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十萬歡樂的隊伍都忘記了自己置身於風雨中,同時高舉起紅旗,搖動著鮮花。
人們熱烈地歡呼、鼓掌,向毛主席和政府領袖們致敬。
“毛主席萬歲!”
“毛主席萬歲!”
“中國共產黨萬歲!”
整個廣場歡聲雷動,人們跳躍著,歡呼著。
看著北京市和全國麵貌的日新月異的變化,人們怎能不歡呼呢?
從北京西郊來的隊伍,他們會津津樂道談論著西直門外和複興門外所發生的變化。在那片原野上,解放前原是一片荒涼的地方,現在已蓋起了一座座機關和學校的樓房。
從東郊來的工人隊伍,他們會告訴你,東郊工業區正一天天發生變化。舊有工廠能生產新式的產品;新建的工廠在陸續開工。以前臭水四溢的龍須溝,經久失修的陶然亭,現在已變成了優美的風景區,成為了勞動人民休息的好場所。
從北郊來的群眾遊行隊伍,他們會告訴你,安定門外建築工地上,腳手架如同樹林一般,圍繞著地壇密密林立。
北京城外的建設在發生巨大的變化,那麼城內的變化也是巨大的。
以前人們說北京最高的房子是北京飯店,但新蓋的和平賓館又超過了它。而越來越高的一幢幢高樓正在拔地而起。原來現買現賣的北京公共汽車公司,曾經困難到沒有一輛車子。到現在每天能出車近300輛。一天能把12萬多人輸送到城裏城外生產和工作的各個單位。在星期天則能把20多萬人送到工人文化宮和北海、天壇、頤和園等風景名勝之地。
共和國的首都每天都在發生著變化。
在天安門廣場上的歡呼聲中,“五一”勞動節大會主持人、北京市長彭真開始向大會致詞。
他向前來參加天安門慶祝遊行大會的中國人民誌願軍歸國觀禮的代表和戰鬥英雄們,中國人民解放軍觀禮代表和戰鬥英雄,向出席中國工會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的代表和勞動模範們以及國內各兄弟民族的代表們表示崇高的歡迎和謝意。
他說:
“一年來,我們在毛主席,中國共產黨和中央人民政府的領導下,依靠大家共同的努力,在各個方麵都取得了巨大的成績。我們將永遠按照毛主席指示的方向前進,為完成毛主席給予的一切任務而奮鬥,為保衛遠東和世界的和平而奮鬥。”
北京人民政府為了組織這次“五一”慶祝大會,進行了一係列準備工作。
北京市專門成立了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籌備委員會,並於1953年4月11日舉行了第一次會議。
北京市總工會為了迎接“五一”國際勞動節和中國工會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除了組織隊伍參加天安門遊行外,還決定在勞動人民文化宮舉辦宣傳活動周和遊園大會,舉辦中國工人運動曆史圖片展覽會,組織工人文藝演出以招待第七次全國勞動大會的代表。
北京市總工會還和北京人民廣播電台聯合舉辦廣播大會,宣傳中國工會運動的偉大成就和召開第七次勞動大會的意義。各工廠、礦山和企業單位的幹部、職工,普遍進行了一次關於中華全國總工會第二次全體會議決案和“第七次全國勞動大會宣傳大綱”的宣傳和學習,以便更進一步地動員廣大職工群眾,開展愛國主義勞動競賽,來迎接“五一”勞動節和第七次全國勞動大會。
世界朋友會聚天安門
在1953年慶祝“五一”的活動中,天安門城樓前的觀禮台上擠滿了觀禮的人。他們中有不少是出席中國工會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的中外代表。
這些外國代表中,有以路易?塞揚為首的世界工會聯合會代表團,世界工聯亞澳聯絡局的代表,蘇聯、朝鮮、越南、蒙古、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德意誌民主共和國、羅馬尼亞、匈牙利、保加利亞、印度、印尼、緬甸、錫蘭(今譯斯裏蘭卡)、日本、澳大利亞和法國的工會代表。
他們都是應中華全國總工會的邀請,來華參加中國工會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的。
