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6.空談誤國,實幹興邦(3 / 3)

第二,堅持幹部管理從嚴。黨要管黨,首先是管好幹部;從嚴治黨,關鍵在於從嚴治吏。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總結大會上指出,從嚴管理幹部,總的是要堅定理想信念,加強道德養成,規範權力行使,培育優良作風,使各級幹部自覺履行黨章賦予的各項職責,嚴格按照黨的原則和規矩辦事。要嚴格遵循黨管幹部原則,按照“信念堅定、為民服務、勤政務實、敢於擔當、清正廉潔”的好幹部標準,嚴把選人用人動議關、考察關、程序關,把幹部選準用好。要切實加強幹部日常管理監督,嚴明黨的紀律,抓苗頭抓預防,動真格敢碰硬,讓幹部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要繼續加強對裸官、吃空餉、檔案造假、買官賣官、說情打招呼、超職數配備領導職務、領導幹部在企業違規兼職等的治理,讓為官不易成為新常態。

第三,堅持作風要求從嚴。作風問題關乎黨的形象,關係黨的生死存亡。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高度重視黨的作風建設,從出台八項規定到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從反對“四風”到提出“三嚴三實”作風建設新要求,作風建設形成新常態,贏得了人民群眾的衷心擁護。新形勢下,全麵從嚴治黨必須堅持作風要求從嚴,以釘釘子精神抓好作風建設,不斷營造風清氣正的良好政治生態。要繼續鞏固教育實踐活動成果、培育良好作風,以講認真的精神深化專項整治,強化正風肅紀,對“四風”方麵突出問題保持警覺,發現一起、查處一起。要在領導幹部中深入進行“三嚴三實”專題教育,發揮正反兩方麵典型的教育警示作用,讓領導幹部受警醒、明底線、知敬畏。

第四,堅持組織建設從嚴。我們黨有8000多萬黨員,400多萬基層黨組織,這是我們黨巨大的組織優勢。新形勢下堅持全麵從嚴治黨必須做到組織建設從嚴。民主集中製是我們黨根本的組織製度和領導製度。要貫徹落實好民主集中製,進一步規範黨內政治生活,處理好黨內關係,強化黨的正確領導。要以服務群眾、做群眾工作為主要任務,加強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要堅持以嚴的標準選拔幹部、以嚴的要求標準教育幹部、以嚴的措施管理幹部,按照好幹部標準,努力建設一支宏大高素質幹部隊伍。要重視從青年工人、農民、知識分子中發展黨員,提高發展黨員質量,加強和改進黨員教育、管理工作,健全黨員能進能出機製,努力建設一支規模適度、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紀律嚴明、作用突出的黨員隊伍。

第五,堅持製度執行從嚴。製度建設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加強製度建設是堅持從嚴治黨的重要保障。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製度一經形成,就要嚴格遵守,堅持製度麵前人人平等、執行製度沒有例外,堅決維護製度的嚴肅性和權威性,堅決糾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各種行為”。堅持製度執行從嚴,要以堅持民主集中製為重點,嚴格執行黨的組織製度;以貫徹落實《黨政領導幹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為核心,嚴格執行黨的幹部人事製度;以加強基層服務型建設為契機,嚴格執行黨的基層組織建設製度;堅持黨管人才,嚴格執行黨的人才工作製度。

“小康”一語最早見於《詩經》中的“民亦勞止,汔可小康”。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小康”代表著一種儒家理想的社會模式。《禮記·禮運》中提出了“天下為公”的“大同”和“天下為家”的“小康”兩種社會模式。“小康”比“大同”低一個層次。這裏的小康是指建立在小生產、小農經濟和私有製基礎上的封建世襲社會,雖然有別於大同社會,但社會生活穩定,豐衣足食,國泰民安。

而借用這一概念來表示中國社會現代化進程中的一個特殊階段,是由鄧小平同誌提出的。1979年12月,鄧小平在會見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時說,“我們的四個現代化概念,不是像你們那樣的現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鄧小平第一次用“小康”和“小康之家”來描述中國的“四個現代化”。1986年,鄧小平同誌進一步指出,“所謂小康社會,就是雖不富裕,但日子好過”,對小康的含義進行了具體解釋。此後,建設小康社會就成了中國共產黨階段性奮鬥目標,中共十二大以後的曆次中共代表大會都做了專門闡述,內容不斷豐富。

