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是指一切關於美的創造的科學。人類對藝術的熱愛與創造,可以說是從人類產生以後便開始了的。它是與人類同步發展和進步的。世界上是如此,中國也是如此。這是人類脫離了猿以後,在勞動與生活中為了表示自己勞動、生活實踐及思想感觸而展現出的豐富的想像及流露出真實的情感的產物。藝術所包含的內容有繪畫、雕塑、裝飾美術、建築藝術、音樂、舞蹈、文學等。秦之文學我們已經專門作過論述,現在就來探索秦之其他藝術。
(一)先秦的藝術論
藝術是隨著人類的產生並時而生的。在舊石器時代,我們可以看到法國布魯尼柯(Bruniguel)地區發現的雕刻在馴鹿角上的跳躍的馬的形象,32000年以前的德國福格海特(Vogeiherd)的由象牙製作的圓雕馬的形象,20000年到12000年前之間的法國拉·馬德倫(LaMade-leine)的用馴鹿角製成的投槍(spearthrower)上的野牛裝飾殘片,中外岩畫,北京人的骨飾骨項璉及紅色顏料。新石器時代在中國遼寧喀左東山嘴出土的陶女神(也叫母神或地母神)形象,鄭州大河村出土太陽紋陶片、陝西半坡出土的人麵魚紋陶盆、青海柳灣出土的舞蹈陶盆以及陶器上的各類花紋圖案。進入國家產生以後,殷周的青銅器上的各類花紋圖案、絲綢上的圖案、詩歌、音樂等,秦人的金柄鐵劍、珍珠項璉、石鼓及其文字、秦人雕塑、兵馬俑、百戲俑、青銅仙鶴、青銅鼎、銅車馬、鹹陽壁畫等等,都是秦之藝術的代表作品。按照格羅塞(E.Grosse)關於藝術研究的說法,“可以分出兩條研究的路線,這兩條路線可以叫做藝術史的和藝術哲學的。”“藝術史是在藝術和藝術家的發展中考察曆史事實的”。我們的論述介於兩者之間而偏重於前者。
有了藝術,於是便有了關於藝術的理論。關於詩的理論有:
帝曰:命汝典樂,教胄子。直而溫,寬而栗,剛而無虐,簡而無傲。詩言誌,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八音克諧,無相奪倫,神人以和。
心之憂矣,
我歌且謠。
君子作歌,
維以告哀。
吉甫作詩,
穆如清風。
小子何莫學夫詩?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
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
惜誦以致湣兮,
發憤以抒情。
趙文子向叔向說:“詩以言誌”,荀子說:“詩言是其誌也”,就連那位放蕩不羈喜歡乘著鯤鵬而作逍遙之遊的莊周也說:“詩以道誌”。以上這些論者所說,既有詩,也有歌,還有樂。綜合他們的言論,可以概括為這麼幾點:一是藝術是言誌的,即表達人們心中想說的話;二是藝術是表達個人心理情緒的,或高興,或悲傷,或憂愁;三是藝術有認識價值,可以認識外界事物,增加人們的知識;四是藝術是講究和諧的,和諧是藝術的美的體現;五是藝術的政治作用和社會作用,遠可以事君,近可以事父,這也是春秋時期的政治家在外交或向君王建言時常引用詩或歌的原因。總起來說,這些議論,提出了藝術的產生、藝術的價值及藝術的特征。
《禮記·樂記》雲: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動,物使之然也。感於物而動故形於聲。聲相應,故生變。變成方謂之言。比音而樂之,及幹戚羽旄謂之樂。樂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於物也。是故,其哀心感者其聲盷以殺,其樂心感者其聲哐單以綏,其喜心感者其聲發以散,其怒心感者其聲粗以厲,其敬心感者其聲直以廉,其愛心感者其聲和以柔。六者非性也,感於物而後動。