首先來到中國的,是蘇聯和匈牙利的工會代表。
1953年4月25日,下午,春末的和風輕輕地吹拂著。晴朗的天空裏,太陽把耀眼的光芒照射到北京的某機場上。
機場上,迎接外賓的隊伍在機場上靜靜地站著。
突然,天空響起了飛機的聲音。人們抬頭望去,一架銀白色的大型客機在陽光照射下,閃閃發亮。沒多一會兒,飛機便穩穩地降落在跑道上。
機艙的大門打開了,放下了舷梯。走出來的是一些蘇聯人和匈牙利人。他們是前來中國參加中國工會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的蘇聯代表團和匈牙利代表團的成員。
蘇聯工會代表團的成員有:蘇聯工會代表團團長、全蘇工會中央理事會書記維?戈羅希金,蘇聯維斯德洛夫斯克市工會主席普?葉?巴爾馬索夫,烏茲別克共和國國營貿易工會委員會主席特?阿?塔希羅娃,蘇聯最高蘇維埃代表伊?特?索洛維耶夫等八人。
匈牙利工會代表團的成員有:代表團團長、匈牙利工會中央理事會書記曾托爾?埃爾諾,匈牙利化學工人工會國際總書記波若基?費倫茨。
當兩個代表團的成員走下飛機時,中華全國總工會副主席朱學範、劉寧一,中國鐵路工會全國委員會主席李頡伯,中國紡織工會全國委員會主席陳少敏,中國郵電工會全國委員會副主席徐欣等有關工會領導人同外賓們一一握手。在歡迎的人員中還有世界工會聯合會亞澳聯絡局成員桑頓和庫茨明克,以及蘇聯駐華大使庫茲涅佐夫和匈牙利駐華使館參讚席布卡與其他使館工作人員。
4月27日晚,一列火車鳴笛駛進了北京火車站。
站台上,排滿了歡迎的隊伍。其中有中國工會方麵的領導人。他們是:中國鐵路工會全國委員會主席李頡伯,中國海員工會籌備委員會副主席丘金,中國五金冶煉工會籌備委員會主任趙國強,中國化學工會籌備委員會主任江濤,中華全國總工會農林水利工會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宋川,中國食品工業工會全國委員會主席袁致和,以及中華全國總工會國際聯絡部副部長金子明、莊焰等。
從列車上陸續走下來一批外國客人。他們是應中華總工會的邀請,來華參加“五一”國際勞動節和天安門觀禮、參加中國工會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的。這些人中有:澳大利亞工會代表團團長、澳大利亞工會理事會理事兼昆士蘭勞工會主席傑拉德?道遜,澳大利亞碼頭工會聯合會悉尼分會主席詹姆斯?楊格,澳大利亞維多利亞省公共交通工會書記克拉倫斯?奧希,維多利亞省粉刷匠工會書記戈登?劉溫斯,澳大利亞碼頭工會聯合會副總書記愛德華?羅奇;錫蘭工會代表團團長、錫蘭工會聯合會總書記曼迪斯,錫蘭種植園工人工會總書記達馬普裏雅。此外,還有勞工協會委員夏斯特裏等人。
站台上響起了熱烈的歡呼聲。
在歡呼聲中,澳大利亞工會代表團團長發表談話說:
“我們參加中國第七次勞動大會的澳大利亞六人代表團,懷著對中國人民最熱烈的友誼。中國同誌在解放以後,在物質建設以及在體會和促進國際工會階級的團結方麵獲得了迅速的進步,使我們感到非常驚奇。你們在極其困難下所進行的勝利鬥爭,你們那愉快、勇敢而有效地不斷地解決今天和明天的問題,使我們得到了從來沒有過的極大鼓舞。我們一定盡我們最大的力量把這種鼓舞和人民的友好團結的精神帶回去,以鼓舞我國人民,幫助我們反對戰爭販子、爭取和平的鬥爭。”
在此之前,印度勞工協會主席西布納特?班納吉等印度工會代表團成員也坐火車到達北京。
4月28日,應中華全國總工會的邀請,由朝鮮職業總同盟礦山職業同盟委員會長方泰鬱為團長、樸三潤為團員的朝鮮工會代表團,以羅馬尼亞工會中央理事會主席團委員伊斯特拉特?尼古拉為團長、羅馬尼亞工會中央理事會文化部長布庫爾?揚和羅馬尼亞工會中央理事會主席團委員瓦西裏?戴維為團員的羅馬尼亞工會代表團,以保加利亞工會中央理事會書記克?麥?伊凡諾夫為首的代表團來到北京。
在此前後,應邀的其他各國的工會代表團成員也相繼到達北京。在國外代表到達北京時,全國各地的工會代表也陸續到達北京。