黨的十八大在總結過去5年以及十六大以來10年發展的成就和經驗的基礎上提出,綜觀國際國內大勢,我國發展仍處於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我們要準確判斷重要戰略機遇期內涵和條件的變化,全麵把握機遇,沉著應對挑戰,贏得主動,贏得優勢,贏得未來,確保到二〇二〇年實現全麵建成小康社會宏偉目標。

從“全麵建設小康社會”到“全麵建成小康社會”,表明了我國經濟社會等各個方麵的發展步入了新的階段。這個新階段表明,我國已進入小康社會建設過程中的收官階段,在建設道路上我國處在即將到達預期目標的衝刺階段。在新階段,我們黨也提出了新的發展要求,主要包括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人民民主不斷擴大,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人民生活水平全麵提高,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取得重大進展等五個方麵。要達到這一目標,我們必須明確全麵建成小康社會與全麵深化改革、全麵依法治國、全麵從嚴治黨之間的關係。

全麵深化改革是全麵建成小康社會的根本途徑。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全麵建成小康社會,必須以更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不失時機深化重要領域改革,堅決破除一切妨礙科學發展的思想觀念和體製機製弊端,構建係統完備、科學規範、運行有效的製度體係,使各方麵製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為了實現這一新的奮鬥目標,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作出了全麵深化改革的戰略部署,闡明了全麵深化改革的重大意義和未來走向,明確了全麵深化改革的指導思想、目標任務、重大原則。唯有不斷深化改革,才能破除妨礙科學發展的體製機製弊端,才能全麵建成經濟發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會公正、生態良好的小康社會。

全麵依法治國為全麵建成小康社會提供法治保障。法治,是我們黨在治國理政上的認識突破和手段創新,也是現代中國煥發治理智慧的標誌。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明確提出,“全麵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全麵深化改革、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製度,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必須全麵推進依法治國”。作為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全麵依法治國在全麵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征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全麵建成小康社會,需要最大限度地凝聚共識、彙聚力量,而全麵依法治國是凝聚中國力量的重要方式;需要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而全麵依法治國是保持社會和諧穩定的最佳手段。全麵推進依法治國是實現經濟發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會公正、生態良好,在更高程度上維護國家長治久安、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的有力保障,是全麵建成小康社會的法治保障。

全麵從嚴治黨是全麵建成小康社會的堅強保障。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黨的奮鬥目標越宏偉、麵臨的形勢越複雜、肩負的任務越艱巨,就越要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習近平總書記曾多次強調,治國必先治黨,治黨務必從嚴。在全麵深化改革、全麵依法治國的新形勢下,治黨管黨的任務更加繁重,人民群眾的期待更加迫切。唯有突出全麵從嚴治黨這個主線,堅持思想教育從嚴、幹部管理從嚴、作風要求從嚴、組織建設從嚴、製度執行從嚴,統籌推進黨的建設各項任務,才能為全麵建成小康社會、全麵深化改革、全麵推進依法治國提供堅強組織保證。

還需要明確的是,全麵建成小康社會不僅是我們黨與時俱進的奮鬥目標,更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中國夢的必經階段。習近平總書記在參觀《複興之路》展覽時指出,每個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夢想。現在,大家都在討論中國夢,我以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這個夢想,凝聚了幾代中國人的夙願,體現了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整體利益,是每一個中華兒女的共同期盼。籠統地說,實現中國夢有兩個宏偉目標。在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年時全麵建成小康社會,是中國夢的第一個宏偉目標;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一百年時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是中國夢的第二個宏偉目標。全麵建成小康社會,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曆史跨越的堅實基礎。

在新的曆史條件下,我們要以習近平總書記係列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引,堅持全麵從嚴治黨,以全麵深化改革為動力,以全麵依法治國為保障,埋頭苦幹、不懈努力,奮力奪取全麵建成小康社會新勝利,進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而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