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菜中許多菜肴都富有美麗的傳說,文化色彩濃鬱是浙江菜一大特色。
其中的“西湖醋魚”是杭州傳統名菜,相傳宋朝時西湖附近有位姓宋的青年,平日裏以打魚為生。有次生病時,他嫂嫂親自到湖裏打魚,用醋加糖燒成菜給他吃,吃後病就好了。後來此菜名即成“西湖醋魚”,杭州地區各家菜館均有供應。過去孤山樓外樓牆壁上曾留有“虧君有此調和手,識得當年宋嫂無”的詩句,慕名而來品嚐的日益見多。清康熙皇帝南巡時,也指明要品嚐西湖醋魚,可見此菜在清朝初期即名揚全國。
“龍井蝦仁”因取杭州最佳的龍井茶 龍井蝦仁葉烹製而著名。龍井茶產於浙江杭州西湖附近的山中,以龍井村獅子峰所產為最佳,素有“色翠、香鬱、味醇、形美”四絕之稱。據傳此茶起源於唐宋、明清以來,經當地人民精心培育,品質獨特。有史載“龍井茶真品,甘香如蘭,幽而不冽,啜之淡然,似乎無味,過後有一種太和之氣,彌淪齒頰之間,此無味乃至味也”。清代龍井茶列為貢品。當時安徽地區用“雀舌”、“鷹爪”之茶葉嫩尖製作珍貴菜肴,杭州用清明節前後的龍井新茶配以鮮活河蝦仁製作炒蝦仁,故名“龍井蝦仁”,不久就成為杭州最著名的特色名菜,遐邇聞名。
“新風鰻鯗”是浙江寧波地區的風味名菜,魚鯗是東南沿海漁民最喜歡食用的佳品,用黃魚製作的叫“黃魚鯗”,用鰻魚製作的“鰻鯗”。相傳春秋末期,吳王夫差與越國交戰,帶兵攻陷越地鄞邑,即現在的寧波地區,禦廚在五鼎食中,除牛肉、羊肉、麋肉、豬肉外,取當地的鰻鯗,代替鮮魚作菜。吳王食後,覺得此魚香濃味美,與往日宮中所吃的鯉魚、鯽魚不同。待到回宮,雖餐有魚肴,但總覺其味不如鄞邑的可口。後來他差人到鄞縣海邊抓來一位老漁民,專為他製作魚肴。用鰻鯗加調味品後蒸熟,夫差吃後讚不絕口,鰻鯗從此身價百倍。清代鰻鯗也在民間流行,當時浙江台州溫嶺縣鬆門地區出產的“台鯗”,聞名全國。袁枚在《隨園食單》上曾提到“台鯗好醜不一。出台州鬆門者為佳,肉軟而鮮肥。生時拆之,便可當作小菜,不必煮食也。用鮮肉同煨,須肉爛時放鯗,否則鯗消化不見矣。凍之則為鯗凍。紹興人法也。”寧波當地每當冬令及過春節時製作的“新風鰻鯗”,略微風幹,即可食用。“幹菜燜肉”是紹興名肴,是用紹興特有的黴幹菜和五花肉同煮,燜至酥爛時為佳。同時,肉油滲入黴幹菜,黴幹菜香味透人肉中,相得益彰,酥香糯軟,鮮美可口。
三 浙菜特色
浙菜係以杭州、寧波、紹興三種地方風味菜為代表,成名較早。杭州菜重視原料的鮮、活、嫩,以魚、蝦、時令蔬菜為主,講究刀工,口味清鮮,突出本味。寧波菜鹹鮮合一,以烹製海鮮見長,重原味,強凋入味。紹興菜擅長烹製河鮮家禽,才品強凋入口香、綿、酥、糯、湯濃味重,富有鄉村風味。
浙菜的名菜名點有:龍井蝦仁、西湖蓴菜湯、蝦爆鱔背、西湖醋魚、炸響鈴、搶蟹、新風鰻鯗、鹹菜大湯黃魚、冰糖甲魚、牡蠣跑蛋、蜜汁灌藕、嘉興粽子、寧波湯圓、湖州千張包子等。
浙菜文化溯源具有悠久曆史的浙江菜品種豐富,菜式小巧玲瓏,菜品鮮美滑嫩、脆軟清爽,其特點是清、香、脆、嫩、爽、鮮,在中國眾多的地方風味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浙菜主要有杭州、寧波、紹興、溫州四方風味組成,各自帶有濃厚的地方特色。
杭州菜是浙菜的代表,名聲最盛。它以爆、炒、燴、炸等烹調技法見長,菜肴清鮮爽脆、淡雅別致。著名菜肴有龍井蝦仁、西湖醋魚、宋嫂魚羹、東坡肉、生爆鱔片、西湖蓴菜湯、薄片火腿、八寶豆腐、叫花童雞、荷葉粉蒸肉等。
寧波菜擅長烹製海鮮,口味鮮鹹合一,烹調技法以蒸、烤、燉見長,講究鮮嫩軟滑,注重保持原味,色澤較濃。著名菜肴有雪菜大湯黃魚、苔菜拖黃魚、木魚大烤、冰糖甲魚、鍋燒鰻、溜黃青蟹、寧波燒鵝等。
紹興菜富有江南水鄉風味,作料以魚蝦河鮮和雞鴨家禽、豆類、筍類為主,講究香酥綿糯、原湯原汁,輕油忌辣,汁濃味重。其烹調常用鮮料配醃臘食品同蒸或燉,切多用紹酒烹製,故香味濃烈。著名菜肴有糟溜蝦仁、幹菜燜肉、紹蝦球、頭肚須魚、鑒湖魚味、清蒸桂魚等。
溫州菜又稱“甌菜”,以擅烹海鮮聞名,菜品口味清鮮,淡而不薄,烹調講究輕油、輕芡、重刀工。著名菜肴有爆墨魚花、錦繡魚絲、馬鈴黃魚、雙味梭子蟹、綱油黃魚、炸溜黃魚,蒜子魚皮等。
浙菜的四方風味各有特長,又具有共同的四個特點:選料講究,烹飪獨到,注重本味。製作精細。
選料講究,就是做到“細、特、鮮、嫩”四條原則。細,即精細,注重選取原料精華部分,以保持菜品的高雅上乘;特,即特產。注重選用當地時令特產,以突出菜品的地方特色;鮮,即鮮活,注重選用時鮮蔬果和鮮活現殺的海味河鮮等原料,以確保菜品的口味純正;嫩,即柔嫩,注重選用新嫩的原料,以保證菜品的清鮮爽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