全國各省、市、自治區共選出出席中國工會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的代表816名,另有30名特邀的家屬代表於4月30日到達北京。
全國各地的代表中,有以張維楨同誌為首的東北代表團153人,有以洪澤同誌為首的華東工會代表團117人,有以蔡樹藩、楊超同誌為首的西南工會代表團70人,有以康永和同誌為首的華北工會代表團164人,有以杜延慶同誌為首的西北代表團42人。
另有內蒙古代表7人,有以李頡伯同誌為首的鐵路代表54人,有以王維綱同誌為首的機械代表25人,有以劉達潮同誌為首的海員代表14人。
上述代表中,有203位勞動模範和9名少數民族代表。
在“五一”勞動節前夕,中華全國總工會設宴招待了世界工聯和各國的工會領袖及代表。
中華全國總工會副主席朱學範、劉寧一,秘書長賴若愚,中華全國總工會執行委員、各部門和各全國性產業工會負責人吳玉章、劉長勝、陳少敏、李頡伯等人都出席了宴會。
5月2日下午2點多,中南海懷仁堂。
中外工運領袖和工會代表共812人、列席代表159人,共約千人,來到了懷仁堂內。在列席的代表中,有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和中央人民政府各單位的代表,中華全國總工會第六屆執行委員會代表,中華全國總工會和各產業工會代表,特邀工人家屬代表和大會工作人員代表等。
應邀參加這次大會的外國工會領導人,他們中有以路易?塞揚為首的世界工會聯合會代表團,以及來自亞洲、澳洲和歐洲的17個國家的30多個工會組織的代表73人。
下午兩點半,全體代表選出了以劉少奇、路易?塞揚等為首的33人組成大會主席團。朱學範向大會提出了中華全國總工會第六屆執行委員會所建議的大會議題:
一、關於中國工會工作的報告;
二、關於修改中國工會章程的報告;
三、通過中國工會章程;
四、關於財務工作的報告;
五、選舉中華全國總工會第七屆執行委員會。
大會執行主席劉寧一在大會上致開幕詞。
然後,由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書記劉少奇同誌發表講話。全場響起暴風雨般的熱烈的經久不息的掌聲。他代表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向大會的召開致熱烈的敬禮和祝賀。
林伯渠秘書長代表中央人民政府向大會的召開表示熱烈的祝賀。
陳叔通副主席代表中國人民政府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向大會表示誠摯的祝賀。當世界工聯總書記路易?塞揚走到講台時,全場又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他首先代表世界工會聯合會的8000萬會員,向大會全體代表和中國所有的工人致敬,並感謝中華全國總工會對世界工聯以及世界工聯的各產業部的援助和支持。
他說:
“在和平共處的問題上,工會的特殊任務是在自己的國家,在資本主義、殖民地及半殖民地的國家內建立,鼓勵建立以廣泛的貿易關係為基礎的經濟政策,以此反對帝國主義目前所實行的歧視政策。工會的這種特殊行動,將切實而具體地支援工會參加民族獨立與民族解放的鬥爭。統一行動是一切工會的活動和工人們的行動成功的基礎。幫助各國實現統一的行動和統一的工會運動是世界工聯的基本立場。”
在熱烈的掌聲中,蘇聯工會代表團團長、全蘇工會中央理事會書記戈羅希金代表蘇聯工人向中國工會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和中國工人致衷心的兄弟般的祝賀。
隨後,蘇聯工會代表團向大會獻旗。這一麵絳色的旗幟,它的正麵繡著一幅彩色的斯大林像,並繡著金色的中蘇兩國的文字:“蘇聯人民與偉大中國人民之間永久的、牢不可破的友誼萬歲!”背麵繡著:“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
在獻旗時,戈羅希金高呼:“中國工會萬歲!”
“偉大的中國人民萬歲!”
