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戰兢兢,他進了高考考場;手心通濕,他又走了出來。父母忙迎上來:考得怎樣?他迷迷糊糊,腦子一片空白。通知到手:大專。
父母大失所望,他倒鬆一口氣:原本我的能力也就這點,考上已很不錯了。
離家之前,父母和林一番長談。別的要求沒有,專科學校裏,必須將名字列在前茅!林倒吸一口涼氣:無盡的壓力我算逃不脫了。
“拚命爭氣吧,別辜負了父母。”林抱著這信念,成了班上最刻苦的學生。
是自己的天資不行,還是學習方法不對頭,林想不明白,隻是學習成績怎麼也上不去。眼看別人學得有板有眼,有張有弛,林急得失眠了。這下更糟,白天精神不好,學習效果更差,於是更著急不安,難以入眠。他在這惡性循環中走不出來,一個學年學下來,竟然好幾門主課“紅燈高照”。他又留在了大一。
“這還得了?”林嚇壞了。名列“前茅”要倒著數。和爹媽無法交待,自己都接受不了。班主任注意到了神情恍惚的林。她先給他的父母寫了封長信,又把林送到了家中。除了長籲短歎,父母再沒說什麼,林經過了一個假期的休整,也平靜下來。
都到了留級的份上,反倒沒有了壓力。林放下了包袱,認真去學習,心理狀態也調整得挺不錯。他怎麼也沒想到,一學年下來,自己一躍成了班上的第一名。
從倒著數第一到正著數第一,跨度實在太大,這樣的“後進變先進”的例子生活中還真不容易找。為了激勵自認落後的那撥學生,學校把林樹作了“轉化”的典型。林被迫著去開座談會,去發言,去寫稿。實在說,他真不情願這樣做,因為,他自己也不明白轉變的原因。而且,他相信,這是瞎貓碰到死老鼠,未來實在不敢預料。
忐忑不安中,一個學期又悄悄過去。考試臨近了,林又開始失眠。他眼前晃動著的是對他寄予熱望的父母,是學校給他的種種褒揚,是如再度失敗後同學的鄙夷。他實在害怕,他擔心,這會變成真實。
又坐在考場中。心急劇烈地跳,握筆的手不停地抖動。卷子答完了,才一小時。他反複檢查著,幾乎每一道題都難說有絕對的把握。這可怎麼辦?鬼使神差,林自己也不明白這前前後後:他抽出了書桌裏的書;剛翻開扉頁,老師就走上前來;收去卷子,宣布作弊;他大叫一聲,衝出了考場……
1.無堅不摧
現在,許多人迷足球。足球是一項拚爭得十分激烈的運動。我們是否注意到這樣的現象:暫且不論球隊的實力如何,逢到比賽,如若在主場,主隊總有更多的地利與人和。那些興奮的、充滿激情的加油、打氣,使運動員們得到鼓勵和支持,建立了必勝的信心,成功的機率也就相應地提高了,相反,若滿場的都是倒彩聲,人的潛力就很難得到極致的發揮。這提示我們,無論麵對任何艱難的挑戰,自信心始終是致勝的必要條件。
什麼是自信?常常會有些似是而非的說法。有人以為,如同吹氣球一般,吹噓自己的能力,誇大自己的行為,膨脹自己的成就,這叫自信,也有人認為,壓別人一頭,不讓他人的能力和成就有表現的機會,甚至要求別人為自己讓路或開路,這叫自信。實際上,這些不僅不是自信,而恰恰是自信不足的表現。
真正的自信應該是溫馴的,沉穩的,有底氣的。它並不張揚,而是堅定地把自己的力量集中在目標上。有自信的人,清楚自己的目標是有價值的,也深信自己能夠達到這些目標。他們力量的顯示不是依仗言語,而是憑借行動。這樣,他們不需要專門去為證明自己偉大而炒作什麼,也不需要依靠他人的犧牲為自己作鋪墊。
我們把視線投向現實社會吧!那些創下驚人業績的人們,一般都具有這樣的共同點:敢於做“大夢”,為自己設定的往往是一流甚至超一流的目標;而且,他們對自己的事業有必然成功的篤誠信念。
仔細一研究,這兩者之間實際有著密切的關聯。因為對自己抱有一種積極的認識和評價,當然會擁有相當的自信;因為自信,才會去作積極的選擇和準備,才會相信自己選擇的目標有成功的可能;也因為有這些,才會堅持到底,擁有夢想成真的結果。
