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培養孩子各方麵的能力(1 / 3)

1.孩子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

解決問題是指對由一定情景所引起的問題,按照一定的目標,通過記憶、思維、想象、技能、情感、意誌等一係列心理活動階段,使問題得以解決的過程。幼兒在與周圍環境不斷交互的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需要他們去解決。

鼓勵幼兒學會勇敢麵對問題。在幼兒園很多幼兒遇到事情就會哭,不會勇敢麵對。現在孩子嬌貴,特別是年紀小的幼兒,比較怕他們摔倒碰傷,有的幼兒摔倒了還沒哭,就跑過去抱起幼兒問這問那“摔疼了沒有?”幼兒本來不哭也變成哭了。過度的關心成了培養幼兒勇敢品質的一大障礙,當然這和家長的無微不致的嗬護是分不開的。還有在農村大多都會存在對幼兒的威脅和恐嚇。“你還不快點吃(哭),待會大灰狼來咬你”漸漸地,孩子變得膽子越來越小了。這些都是不可取的,應該多鼓勵幼兒接觸他們害怕的事情,如:有一些小蚯蚓,孩子友一看都避到一邊,不敢碰。你就有手指輕輕地碰了一下蚯蚓,孩子看到你碰,也想試試,就拉著幼兒的手一起伸出手碰,孩子見了膽子也就大了,漸漸地不怕了。現在家長為了安全很多時候對幼兒的管束較嚴,這不準那不準的,這也會扼殺幼兒的冒險精神,在確保的安全和看護下應讓幼兒玩一些帶有冒險成份的遊戲,如:從桌子上跳下來、滑梯上的吊圈、蕩秋千等。教師要從容對待,不失時機地給予肯定和讚賞。

一、利用同伴的影響力,激發幼兒願意自我解決問題的積極性。

孩子們從小生活在沒有困難的環境中,任何問題都有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來幫忙解決,因此他們已經形成了對成人的依賴心理,一遇到問題就試圖尋找別人的幫助,沒有自我去解決的積極性。因此,要培養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首先就要激發起孩子願意自我解決問題的積極性。

在平時非常注重同伴之間的相互影響,看到願意嚐試去自我解決問題的孩子,在集體麵前強力地表揚,使其他幼兒知道遇到問題要向他們學習,既嚐試自己去解決。

二、正確看待幼兒之間的“爭吵”,在爭吵中提高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

當幼兒走出家庭,與夥伴之間的矛盾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種種交往的障礙。而解決這些障礙正好為能力的發展提供了條件,通過讓孩子自己去解決問題,也培養了幼兒的獨立性。那麼以後,孩子再遇到問題時,就不會一味地依賴成人,會自己想辦法,這便增強了自信心和自己解決爭端的能力。既然孩子之間的爭吵對他們個性心理的發展是有好處的,對此就不必大驚小怪,而是要正確對待。當然,不可否認的是幼兒爭吵也有它一定的弊端,幼兒爭吵有時會是“力”的較量――打架,這是成人必須製止的,其他時候盡量讓幼兒自己去尋找大家都滿意的答案。

當幼兒之間產生矛盾、發生爭吵時,隻要沒有打架等情況出現,就應該給孩子們充分的時間,相信他們肯定能合理地解決,久而久之,孩子們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會有很大的提高。

三、幫助幼兒尋找解決問題的多種方法,從而提高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幼兒園的學習生活中,說到孩子間因矛盾而發生的問題無非就那幾方麵:物品的爭搶、無意地碰撞等,在那些時候解決問題的方式其實是很單一的,如何提高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幫助幼兒找到多種解決問題的方式,讓那些方式成為幼兒之間解決問題的工具。

當幼兒之間碰到問題時,應引導幼兒想出盡可能多的解決問題的方法,然後選擇最好的一個,重點是幫助孩子更靈活,更有創造性地解決問題,使任何年齡的孩子都成為解決問題的能手。

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對孩子的一生都有很大用處,我們不能忽視此方麵的培養。通過多方麵的共同教育引導,本學期本班孩子在獨立主動解決問題的方麵有了很大提高。當然,培養幼兒解決問題能力的方法還有很多,像利用言傳身教引導幼兒自我解決問題,從而提高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等。不管是什麼方法,我們隻要做個有心人,時刻把培養幼兒自我解決問題能力的做法落實在教育教學中,相信我們的孩子都會擁有很強的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

怎樣培養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呢?