中華全國總工會副主席劉寧一代表大會表示感謝。他說:
“中國工人一向遵循列寧、斯大林指示的道路前進,因而獲得了成長和勝利。我們將以加強團結、加強學習蘇聯等實際行動,來加強中蘇兩國的團結,保衛世界和平。”
蘇聯代表團獻旗後,北京市工人代表和天津市工人代表相繼向大會獻花和獻旗。中國工會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共收到國內外賀電567件。
5月1日上午,參加大會的中外代表同登天安門觀禮台。
觀禮台上的誌願軍代表團
在天安門觀禮台上,有一群觀禮代表受到遊行隊伍的格外歡迎。他們是來自朝鮮前線的中國人民誌願軍“五一”節歸國觀禮代表團和戰鬥英雄們及來自國防崗位上的中國人民解放軍代表和戰鬥英雄們。
中國人民誌願軍“五一”節歸國觀禮代表團共有159人。
4月28日下午,北京前門車站,一派隆重熱烈的氣氛。人們在車站歡迎中國人民誌願軍代表團到達北京。
火車在車站停穩後,代表團在團長袁升平率領下,邁著雄健的步伐,下車走到站台。歡迎隊伍在站台排列得整整齊齊。人們歡呼:“歡迎誌願軍歸國觀禮代表團!”前來車站歡迎的有中國人民抗美援朝總會副主席陳叔通,常務委員司徒美堂、李四光、邵力子、馬敘倫、馬寅初、許寶駒、梁希、彭澤民、羅隆基,北京市抗美援朝分會主席張奚若、副主席吳晗,以及各民主黨派、人民團體等代表共1200多人。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駐中國大使館臨時代辦徐興錫和大使館多人也到車站歡迎中國人民誌願軍代表團。
陳叔通在歡迎會上致詞。他對代表團說:
“你們代表著勝利,代表著光榮,代表著中國人民偉大的愛國主義與國際主義的精神。”他在扼要地報告了中國人民誌願軍和朝鮮人民軍並肩作戰以來所取得的偉大的勝利和它的意義後,希望誌願軍代表們趁著回國的機會,多多地向祖國人民報道中國人民誌願軍的光輝業績,鼓舞祖國人民生產建設和支援前線的熱情,讓祖國人民把誌願軍偉大而英勇的精神貫徹到各種工作中去。
誌願軍代表團成員們看到車站的歡迎場麵,心裏十分激動。此刻,朝鮮戰場上戰火連天、硝煙滾滾的戰爭場麵浮現在他們眼前。在戰場上,他們隻有對敵人的仇恨和英勇戰鬥的勇氣,現在,回到了祖國,回到偉大的首都,他們的心中充滿著溫馨。
誌願軍“五一”節歸國觀禮代表團團長、中國人民誌願軍幹部部副部長袁升平向車站歡迎的隊伍致答詞。他首先代表誌願軍向首都各界人民及祖國人民致以衷心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並強調祖國人民在三年來建設上及各方麵所取得的光輝成就給予誌願軍以莫大的鼓舞。他說:
“我們這次不僅向祖國人民報告朝鮮戰爭的勝利情況,而且要把祖國經濟建設戰線上的光輝成就,工人兄弟熱愛祖國的精神,和祖國人民支援抗美援朝鬥爭的情況帶回朝鮮前線去。”
站台上響起了一片熱烈的掌聲。
外國藝術家登上觀禮台
在首都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的活動中,站在天安門觀禮台上的還有一批外國的藝術家。他們中有: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訪華鐵道藝術團、蒙古人民共和國藝術團、波蘭人民共和國瑪佐夫舍歌舞團、捷克斯洛伐克電影藝術工作者代表團、芬蘭文化代表團以及瑞典文化代表團。
應邀來華訪問和演出的朝鮮訪華鐵道藝術團是在1953年2月來中國的。在近三個月的訪問和演出過程中,先後在15個城市中,演出了65場,放映了95場電影,舉行了15次報告會,觀眾和聽眾共達42萬多人。藝術團在中國的訪問和演出,加深了中朝兩國鐵路工人的相互了解和兩國人民的友誼,促進了兩國的文化交流。1953年5月3日上午,該藝術團在北京青年宮劇場舉行了最後一場演出。
捷克斯洛伐克電影藝術工作者代表團是應中央人民政府邀請來華舉辦“電影周”活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