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教育模式的多視角審視(2 / 3)

@@@三、發展的視野:研究生教育模式觀的走向

“觀今宜鑒古,無古不成今”。從19世紀上半葉德國研究生教育製度的最初產生到今天研究生教育製度在世界各國的迅速發展,可以說,研究生教育模式曆經了多重演變。模式多重演變的過程也就是研究生教育模式從學徒式到專業式,再到協作式,直至今天研究生教育模式多元化的過程。我國研究生教育模式的發展也遵循這一過程,它既具有研究生教育發展的一般特征,又具有我國研究生教育自身的發展趨勢。

綜觀世界各國研究生教育的發展,教育模式在宏觀上趨於多樣化。研究生教育模式最初表現為單一性,學徒式就是其典型表現。學徒式教育模式起源於德國的研究生教育。德國洪堡教育思想認為,教育的目的是追求純粹的知識,重點是科學研究,教授和學生都是研究者,所不同的是,前者是已知者,後者是求知者。德國這種學徒式的研究生教育模式後來經過移植擴散,繼而就有了美國的專業式的教育模式,專業式教育模式強調研究生培養過程的形式化、標準化和專門化。到了二戰結束後,又出現了協作式研究生教育模式。協作式研究生教育模式主要是培養新型應用型人才,教學、科研、生產一體化的痕跡明顯。學徒式、專業式、協作式研究生教育模式的產生在曆史上有先後之分,而且後續產生的每一種模式都是前一種模式的變革。當研究生教育進入到現代,其教育模式也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模式多樣化就成為其主要特點。從研究生教育模式的演繹來看,導致模式的變更雖然受到當時各種教育思想的影響,但根本的是由於教育外部關係規律和內部關係規律的製約。在19世紀初,高等教育還隻是處於社會的邊緣,教育的功能較為內隱,當時社會對科研人員和教學人員的需求居多,可以說,這還是一個技術科學和應用科學尚處於繈褓的時代,純粹的科學研究成為當時科學界的一種需要,所以教育模式主要表現為學徒式。到了19世紀下半葉,德國學徒式的模式給美國帶來了巨大的影響,部分是由於德國模式的成功引起了留德美國學生的關注,從而對其進行移植,但由於受到美國具體國情的限製,譬如美國南北戰爭後資本主義的大發展、近代科學技術的進步及其在生產中的應用等,德國的學徒式逐漸地在美國演變為專業式。專業式的教育模式以研究生院製為代表,這一模式對世界各國的研究生教育都產生了非常大的影響。二戰後,西歐、北美發達資本主義國家高等教育逐漸走向大眾化,高等教育走向社會的中心,社會對研究生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以適應社會對應用型、開發型的高層次人才的需求,協作式研究生教育模式觀相應生成。繼此,研究生教育模式的多樣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多樣化也就成為研究生教育模式觀的主要特點。

從我國高等教育現狀來看,從單一性到多樣化方向的發展,也必將成為我國研究生教育模式發展的指導思想,這一指導思想落實到研究生教育模式進化過程中,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麵:

1.培養目標的多樣化。教育目標直接決定研究生教育人才培養的規格和類型。由於社會的進步,社會對人才的需求類型從以往相對單一性走向了多元化,同時,個人的全麵發展日益受到重視,所以研究生教育應該結合社會的不同需求和個人的不同愛好,堅持以人為本,既要重視社會進步,又要促進個人發展,實現教育目標的多樣化。我國過去比較重視培養單一的教學、科研類高層次人才,從目前來看,這種單一的培養目標已經得到了相當改觀,但是我國高層次的應用型人才還相當缺乏,新興學科特別是新能源、新技術、新材料等方麵的高層次人才還很是不足,另外,某些學科的學術性人才和應用型人才在數量上也還沒有形成合理的比例。這都為培養目標的製定提供了具體的思路。同時,適應21世紀初葉我國產業結構的調整以及加入WTO的挑戰,進一步拓寬專業學位的覆蓋麵,積極培養社會公共服務行業高層次人才也是培養目標多樣化的重要內涵。