(1)首先要注意讓孩子們解決他們力所能及的問題,不要常替兒童解決問題如替他做作業等。對孩子要有耐心,不要苛求兒童,要設法引起兒童解決問題的興趣。

(2)不要根據成人的標準,而要根據兒童的智力水平來判斷兒童解題的成績。

(3)兒童解決了問題時,要及時予以獎勵。

利用活動來培養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創設合適、豐富的環境,激發幼兒解決問題的興趣。

幼兒的一切活動的動力,來自於興趣,隻有尊重了幼兒的興趣取向,激發幼兒的興趣,幼兒的操作及發展才能按照教師既定的目標前進。創設良好的環境有利於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是不言而譽的。

二、認真觀察,客觀評價,了解幼兒解決問題的態度、意識、方法。

在區角活動的開展中,觀察記錄在其中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將幼兒解決問題時態度分為退縮的、嚐試的、積極的三個層次,將解決問題時的目標意識分為:較盲目、需提醒,目標明確三燈,並對幼兒連解決問題時的方法使用進行了分類:方法單一、多樣方法、獨立解決或合作解決。

三、通過適時適當的指導,提高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活動中適時適當的指導,能促進孩子在原有程度上的提高,並且有利於孩子充滿信心地投入下一次的活動,由此可見觀察與指導在區角活動中的重要地位。

心理自由的環境是指創設一種使幼兒可以受教師支配,自由選擇活動內容、活動方式、活動速度、活動時間的氛圍;心理安全的環境是指建立一種沒的批評、指責,種種想法、做法都能受到重視、欣賞讚揚的環境。幼兒隻有處在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的環境中才能充分發展個性,才激發出探索的主動性、積極性。所以在活動中我多做為一個觀察者,盡量避免去幹涉幼兒的操作活動,使幼兒能在自由寬鬆的環境中去進行自己想做的探索活動,從中提高自己的解決問題的能力。

2.孩子創造能力的培養

創造力並不是一種單一的智力活動,而是人們充分調動和運用感知、情感、想象、理解等多種心理因素,在看似無關的事物之間發現某種相似或共同之處的能力,是一種超越於實用功利目的之上的精神活動。因此,豐富幼兒的感性經驗、情感、想象力、幽默感,對於發展其創造力就顯得尤為重要。

當今的社會是一個日新月異的社會,培養孩子的創造力日益地被人們重視起來。因為,由創造力富有成果的表現來看,創造力是教育、培養和實踐的結果。而兒童時期創造力的表現在創造行為的整個發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再者,孩子易受周圍影響,對事物表現濃厚的興趣,愛問為什麼,喜歡提不同意見,對於這種好問、疑問態度的研究與培養,是每一位幼兒教育工作者不容忽視的責任。

幼兒期的創造力是以創造態度為關鍵要素的,它們的形式表現為驚訝、好問和疑問。並能夠在遊戲、語言、思維和想象等各種活動中表現出來。這些基本形式決定著兒童的創造行為,是培養幼兒創造力的關鍵。

以遊戲為載體培養幼兒的創造力

眾所周知,幾乎所有的幼兒都喜歡遊戲,在遊戲中小朋友們能找到無窮的樂趣,並樂此不疲,這說明遊戲與幼兒之間有著固定的、天然的聯係。我認為這種天然的聯係是有其自身的心理基礎的:小朋友從嬰兒期轉入幼兒期後,由於動作和語言的發展,生活範圍的擴大和獨立性的增長,他們便會逐漸產生渴望參加成人社會生活和實踐活動的強烈願望,但是幼兒本身具有的知識經驗和生活能力又令他們不可能現實地參與成人活動。為了滿足這種需要,遊戲作為想象與現實生活的獨特結合,作為對現實生活的一種抽象和模擬,便理所當然地被引入到幼兒世界裏,並由於它對幼兒潛在願望的滿足受到幼兒的歡迎。由此可見,遊戲是幼兒的成長和發展離不開的重要活動形式,這給我們以遊戲為載體培養幼兒的創造力提供了堅實的基礎。隻要我們善於利用遊戲,便能讓幼兒在輕鬆愉快的過程中得到創造力的鍛煉與發展。

