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當前在房地產開發及銷售中,商界推出了許多新詞,諸如:數字住宅、智能化住宅、綠色住宅、環保及信息家居等等。不管何種類型的住宅,最重要的還是要保證人住者的健康。影響健康的住宅,再豪華、再現代化也隻能是有龍無“睛”。所以健康住宅的提出,是最富於人性化的,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精神。
什麼是健康住宅呢?即:使居住者“在身體上,精神上,社會上處於良好狀態的住宅”。它從三個層麵上提出了對健康住宅的要求。國家住宅與居住環境工程中心頒布的《健康住宅建設技術要點》中解讀說:健康住宅“要確保居住者廣泛意義的健康,包括生理和心理的,社會的和人文的,近期的和長期的多層次的健康”。強調“過分依賴於現代科技的生活方式,又容易削弱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親密關係。回歸自然,親和自然的健康生活方式,已成為當今人類共同的心聲”。另外,住進健康住宅裏的業主,不會有“SBS”的發生。
什麼是“SBS”呢?即:隨著世界經濟的高速發展,各種新型建材和裝修材料不斷問世,並被大量使用在建築結構和裝修工程中。有人喬遷新居之後,不斷出現諸如頭痛、惡心、眼睛紅腫、流鼻涕、嗓子痛、困倦、皮膚瘙癢等症狀。這種病態反應,1983年被WHO(世界衛生組織)定義為“病態建築綜合征”(Sick Building Syndrome)——簡稱“SBS”。就是說,這種致人容易受病的建築本身,一開始就是一種不合格的“病態建築”,不適合人類居住。而健康住宅的建設,未雨綢繆,從選址、設計,到施工、裝修,必須嚴格依照“健康住宅標準”完成。這樣就有效地製止了因居住環境差和建造工程不當,而引起的裝修病、空調病、肥胖病、呼吸病等等疾病的頻頻發生。
1989年,WHO又把“道德健康”納入健康的範疇,“強調一個人不僅要對自己的健康負責,而且要對他人的健康負責,道德觀念和行為合乎社會規範,不以損害他人的利益來滿足自己的需要。隻有牛理、心理、道德和社會適用等四個層次都健康,才算是完全的健康”。一個人隻有在不損害他人利益的前提下,來滿足自己的需求,才是合乎“道德健康”和社會規範的。有一個業主,在距鄰居通風窗口不到1.5米的地方,安裝了強製式熱水器出風口,妨礙了鄰居的正常生活。鄰居在多次勸阻,居委會和司法所調解無效的情況下,一紙訴狀把該業主告上法庭。該業主以敗訴而告終。
1996年,聯合國第二屆人類住區大會上提出:“人人享有適當的住房”和“城市化進程中人類住區可持續發展”的理念。為此,國際上出台了三項原則:1.節約並有效地利用資源;2.減少並合理地處理廢棄物,以保護環境;3.確保居住者最廣泛意義上的健康。
健康住宅的內容,分居住環境健康和社會環境健康兩個方麵。
居住環境健康包括:1.住區環境;2.住區空間;3.空氣環境;4.熱環境;5.聲環境;6.光環境;7.水環境;8.綠化環境;9.環境衛生。
社會環境健康包括:1.住區社會功能;2.住區心理環境;3.健康體係;4.保健體係;5.公共衛生體係;6.文化養育體係;7.社會保險體係;8.健康行動;9.健康物業管理。
世界上各個國家在WH0健康住宅的框架內,製定的健康住宅標準不盡相同:歐美等發達國家的標準高些;發展中國家標準低些。各國根據自身經濟發展狀況與時俱進,在不斷調整和提高,我國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