故禮以道其誌,樂以和其聲,政以一其行,刑以防其奸。禮樂刑政,其極一也,所以同民心而出治道也。
魏文侯問於子夏曰:吾端冕而聽古樂則唯恐臥,聽鄭衛之音則不知倦,敢問古樂之如彼何也?新樂之如此何也?子夏對曰:今夫古樂,進癟退癟,和正以廣,弦匏笙簧,會守拊鼓,始秦以文,複亂以武,治亂以相,諜凡疾以雅,君子於是語,於是道古,修身及家,平均天下,此古樂之發也。今夫新樂,進俯退俯,奸聲以濫,溺而不止,及優侏儒,猶雜子女,不知父子,樂終不可以語,不可以道古,此新樂之發也。
鍾聲鏗,鏗以立號,號以立橫,橫以立武,君子聽鍾聲則思武官;石聲磬,磬以立辨,辨以致死,君子聽磬聲則思封疆之臣;絲聲哀,哀以立廉,廉以立誌,君子聽琴瑟之聲則思誌義之臣;竹聲濫,濫以立會,會以聚眾,君子聽竽笙簫管之聲則思畜聚之臣;鼓鼙之聲盺,盺以立動,動以進眾,君子聽鼓鼙之聲則思將帥之臣;君子之聽音,非聽其鏗鏘而已也,彼亦有所合之也。
整個《樂記》,既講了音樂舞蹈的緣起,更重要的是,將樂舞與政治緊密地結合起來,成為政治教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所謂禮樂刑政的目的都是為治道服務的。這便是儒家的藝術論。它將樂舞完全政治化了,並且連各類樂器的聲音也政治化了,成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工具。實際上也便是寓教於樂舞。將藝術政治化,是這個時期藝術理論的主派。藝術的美學價值以及陶冶性情、娛樂休閑的取向被排斥了。
關於藝術創作的方法,可以從《韓非子》中了解到,有浪漫的方法和寫實的方法兩種。下麵我們先看一下韓非所引用的故事:
宋人有為其君以象為楮葉者,三年而成。豐殺莖柯,毫芒繁澤,亂之楮葉之中而不可別也。此人遂以功食祿於宋邦。列子聞之曰:使天地三年而成一葉,則物之有葉者寡矣。
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
宋王與齊仇也,築武官,謳癸倡,行者止觀,築者不倦。王聞,召而賜之。對曰:臣師射稽之謳又賢於臣。王召射稽使之謳,行者不止,築者知倦。王曰:行者不止,築者知倦,其謳不勝如癸美何也?對曰:王試度其功。癸四板,射稽八極;板其堅,癸五寸,射稽二寸。
客有為周君畫莢者,三年而成。君觀之,與髹莢者同狀。周君大怒。畫莢者曰:築十板之牆,鑿八寸之牖,而以日始出時加之其上而觀。周君為之,望見其狀,盡成龍蛇禽獸車馬,萬物之狀備具。客有為齊王畫者,齊王問曰:畫孰最難者?曰:犬馬最難。敦最易者?鬼魅最易。夫犬馬,人所知也,旦墓罄於前,不可類之,故難。鬼魅無形者,不罄於前,故易之也。
《韓非子》中的這幾則故事,有些是流行於春秋戰國時期的,如關於以象牙為楮葉的故事在《列子》中便已有了。《韓非子》收集的這些故事,正像縱橫家收集各類故事一樣是為了增強說話、寫文章的說服力的。但從這些故事中,我們也可以了解到當時學者們關於藝術理論的基本思想和藝術創作的基本方法。第一,關於藝術創造的方法有二途,一為寫實的,一是浪漫的。以象牙為楮葉,客有為周君畫莢者,畫犬馬等,都是寫實的創作方法;而畫鬼魅則是浪漫的創作方法。第二,當時藝術創作已經達到了較高的水平,如畫莢者,在一片?樹葉大小的象牙片上能刻畫出龍蛇禽獸車馬。這像微雕一樣的困難,但卻萬物之狀備具,可見技藝之精純。刻削之道講了刻雕時注意要鼻大目小,以便修改,無疑是創作方法上的經驗總結。以象牙刻楮葉要三年而成,也說明了寫實方法的艱苦和如工筆畫一樣的務求其真。第三,寫出了藝術作品的功能,即對人的精神的鼓勵作用。癸與其師射稽的歌聲產生在築牆中的不同效果,便是明證。這便是藝術的感染力產生的作用。精神變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