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普拉提運動對女中學生身心健康的影響(1 / 2)

普拉提運動對女中學生身心健康的影響

問題討論

作者:杜熙茹

摘要:通過對廣州市第七中學、廣州市實驗中學的120名女生進行為期一年的跟蹤實驗。結果表明:除平靜性因子和無活力性因子外,其餘各因子兩組均呈顯著性或非顯著性差異,其中活躍性、愉悅性及思量性良性因子,實驗組得分顯著高於對照組;而憤怒性、抑鬱性及激動性,則顯著低於對照組。實驗組在實驗後各項素質達到良好以上的百分比均高於實驗後的對照組。結論:普拉提運動對女中學生增進自信、改善不良情緒、緩解精神壓力、提高學生抗挫折的能力、建立成就感;培養道德情操,提高娛樂觀賞水平等有明顯的提高;對女中學生身體素質的提高也起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普拉提運動;女中學生;身心健康

中圖分類號:G808.17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3.01.020

1 問題提出

普拉提(學名“靜態肌肉強化”)作為一種健身運動,其特殊之處就是注重肌肉的伸展、拉長,從而使肌肉變得纖細有力。普拉提運動不僅可以發展深層肌肉群的穩定性,而且可以加強較弱的肌肉群,最終讓身心達到完美統一。對女性腰、腹、臀等重點部位有很好的減脂效果,除此之外,普拉提運動還可以緩解壓力、放鬆心境,非常適合女性對美的全方位追求。女性經常練習普拉提,可以提高核心力量,讓自身在參與其他運動時均可以保持穩定、正確的身體姿態,使肌肉群按照科學的順序運動,較好地糾正不良身體姿態和運動中的壞習慣[1]。

中學時期是人生成長的重要階段,也是身心健康發展的關鍵時期。然而,我國青少年的體質持續下降,引起社會各界人士的擔憂與關心。有調查反映,77.4%的人認為青少年體質下降的首要原因是應試的教育體製,導致孩子們沒有足夠時間參與體育鍛煉。相對男性中學生,女中學生更加不愛上體育課,一是目前我國體育課的內容形式過於單調,二是女中學生正處於身心發育的高峰時期,對體育課競爭激烈、對抗性強的項目有抵觸心理,反而對表現美的、能實現自我的項目有偏愛。鑒於此,筆者嚐試將普拉提健身方法運用於普通體育課中,主要目的在於提高女中學生的身體素質、修繕身形,最終讓她們喜歡體育課,並掌握更多的體育技能。

2 研究對象與方法

2.1研究對象

廣州市第七中學、廣州市實驗中學的120名女生。其中兩間學校實驗組與對照組各30名。

2.2研究方法

文獻資料法、調查訪問法、實驗法、數理統計法及邏輯分析法。

2.3實驗設計

2.3.1實驗內容

2.3.1.1心境量表

采用由聯邦德國運動心理學家Abele和Brehm於1986年編製、由武漢體育學院姒剛彥博士翻譯的BFS心境量表。該量表認為心境狀態可區分為兩個維度:評價性維度(良好/愉快和惡劣/不快);激活性維度(積極/消極)。不同的心境可以定位於由這兩個維度構成的直角坐標係中。BFS共有8個分量表,具體為(1)活躍性,(2)愉悅性,(3)思量性,(4)平靜性,(5)憤怒性,(6)激動性,(7)抑鬱性,(8)無活力性。每個分量表包括5個題目,共40題,所有題目反混合隨機排列,采用Likert式5點記分[2]。

2.3.1.2身體素質:

身體素質包括以下幾個部分:1分鍾仰臥起坐、坐位體前屈、50M、協調性。

2.3.2實驗過程

隨機將每個學校60名女生分為兩個組。為保證實驗結果的準確,在為期一年的教學實驗前後,分別對實驗組和對照組各測一次心境量表,作為前測和後測指標,用於比較實驗組和對照組之間在前測和後測是否有差異。實驗組利用第二課堂進行普拉提運動進行教學,一周進行兩次,每次30分鍾。對照組仍然按照以往的第二課堂教學內容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