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上篇(1)(1 / 3)

人生就是一些快樂和不快樂的日子,快樂的日子就像高山流水,嘩嘩地流失了,而不快樂的日子就像滴水穿石,隻有一分一秒地去熬。

——題記

第一節親上加親

那年香瀑山下的烏家庵村,瘟疫肆虐,十戶五空,村裏被鬧得烏煙瘴氣,鄰裏不相走動,親戚不敢串門,家家自身難保。一個叫阿牛的男孩,眼看父母奄奄一息,想熬點粥給父母吃,家裏偏偏沒了柴草,他背著草簍子,上山拾柴。

阿牛走到山下,看見前邊一陣旋風向山頂刮去,雲霧飄渺中,似有鳥兒從山頂飛起,在風中翩翩起舞。他對著山頂恍惚一陣,心想或許自己也染上了瘟疫,出現了幻覺,回頭便不再多想。他把柴草裝滿了草簍子。

阿牛回家的時候,在山腳下聞到了一股奇特的香味,香味吸引著他來到一棵樹下,他看到一個巴掌大的東西,撿起來琢磨著:“是天鵝嗎?形狀像,但不是動物。是果子嗎?香味像,以前從沒看見過。”阿牛在心裏給它起了個名字,叫天鵝果,把它揣進了懷裏。

回家後,阿牛把天鵝果放在灶台上,香味立時溢滿了房屋。阿牛娘迷迷糊糊睜開眼,問兒子:“什麼味道?好香啊!”

“娘,我撿到了一隻天鵝果。您喜歡這香味,我就把它放在粥裏做給您吃吧。”阿牛跟娘說。

阿牛把熬好的粥給娘盛了一碗,娘吃了粥,精神好多了。

阿牛又叫醒了爹,給他吃了一點粥,爹的精神也見好了。

爹也問:“什麼味道?好香啊!”

這香氣好像提醒了阿牛,他想到了藥材。難道這天鵝果是藥材?是治療瘟疫的良藥?這個十六七歲的男孩,正在一個藥房裏學徒,他想起老先生講過,芳香可以開竅。他趕緊在剩下的粥裏加了很多水,熬了一大鍋粥分給左鄰右舍,果然瘟疫得到了控製,阿牛和天鵝果挽救了整個村莊的人。

以上是烏家庵村的傳說,沒有確切記載,也沒有確切年代,但村裏人都相信。因為隔些年頭,村裏就會發生一次瘟疫,天鵝果成了一大希望,人們世世代代都在尋找著那種奇異的果實。

在方圓幾百裏的土地上,香瀑山是唯一的一座山。它綿延數裏路,呈弧形孤立於北方的平原上。兩個山澗把山體分為三部分,當地人稱前山、中山、後山。前山高聳險峻,怪石嶙峋,山頂常有雲霧繚繞。因山勢陡峭無路可攀,山頂上始終蒙著一層神秘的麵紗。雨季,一掛瀑布從山腰橫空而出,使此山更顯得神秘莫測。後山矮平多泥土,被開墾成了一層層梯田,自然蔓延到了平原上。中山石多土也多,山頂剛好與前山的瀑布持平,蒼鬆翠柏、奇花異果不計其數。

烏家庵村就坐落在中山腳下的一塊平地上。洪武年間,一戶姓康的人家,帶著四個兒子,從外地搬到了這裏,後來又來了一戶姓張的,兩家互通婚姻和睦相處。幾百年過去了,村子發展到了近千人。至今村裏還是以這兩姓為主,有幾家雜姓都是扯親帶故搬來的,也沒興旺起來。

明清時候,張家和康家都出過秀才,康家在清代中期還出過一位舉人,這位舉人做過一介地方官,置辦了一些田產,成了村裏唯一的財主。張家一位秀才開了私塾,也傳了好幾代,如今傳到張開來的手上。

張開來最得意的學生有三個:一個是自己的兒子張瀚林,還有兩個分別是康顯明和羅子亭。康顯明是康財主家的獨生子,羅子亭的父親在拴牛鎮開著一家大藥房。

這年夏天,張開來給學生們講了阿牛跟天鵝果的傳說。吃過午飯,看見老先生臥床小憩,康顯明跟師兄弟說:“咱們去找天鵝果吧。”

三個人在山腳下分頭找著。

“快來看這是什麼?”子亭一聲招呼,瀚林和顯明都聞聲趕來,瀚林手裏采了一把野花,顯明拿著幾個紫色的小野果子。

“什麼?什麼?”兩個人同時問子亭。

“看那棵樹丫上。”子亭指著前邊一棵樹說。

三個人分開草叢,走到樹下,看見樹丫上有一個鳥巢,鳥巢裏有兩隻雛鳥,不時伸出頭來“唧唧”地叫上兩聲。

“哈哈哈,我還以為你找著天鵝果了呢。”顯明笑起來,瀚林也跟著笑起來,他們找了半天隻收獲了一身汗水,子亭提議到河裏洗澡。

河水來自瀑布,因為是雨季,河裏的水已經漲滿,子亭跑到河邊,顯明和瀚林也跟了過來。子亭脫了鞋,把一隻腳伸進水裏,想試試深淺,另一隻腳沒站穩,身體一下滑到了水裏,顯明搶先一步,拽住了子亭的衣領,瀚林拉住了顯明。

上了岸,子亭嚇得哭起來,瀚林撫慰著他說:“沒事了,沒事了。”顯明對子亭說:“別哭了。剛才不是大哥,咱倆都讓水給衝跑了。不如咱們三個像劉、關、張一樣結拜成兄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