遊戲本身的特點和性質,與創造力培養所需要的條件有著驚人的一致性,這也為我們利用遊戲培養幼兒的創造力提供了理論基礎。創造力的研究已經揭示出:創造力的培養離不開三個要件:一是主動自願的內部動機,即幼兒由內心需要而引起的動機,如興趣、好奇心等,二是自由民主的環境氣氛;三是靈活多變的活動形式。這三個要件的共同作用,有利於幼兒創造力的發展。而遊戲的特點恰恰滿足了上述要件。

遊戲與幼兒成長的密不可分及其本身的性質特點決定了遊戲是培養幼兒創造力的載體,我們善加利用、不斷改進、合理引導,肯定能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在繪畫中培養孩子的創造能力

幼兒創造力的提高不是依靠外部刺激,而主要依靠內部潛力。這種內在潛力使幼兒學習繪畫的動力,隻有這種動力能不斷的促使幼兒去實踐、去探索,不斷開辟智慧發展的道路。幼兒對繪畫有一定的興趣,但這種興趣往往不是持久的,因此需要老師加以培養,使之保持持久。

1.繪畫活動中教學方式和方法要注意遊戲性。

遊戲使幼兒喜愛的活動,也是適合幼兒年齡特點的有效的教學方法,在遊戲中遊而有強烈的參與活動的願望,八遊戲和幼兒繪畫結合起來,幼兒易於接受並積極參與繪畫活動,使幼兒畫畫、彎彎的過程中完成任務。比如:在畫《寶寶要睡覺》,在三角形的紙上畫一個逗人喜愛的娃娃,在把左右兩角折疊做小背包娃娃,然後再在被上畫美麗的花紋。完成後抱著娃娃做遊戲,這樣的內容和形式激發幼兒的繪畫興趣。

2.為幼兒創設激發繪畫興趣的環境

幼兒對繪畫有很大的熱情,並能在繪畫活動中表現一定的創造性,但不是憑空產生的,隻有把大千世界展現在幼兒麵前,使他們感到好奇、驚喜,他們才會產生巨大的熱情,展開想象的翅膀並在熱情和想象中表現創造性。因此礁石應為幼兒創設一個奇妙的、能引起幼兒激動的情境,使之產生表現美,追求美的欲望和熱情,積極主動的去觀察、去想象、去創造。如:在春暖花開的春天,田野裏一片新綠,柳樹展開新葉,大雁在藍天中飛翔,小鳥在枝頭婉轉的啼唱。這是礁石帶有二到公園去感受美、體驗美,做“尋找春姑娘”的遊戲,然後鼓勵幼兒大膽作畫,是創作願望得到圓滿實現。

二、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是培養幼兒創造力的源泉。

生活經驗使幼兒進行繪畫創作的源泉,幼兒畫的內容都與自身經驗分不開的,因此要讓幼兒多接觸自然,多接觸社會,去觀察、去體驗,特別是有求幼兒積極的參與遊戲活動,鼓勵幼兒主管猜測,大膽想象,積累豐富的生活經驗,擴展幼兒的視野。

1.欣賞自然中的美好事務,獲得繪畫素材。

春華秋實,夏雨冬雪,花卉的各種形狀、顏色,魚蟲小鳥的動態特征,尋找燕子、麻雀、蝴蝶、蜻蜓的異同。了解每一個季節的變化,引導他們看看葉子的變化,葉子的各種形狀,采集美麗的落葉。這些都給幼兒帶來美的熏陶,都是幼兒觀察的對象,獲得了美好事物的印象,為幼兒繪畫提供了豐富的題材內容。