2.移山的力量
在今天的社會裏,我們知道,單憑個人的力量,要想成就一番大事業是不可能的;“十幾個人、七八條槍”的小打小鬧也是無甚大作為的。它需要更多的人的支持與合作。
那麼,要使別人相信,願意加入到開創共同事業的隊伍中來,靠什麼?自然,這得列舉一連串的前提條件。但其中尤為關鍵的就是自信。
一個人,隻有先相信自己,然後才有可能去說服別人。我們不是常常羨慕一些“一呼百應”的有影響力的人嗎?他們的影響力大過命令,能讓人們心悅誠服地去接受。甚至,他們有能力“推銷”自己的觀點、自己的目標和自己本身,還能讓他人去做自己原來並不喜歡做的事。這幾乎令人不可思議的影響力是如何產生的?關鍵的就是有自信。
自信,從本質上說,就是相信自己的能力、價值和智慧,在這個基礎上得出來對自己的正麵的、積極的描述。別看輕這一點。多少事例從正反兩方麵對它的重要性作了驗證。
案例中的林,天資並不差,要不,為何心態一好,學習的效果就馬上成倍地顯現,一躍而從倒數第一變為正數第一呢?他的問題在於缺乏自信。
父母過高的期待,不當的指責、埋怨,造成了林嚴重的挫折感,這對他的自我判斷帶來了極為不良的負麵影響。他從不認為自己行,他從不相信父母的期待會變為現實。這並非因他膽小,或是出於謙虛。因為,他在心底裏真心誠意地認為自己差勁,自己不足道。
長此以往,他的自信心被破壞,形成了心理上的障礙。
而且,林認為“自己不行”,結果,他總是“對”的。這就是不當的自我信念對自己的學習生活產生了有力的負麵作用,這負麵作用又強化了他的不當的自我信念。
相反的情形也很多。我們可以在一大群事業的成功者中,在許多身殘誌堅的楷模人物身上看到自信創造的奇跡,我們也同樣可以在更多的普通人身上看到信念的銳不可當的力量。
有一位平凡的女性,那時她剛剛做了母親,還沒來得及為小生命的誕生高興,就聽到醫生宣布的可怕結論:這孩子患有“軟白癡”的疾病。她不會吃,不會叫。即使能僥幸活下來。也隻能是個智能極低的“廢人”。
孩子不會叫餓,她就嚴格看表,一天多少次喂食;女兒頭抬不起,她就讓孩子俯臥床上,慢慢用雙手去撐,一練數百遍;原先孩子的小腿向外翻,她就從不間斷地推拿、按摩、扳直;一個詞彙不會說,她就幾千次、上萬次不厭其煩地幫孩子重複練習;女兒不會走路,她先教孩子練直立,再扶床走幾步,隨後來到大街的電線杆子下,從一根到另一根,一練好幾個月;幼兒園教的東西孩子不會,母親就錄下來,回家開小灶,花上多於別人十倍、二十倍的時間……
整整十九個春秋過去了。女兒長成個大姑娘。她不僅能料理自己的生活,還有著不錯的書法、繪畫能力。女兒生活的翅膀長硬了,為她重塑這對堅強翅膀的是她堅強的母親,而支撐母親的則是堅定的信念——我愛我的女兒。別的父母能做到,我也能!一定!
其實,關於信念的威力,並沒有多多的神秘可言。相信自己確實能做到的態度,就會產生能力、技巧、精力這些成就目標不可缺少的必備條件。相信自己能做到,也就會付諸努力,找出如何去做的方法。這就是信心起作用的過程。
三、相向未
瑋,管理專業的學生輔導員。
一般,學生輔導員都由進校不久的年輕教師擔當,精力充沛,容易接近學生,有活力,好處有許多:瑋做了大半輩子學生工作,過不幾年就該退休了,可他自信——沒有年齡的優勢,可擁有豐富的生活閱曆、對人生的深刻感悟。這筆財富如何能瞧!
但話又得說回來,麵對今天的青年學生,新課題實在太多。這不,班級有這麼幾位,學習也算努力,就是效果不佳,從傳統的經驗庫裏,瑋找出了使用多年的辦法,讓學生結對子,相互間幫助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