣化模式觀的必然要求。隻有將多樣化的研究生教育模式觀置於相對成熟的研究生教育思想範疇體係中,才能找到多樣化的模式所包容的真正內涵,也惟其如此,多樣化的模式實踐才能獲得比較成熟的理論支持,而從現實維度所揭示的研究生教育模式觀多樣化所麵臨的挑戰才能從理論和實踐上予以克服。這或許從某種意義上也揭示了當前研究生教育模式觀研究的價值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