2.觀察周圍的人和事,積累豐富的感性經驗。

在日常生活中,要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個人興趣,引導幼兒觀察。如:過馬路使觀察交警的動作、姿態。觀看馬路上的汽車,汽車是什麼形狀?什麼顏色的?騎車分級部分,車頭、車身、車輪是什麼形狀,都在什麼部位等?觀看公路兩邊的高樓大廈,逛公園是記住經典的景色、方位,觀看亭子的哪個部位是什麼形狀的,然後讓幼兒用長方形、三角形、圓形進行組合,通過觀察,使旨在幼兒腦海中留下很深的印象,當幼兒繪畫史,稍加啟發,這些印象就象放電影一樣意義閃現出來,美麗的想象隨之展開疼分的翅膀,繼而畫出妙趣橫生、生動感人的作品。

三、正確看待幼兒的繪畫過程和作品,是培養幼兒的關鍵。

日本專家板光彥認為:“幼兒美術活動的目的不在於叫幼兒畫成一張畫獲知成一件工藝品,不失為培養未來的畫家,而是把它當作開發智力,培養創作意識,創造才能和高尚情操的一種手段。”因此不要以自己的評價標準去要求孩子進行創作。盡量潮位幼兒提供不能激發創作熱情的範畫,不要緊挑選所謂“好”的作品進行展示,如果一幅畫缺乏稚趣,不能反映“童心”,而一味追求真實,幾十畫麵形象很規則,構圖很合理,繪畫激發很規範,仍不算一幅好畫。

1.啟發鼓勵幼兒大膽作畫

隨著幼兒生活經驗的積累和繪畫技能的不斷提高,幼兒已經能獨立構思畫麵,表現事物的技能。應積極鼓勵幼兒大膽作畫,創造性的體現繪畫內容,表達自己的內心世界,保護幼兒作品中閃現出來的創造性火花,最大發揮幼兒的潛能。有一次畫“我幫媽媽幹活”的主題畫,大多數幼兒畫的是幫媽媽掃地、擦桌,而有意微笑朋友畫的是幫媽媽捉蟲,受到了老師的表揚。還有一次畫“我高興的事”有的畫“放鞭炮”有的畫看花燈,還有的畫包餃子,這些都是幼兒創造性的體現,有效促進了創造力的發展。

2.用孩子的眼光理解,欣賞孩子的畫。

孩子的話往往充滿稚趣,畫麵上的一根線條、形狀、顏色都掉大了幼兒的思想和情感。盡管畫麵的施工關係不準確,不符合客觀整理的真實情況,盡管畫畫的技法不熟練,然而畫麵中卻充滿了想象和創造。因此不能以承認繪畫藝術標準去衡量,要義孩子的眼光去理解,欣賞孩子的畫。有一次又割膠灼灼的小朋友花了一幅畫,我看了半天也沒有看出他畫的是什麼,上棉花了一些不規則的線條和圖形。我首先表揚了他大膽作畫,顏色也很美,但老師不知道你畫的是什麼,能不能告訴老師?他認真得知這那些線條說:“這是醫科百果樹,上麵長者各種各樣的水果,這是香蕉,這是蘋果,這是葡萄……都是我們愛吃的水果。”他一下把握逗笑了,幼兒是多麼的天真,想象的是多麼美好,他把自己平時觀察和感興趣的事畫下來。所以老師在評價幼兒的繪畫作品適應展在孩子的角度去欣賞,不應該挫傷幼兒的積極性,大小孩子的作畫興趣,扼殺孩子的創造力。

總之,孩子有了作畫興趣,積累了豐富的生活經驗,在加以正確的引導和啟發,幼兒就會插上想象的翅膀,創造出千姿百態的大千世界。

在科技活動中培養孩子的創造能力

如何在科技活動中培養幼兒的創造力,這也是我們一直研究的問題。創造力的培養不是單一的,它在一定的能力的積累下才能有所提高,比如:觀察力、記憶力、思維能力、想象等,在活動中我們應注意從以下幾點出發去培養幼兒的創造力。

1.首先興趣是提高創造力的重要因素,在科技活動中培養幼兒的興趣是培養幼兒創造力的第一步

當一個人對某種事物產生興趣時,他總是積極地、主動地、心情愉快地去接觸和觀察研究。因此在科技活動內容的設計上要考慮幼兒身邊的感興趣的內容,這樣幼兒才願意去操作、研究。另外在活動過程中,有些幼兒對某項實驗特別感興趣時,做的一定不能因時間限製或其他客觀原因阻止幼兒。幼兒在反複實驗中會萌發創造性的思維,阻止幼兒是不利於幼兒創造力的培養的。