2.培養層次的多樣化。我國研究生教育層次目前還相對地單一,主要是碩士和博士兩個層次。但是,由於社會發展對應用型人才需求的增多,設立多層次的學位類型將成為研究生教育的一種新需求。研究生教育層次的多樣化具有兩種涵義,一是指研究生教育縱向層次的多重化,我國主要是碩士生教育和博士生教育兩個層次。國際研究生教育的發展已經昭示了非學位研究生教育發展的必然,在英國,大學和高教部門“都提供博士和碩士水平的以科研為主的學位,以及以聽課為主的碩士學位研究生水平的文憑和證書,其中研究生水平的教育證書最受歡迎”。二是指研究生教育橫向層次的多樣化,我國碩士生教育將會出現分層,碩士學位將在部分高校成為一種過渡性學位,而同時獨立性的碩士學位依然存在,其中,專業型學位將會取得長足的發展。美國在這方麵給我國有很多啟迪。美國的研究生教育學位,就碩士學位來說,有學術性的學位和職業性學位之分。這種學位劃分有利於培養人才類型的多樣化。為了適合多種複雜的社會工作和科研、教學等的需要,我國也應該在碩士和博士層次上設立多種學位類型。這些年來,專業碩士學位的興起,正是這種教育思想影響的結果。

3.培養模式的多樣化。目標和層次的多樣化,帶來的必然是具體教育模式的多樣化。“根據人才培養目標對研究生教育作多模式探索”,是研究生教育應該確立的模式觀。我國研究生教育模式已經呈現出多樣化,目前主要存在有學徒式、專業式、教學式、協作式等多種教育模式。協作式在我國研究生教育資源比較緊張的形勢下,應該得到重點推廣,它能有效緩解我國研究生教育資源需求的壓力。而教學式的研究生教育模式由於它主要是通過課程教學和現場教學形式開展教育,因而它非常適應專業學位教育,並且較之於學徒式、協作式等它受製於培養數量的限製較弱,因此,在今後由於專業學位的發展以及研究生教育需求的擴充,教學式模式將會成為我國研究生教育主要模式之一。專業式研究生教育模式注重科研和教學,它培養的主要是學術型人才,而在我國碩士學位教育還不是一種過渡學位教育的形式下,專業式的教育模式必然還會占據相當的比重。但是如果把碩士生教育定位在過渡教育層次的一些研究生培養單位,專業學位教育可能就會讓位於以教學為主的專業學位教育。而學徒式的教育模式,這是最古典的研究生教育模式,也是最具有學術取向的教育模式,因此,它適合於學術型人才的培養,在我國今後博士生教育層次,它是主導模式。相信在高等教育逐步走向大眾化過程中,教學式會成為主要模式之一,在進一步促進高層次教育機會均等方麵發揮重要作用。

4.培養形式的多樣化。國際研究生教育通行的是修業型和非修業型並存的教育形式。而我國研究生教育形式實際上隻是一種校內修業型,這種校內修業型又表現為全日製和非全日製兩種形式。今後我國研究生教育形式要在全日製和非全日製兩種形式基礎上有所創新,首先進一步將非全日製作為研究生教育基本形式鞏固下來,非全日製研究生教育“對於充分利用研究生教育資源,加快高層次人才的培養步伐,滿足廣大在職人員接受研究生教育的需求等,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非全日製研究生教育模式在我國今後研究生教育的發展中,會吸引大量的在職人員攻讀學位,它在節約教育資源,提高在職人員的工作水平等方麵有著重要作用,因此作為基本教育形式,它具有極強的生命力,在整個教育形式中它的比重也會逐步增大。其次,全日製研究生教育形式伴隨著教育渠道的拓寬在學習年限上應當更富有彈性化;非全日製又可實施部分時間製和遠距離教育等。最後,研究生教育可以借鑒國外的非修業形式,諸如論文碩士、論文博士的教育形式,這可以作為在職研究生教育的一種方法試行。實際上我國目前在職研究生教育中所實施的一種在職人員申請學位,隻需通過相關的考試取得學分,通過學位論文答辯,就可以獲得研究生學位證書的方式,也就是對非修業型的研究生教育形式的探索。一言以蔽之,修業型和非修業型、全日製和非全日製、論文形式、課程形式等等並存是今後我國研究生教育形式多樣化發展的必經之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