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住宅功能空間低限淨麵積指標
《健要》規定:居室淨高不應低於2.5米。住宅功能空間合理,低限功能空間合理。低限淨麵積指標見表3.1.1.
表3.1.1
二、對住宅功能空間低限淨麵積指標的解讀
我國傳統住宅淨高觀念是“就高不就低”。理由是房間淨高低了,一是房間內空氣不好;二是有壓抑感。解放初期,我國住宅淨高通常在2.9米~3.3米之間,淨高超過3.5米的也不在少數。1958年以後,住宅淨高開始走低,到目前基本定格為2.5米左右,層高為2.7米。這是因為隨著改革開放和國際問學術交流以及經濟節能意識的不斷加強,房屋設計部門從源頭上便開始降低住宅淨高。然而,即便是在北方寒冷、需要冬季供暖的地區,其淨高也不得低於2.5米。炎熱的南方地區,住宅淨高可適當提高一些。但房間高了,使用空調則會加大用電量,需綜合全麵考慮最佳方案。
世界上各國住宅設計的淨高不盡相同,以發達國家為例:
法國——2.60~2.80米; 美國——2.28~2.40米; 日本——2.20~2.60米; 中國——不得低於2.50米。
我國現階段住宅樓層高大多為2.70米,扣去樓板厚度0.10~0.13米及裝修厚度0.02米,淨高2.50~2.55米是能夠保證的。北京建國飯店,是改革開放之初,由鄧小平同誌批準的頭一個中美合作項目。施工期間,市建委組織工程技術人員去參觀學習。飯店客房淨高,就是采用的2.28米。我抬起手,稍微踮一下腳,便夠到了天花板——洋人平均身高比我們中國人高,卻采用如此低的淨高,讓我們參觀的人大惑不解!後來才聽說設計者是為了節約供暖及冷氣的能源。淨高雖小,但房間麵積並不小,其房間“氣積”,完全符合WHO的衛生標準。
據測算:一個成年人每天大約需要吸收0.75千克的氧氣,呼出1千克的二氧化碳。如此算來,為保證人體健康至少每人需要30~33 m3的“氣積”。也就是說每人至少要占有房間4m2(★上標)麵積,才能滿足吸氧的需求,而且房間關門時間不要超過4小時。為什麼人在這個麵積中,即使一夜都不開門換氣,也不覺得“悶”得慌呢?這是因為門不是密閉的,門與地麵之間都留有0.3~0.8厘米縫隙的緣故。如果在職工集體宿舍、學生集體宿舍或單身公寓內,人均住房麵積少於3平方米,會造成空氣汙染,損害人體健康。
世界上的國家貧富不均,各國政府許諾人民達到的人均住房麵積差異較大,以西方發達國家為例:
德國1978年為25m2(★上標); 美國1976年為18m2(★上標); 法國1976年為13m2(★上標); 日本1978年為13 m2(★上標)。
而不發達國家,人均住房麵積連4m2都達不到,隻能望房(洋)興歎。我國製定的小康水平是人均住房麵積不小於8m2.這個目標早在2000年,有的省市自治區(沿海地區)就已經達到。