2.創造以想象為先導,沒有想象力、創造力便無從談起

如果說興趣是創造力培養的發動機,那麼想象就是其翅膀,插上想象的翅膀,才能騰空飛起。在科技活動中,我們經常用這樣一個導詞“想一想”讓幼兒假想一下實驗結果,通過這種創作想象,幼兒在實驗過程中,更能發揮其創造力。比如在進行《豆豆潛水員》的活動中,先請幼兒想一想,小蘇打放進水中會怎麼樣。當實驗結果與幼兒想象的一樣,幼兒會非常高興,因而對科學實驗產生濃厚的興趣。

3.好奇是兒童探索活動的前導和創造力發展的起點

開發創造力一定要有好奇心這種心理因素,而幼兒時期是好奇心最大的時期,可以說世間萬物對他們都有著強大的誘惑和吸引力。

首先要珍惜和滿足幼兒的好奇心的同時,還要培養幼兒的好奇心,促使好奇心逐步由不切實際到切合實際,由對事物外部的好奇心,發展到對事物內部的好奇心,由對表麵現象的好奇心到對本質規律的好奇,不斷提高好奇心的水平,這對培養幼兒的創造力是非常有益的。

4.在科技活動中,讓幼兒通過實驗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從而解決問題

對幼兒提出的問題,不能簡單回答一下,而是啟發幼兒對著“我的問題”找出我的發現,引導幼兒從多方麵從不同角度尋求多種方法解答問題,這樣可增進幼兒的求知欲與好奇心,從而發展幼兒的創造性思維。一次我們玩角色遊戲“貝貝攝影中心”,孩子們照相、畫照片,班裏路欣小朋友問我:“老師照相機怎麼就能把人照下來,變成照片的呢?”當時我帶的大班正在進行爭當“小問號”的活動,他提出這樣的問題沒有別的小朋友能正確地回答,我於是給幼兒組織一節製作“針孔照相機”的活動,選自《幼兒科學宮》,當然在這之前我們已做過“光是怎樣走路”的實驗,讓幼兒自己回家看看家裏的照相機,並把底片和照片找出來看看,問問爸爸媽媽,自己去尋找答案。孩子們通過活動,初步理解了照相機成相的基本原理,高暉小朋友的爸爸就是攝影師,他在爸爸的幫助下,弄清了照片是怎樣衝洗出來的,並在班上講給別的孩子聽,被我們全班小朋友評為該問題的“小博士”。我們還參觀了他爸爸的影樓,了解了照片的簡單形成過程。通過這一係列的科學活動,樹立起幼兒好奇、好問、探索的積極態度。幼兒從好奇到好問到自己解決問題,這就是一種創造性地學習。

5.鼓勵幼兒大膽質疑和創新

如果一個人對什麼都司空見慣,習以為常,他的創造力就泯滅了。這裏就有了質疑問題,鼓勵幼兒大膽質疑,相信自己,這是很重要的。我在自己班進行了“水的皮膚”這一活動,我問了一個問題“水有皮膚嗎?”大部分小朋友也是回答“有”,隻有一名叫朱近的小朋友說:“什麼,水有皮膚,我怎麼看不見?”這位小朋友在平時,就是個很有個性的孩子,他和我之間像朋友一樣,我說的他認為不對的。他就會不給予肯定,除非我能用道理、用事實證明是對的,在平時的遊戲活動選擇上也是尊重自己的選擇,我任命他的角色,除非他自己也喜歡,否則堅決不扮演。對於這樣的孩子,一些老師是覺得頭疼的,但不能不承認這樣的孩子是有創造性的,我喜歡這樣的孩子,對於他的質疑我給予了肯定,並讓班裏的其他孩子都要向他學習,老師說的並不一定都對,要自己動腦筋。

在科技活動的實驗中,實實在在地做了一些關於培養幼兒的創造力方麵的工作,得到一點體會。未來需要幼兒去創造,我們要立足現在,麵向未來,把孩子培養成為具有創造誌向和創造能力的新一代幼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